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魏郑公谏录》是记载初唐名臣魏徵谏诤奏对的专录,在唐史研究中一直是作为重要的史料加以利用。本文考证了其版本流传,辨析了作者署名情况、在宋代得以重新校正和梓行的过程,借此管窥宋代谏书流传广泛的政治背景和时代风貌。

  • 标签: 魏郑公谏录 王方庆 李彦颖
  • 简介:我自1949年秋开始收集红军长征书刊,迄今已有50多年。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现在收藏红军长征书刊900多册,报纸250多张,分装在30多个纸箱内。

  • 标签: 书刊收藏 红军长征 世纪
  • 简介:<正>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同海外国家开始了文化方面的接触和交往.本书以史话的形式,描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50则饶有趣味的小故事,诸如西方人心目中的“赛利斯”、风靡长安的骠国乐舞、中国的饮茶与日本的茶道、享誉海外的中国内画鼻烟壶、折扇与中日文化交流、席卷西欧的“罗科科旋

  • 标签: 中外文化交流 史话 海外国家 鼻烟壶 中日文化交流 内画
  • 简介:朱肱的《活人书》是宋代著名的伤寒学著作,流传广泛,版本众多,对后世伤寒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书几乎每一次刊刻皆有文字上的较多改动。增加编号,统一体例,补充注释,更改剂量是造成这些版本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些改变一方面是出于检索方便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度量衡制度的变革。这些特点提示我们在校勘中医古籍时需要留意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差异,结构与体例等方面的变化更为重要。

  • 标签: 活人书 版本 医书刊刻
  • 简介: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又号鹿樵生,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清初文学家.不仅以诗歌著名一代,而且擅词曲,工书画,并有传奇和杂剧行世.吴氏的专集,最早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刻的十卷本,后有《梅村集》四十卷,由他的学生顾湄编定,刻于清康熙九年(1670),收进《四库全书》.清末宣统年间,董康在北京购得一部《梅村家藏稿》抄本,共六十卷,其中有朱笔校注,称'先大夫'云云,显然是吴伟业之子的手笔.

  • 标签: 吴伟业 十七年 诗歌 杂剧 传奇 文学家
  • 简介:本文通过尼布楚条约相关满文文书,探讨将条约内容用满文、俄文、拉丁文刻写石碑,安置在中俄两国边界的问题。本文利用五件满文文书记载,寻找制作石碑的石材,最终报告未能找到石材结果来看,在当时确实未能具体立碑的事实。其结果发现历来中外史学界公认的尼布楚条约界碑问题,实际上石碑并没有设立的一个事实。从汉籍资料对分界石碑的不同记载与满文文书中搜寻石材未能找到石材的结果来说,从根本上否定了界碑的存在。从而可以说满文文书,不仅可以填补许多汉文资料的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改写历史常识提供了一个例证。

  • 标签: 尼布楚条约 满文档案 界碑 石材
  • 简介:姚永樸(1861—1939),字仲實,晚號蜕私老人,是桐城派晚期重要作家之一,文史兼擅,著述頗豐。其詩文主要收録於《蜕私軒集》與《蜕私軒續集》中。201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桐城派名家文集》十五冊,第十一冊收録方寧勝、楊懷志點校整理的《姚永樸集》。

  • 标签: 姚永樸 桐城派
  • 简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特点  新中国建国50年来,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不断发展,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一发展阶段,与国内外形势相适应,中外文化交流表现了不同的发展特点。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创和逐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化交流工作是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不仅对文化交流工作有过许多重要而具体的指示,而且还经常亲自审查出国艺术团的演出节目,会见外国来访的文化艺术团组,观看他们的演出。在此期间,政府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

  • 标签: 对外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合作协定 文化艺术 文化市场 文化霸权
  • 简介:世人皆知,宗教乃极其复杂之历史文化现象,数千年人类之智慧与文明,于宗教中得集中体现,研究宗教之论著汗牛充栋,几至非大师或专家则难以置喙。佛教自不例外。以我之学力功底,实无资格讲此题目。然所以仍大胆选之者,乃因我于研究思考中华语言以及文化诸问题时,常感若不晓佛理,不明佛教入华后之沿革,不晓禅宗之来龙去脉,则难以深入;

  • 标签: 中外文化 禅宗 历史文化 宗教思想 佛教 佛理
  • 简介:增进了解,促进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目的中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友好交往与文化交流的光荣传统。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显示其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自我更新的勃勃生机。中华民族以坚定的自信,坚守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她又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不断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地,为促进世界发展的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提起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人们自然会想起丝绸之路。汉唐时,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在吸收前人丰硕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这条联结东西方的纽带和桥梁,逐步融汇了来自阿拉伯、地中海、印度等地的文化,从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

  • 标签: 对外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外交政策 毛泽东 人类文明 基本原则
  • 简介: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集,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革命历史画卷,同时也表露了他的博大胸襟、豪迈气慨和滚烫的诗心,永远激励着后人。因此,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以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如报告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绘画、书法等来传播那些震古烁今的诗作。以甲骨文书写毛泽东诗词,早有人尝试过、实践过,但由于难度较大,多是写一首或数首。

  • 标签: 甲骨文书 毛泽东诗词 文学艺术形式 诗心 回锋 结体
  • 简介:佛经文献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占有独特的位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佛经翻译对古代中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传承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内容;对佛经文献的需求推动了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通过中外僧侣往来和各种途径,使佛教文献大量流向海外,对我国与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佛经文献经历代抄录刊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它为研究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演化、文献的版本和目录的类型提供了佐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发展;佛经文献与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对佛经的大量需求的驱动而发明了印刷术,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使佛经文献与印刷术技术一起向海外流传。

  • 标签: 佛经文献 文化交流 图书事业
  • 简介:<正>吐鲁番阿斯塔那三○七、三二九、五一七号墓等三座曲氏高昌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九件供食文书,其中六件内容与突厥有关.在供食客使中,出现了阿博珂寒(阿波可汗)、贪(氵旱)珂寒(贪汗可汗)、恕罗坷寒(处罗可汗)、南厢坷寒(可汗)、北厢珂寒(可汗)等突厥可汗派遣的使团.此外,还记载了“外生儿”(外甥)以及突厥可汗的铁师、金师等名称.这批文书的刊布,对于研究突厥史、高昌与突厥的关系,都不无裨益.本文试就文书中与突厥有关的问题略作考释.

  • 标签: 突厥人 西突厥 高昌 北庭 吐鲁番文书 糜米
  • 简介:封面满文书影──《满文老档》穆林《满文老档》是额尔德尼、达海等奉敕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存180册。记载了清入关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被誉为关外时期满族的“大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满族由一个弱小的、单一的女真族到新的民族共同体...

  • 标签: 书影 无圈点满文 编年体史书 文学价值 民族共同体 早期满族
  • 简介:文书是国家组织、社会团体、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和格式的文字材料。中国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文书工作,西夏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对西夏文书发文制度、收文制度、传递制度、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 标签: 西夏 法典 文书制度
  • 简介:里耶秦简债务简中的欠债戍卒不是居赀赎债者,他们屯戍迁陵是正常的徭戍义务。阳陵司空向迁陵方面索要这些戍卒的服役时日记录,是为了从戍卒的生活费用中扣除欠款,或者把握其服役返乡的时间,以强迫其居赀抵债。

  • 标签: 里耶秦简 居赀赎债 金布 债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