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清史研究》2011年第4期刊登的《关于清代内扎萨克蒙古盟的雏形——以理藩满文题本为中心》一文的第14注释中,涉及了笔者所点校的《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则例〉》一书。该注释中说:“关于该书,点校者误将其作为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则例》。据达力扎布《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则例〉》(载《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第四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标签: 《理藩院则例》 乾隆朝 抄本 内府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清史研究
  • 简介:回族作家石舒清书写西海固回族社会生活的作品以其深厚的回族文化底蕴获得了评论界的关注与好评,其中,他的短篇小说《果》于2005年获《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本文通过对《果》的分析,认为该作品中蕴含着动与静之间的张力,在终极关怀层面上则表现了一种和谐、顺应的生命状态,暗合回族文化最本质的宗教意蕴。

  • 标签: 《果院》 回族文化 终极关怀 宗教意蕴
  • 简介:一月5—7日,肖文评参加政协梅州市六届一次会议,提交《充分利用客家传统宗族文化资源,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模式》议案,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二月5日,房学嘉应邀出席大埔县政府主办的“张弼士学术研讨会”,并作《关于开发张弼士故居旅游文化的思考》学术报告。

  • 标签: 客家 大事记 研究院 社会管理模式 学术研讨会 文化资源
  • 简介:金朝中后期,翰林学士频繁且长时间地承担纂修史书的任务,翰林官员逐渐成为修史的的主承担者,至金朝末年,翰林官员兼史职已经形成了惯例。同时,由于统治者的有意排斥,金朝后期翰林学士的政治地位和重性日趋下降,与中枢政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越来越多地承担修史任务则是其疏远政治的具体表现。元初建立的翰林国史,从制度、机构和职能上将翰林学士和国史合二为一,完成了金朝中后期以来翰林学士的这一发展趋势,翰林机构转变成为一个以修史和草词为主职务的普通文翰机构。

  • 标签: 金代 翰林学士院 修史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馀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乃至惊叹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纷纷赞叹中国所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国人依然缺乏的“文明素质”却又往往为世人所诟病,而国人则一方面为中国近年来在硬件建设上的显著进步而感到高兴甚或骄傲,另一方面,又不免要为国家软件建设的滞后和国人“文明素质”的低下感到忧心和痛心。显然,“讲卫生”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不讲卫生”则无疑是国人“文明素质”缺失或低下的重要表现。华人“不讲卫生”这一标识或意象虽然在当今世界颇为流行,不过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一百多年前,随着国门的日渐打开与西方文明、观念的不断引入,就已逐步形成。

  • 标签: “现代性” 卫生建设 “现代” 反思 晚清 中国社会
  • 简介:一、卫生工作总布局旧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医疗保健,广大劳动人民得病无力就医。据1947年统计,全国仅有县医院1437所,平均每个医院病床只有十几张,且条件十分简陋。至于村镇卫生医疗机构,更是少得可怜。人民群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传染病大肆流行,寄生虫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刚解放时,全国人口预期寿命是35岁。

  • 标签: 医疗卫生事业 新中国 毛泽东 领导 卫生工作 医疗保健
  • 简介:文书作为政务运行的重要信息载体,近些年来日益受到宋史学界关注。然已有研究,多集中在政府高层公文书领域①,对基层官府公文书、中央与地方官府间公文往来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②。原因是文献记载与文书原件保存稀少且散乱③,故对这一层级文书的体式复原及相关研究展开,显得十分困难。

  • 标签: 出土文书 南宋 武义县 徐谓 浙江 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