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著名学者徐松撰著的《唐两京城坊考》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该书纂辑史料丰富,考订精审,详细记述了唐两京(长安、洛阳)的城池规模、宫殿布局、坊寺观、风土人情及水陆交通等。自出版后,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日本学者平冈武夫说它是'关于唐代长安与洛阳的资料具有绝对权威而集大成的书籍'(《长安与洛阳》)。因而是研究唐代两京的必备参考书。近世以来,大量的唐人墓志出土,志文中不少的唐代坊为《唐两京城坊考》所未著录,将这些资料集中整理,以便于对两京的建筑布局讲行更深入细致的考察,自有其重要意义,平冈武夫先生曾说:'假若就每个坊,把在

  • 标签: 平冈武夫 唐两京城坊考 两京 东都 古代都城 周绍良
  • 简介:外交工作中的“主随客便”,就是尊重来访客人的生活习惯,尊重他们的要求和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对客人的安排,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 标签: 周恩来 总理 外交工作 生活习惯 客人 尊重
  • 简介:容县无论地域还是人口,都是个小县,但它却向现代历史奉献了一大群名人战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老百姓俗称“九军十三师”的国民党将领,据有关方面统计,少将以上军衔的有80多人,其中上将9人、中将18人,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黄绍兹、黄旭初、叶琪、何柱国、夏威、韦云淞、罗奇、苏祖馨、马晓军、李本一等。

  • 标签: 名人故居 容县 国民党将领 现代历史 名人战 老百姓
  • 简介:江南名镇南浔有一座名叫"懿德堂"的大,它建筑庞大、气势恢宏、中西融合、构筑精美,被誉为"江南第一",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大的主人就是南浔"四象八牛"之一的江南巨富张颂贤的长孙、儒商张石铭。祖辈贩丝起家,抓住机遇立根基张石铭(1871年—1927年),名钧衡,字石铭。祖籍安徽休宁县,清康熙末年,张石铭的曾祖父张维岳来南浔定居,开了一家糕团店以维持生活,稍有积余又开了一家小酱盐店,传至他的儿子张颂贤时已略有积蓄。南浔盛产湖丝,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给南浔丝商带来了机遇。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名闻天下的优质辑里丝,纷

  • 标签: 江南 抓住机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宅 上海开埠 康有为
  • 简介:本文以清光绪《诸暨县志》中的两卷坊志为例,着重说明旧志中的坊志不仅是记录一个地方重要历史遗迹的一份清单,也是后人寻访这些历史遗迹所在的一册很好的指南。倘若一个地方意欲对当地名人故居进行复原或重建,旧志坊志无疑可提供极大的帮助。坊志中隐藏着一些在其他文献中无法找到的颇有价值的历史线索;同时,坊志中所收录的一些名人诗文,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旧志的这一做法,对我们现在的修志工作,也不无借鉴作用。

  • 标签: 光绪《诸暨县志》 坊宅志 历史遗迹 历史线索 名人诗文
  • 简介:本文以浙西南地区瓯江流域清式住宅谭的典型实例,具体阐述了丽水古建筑——谭的建筑形制与建筑文化特征,突出反映其在历史沿革中所发挥的建筑文化内涵,并就保护存在的诸多困难提出了有效的保护利用途径,为今后古建筑文保单位的保护利用提供一个粗浅的范本。

  • 标签: 谭宅 建筑文化特征 保护现状 利用途径
  • 简介:全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忙着拆除老房子.当华夏大地上的老房子越拆越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们才会猛然意识到本土的一些不可替代的重要标识已经稀罕了!屈指详数,那些储藏着历史风云、标志着时代特征的老建筑们,已经成为暴发的水泥楼林里衰老而稀疏的老人,正朝不保夕地等待着被那些毫无特色的方楼埋葬.于是,每次到外地,我在工作之余的惟一爱好,就是对照着当地地图或某一本书去寻找那些苟延残喘的代表性老建筑.

  • 标签: 陈独秀遗宅 北京 箭杆胡同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 简介:公尚义”石牌坊,坐落于泉州城仁风门外的凤山(俗称东岳山)之麓,今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东岳庙前的古驿道上,2009年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本文拟对它的形制、由来及历史背景做些介绍并试加考辨,请方家指正。

  • 标签: 石牌坊 尚义 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 泉州市 古驿道
  • 简介: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日(1888年12月10日),康有为以一介微不足道的荫生资格,第一次向光绪皇帝上奏了一篇长达五六千字的《为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折》(即《上清帝第一书》),请求改良政治,以挽救世变。

  • 标签: 康有为 广州市 生平经历 芳村 花埭
  • 简介:敦煌文献弥足珍贵之处不可胜举,其中最堪激赏者,乃在于为我们了解中古时代兆民的思想信仰与日常生活提供了真切有味的史料,本文即以此为核心资料探讨入与暖房仪节,试图揭示久为历史尘埃湮没的几俗人情,走进古人的“居住生活”世界。

  • 标签: 暖房礼俗 入宅礼俗 敦煌学 唐朝 宋朝 居住生活
  • 简介: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有一古刹“万寿禅寺”(习称戒台寺),在该寺的山脚下有一墓地,坟园四角竖有青石界桩,上刻“英秀堂谭茔地”,墓内主人即于此长眠88年的“伶界大王”谭鑫培。

  • 标签: 门头沟区 马鞍山 戒台寺 谭鑫培 墓地
  • 简介:宁波现存的砖雕门楼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石库门楼是宁波门楼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具有细腻、灵巧、典雅的风格。门楼砖雕是宁波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含义广泛,表现形式朴素雅致,集中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及鉴赏价值。

  • 标签: 宁波 砖雕门楼 装饰艺术
  • 简介:当王震和陶峙岳这两位湖南籍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之后,他们发现新疆部队22万兵员(含新疆国民党“9·25”起义部队和三区民族军)中,仅30岁以上的“光棍”竟达10万之多.10万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10万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10万光棍的兵营,是个什么样的兵营?10万光棍的土地,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

  • 标签: 女兵进 急招 招女兵
  • 简介:以年代早、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而享有“岭南第一唐碑”崇高声誉的上林县前后两块唐碑,都刻于公元七世纪末叶武则天统治时期,都位于上林县清水河北岸,都是当地韦姓家族刻的颂碑,其年代仅相差15年,空间只相距4.5公里,但两碑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昭示了重要的历史讯息,并给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迪。

  • 标签: 年代 武则天 统治 历史文化价值 岭南 家族
  • 简介:文章通过对李安、于式玉1940年代前半期川西北的汶川、理番、松潘、黑水、德格等地调查报告的梳理,分析了他们对川西北、德格土司头入调查的内容及其特点,即调查涉及面广,重点突出,政府支持。文章肯定了他们不避艰险,身体力行的研究精神,肯定了他们在调查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与高屋建瓴的分析,同时也指出了调查中存在的某些局限。

  • 标签: 李安宅 于式玉 川西北及西康德格 土司头人 社会调查
  • 简介:本论文主要将台湾北部新竹、桃园等地客家人居住地区的祠堂。从文化人类学及历史学的立场,进行探究客家族群何以坚持中原文化及血胤相承的原因,其中特别选择新竹新埔上枋寮的双堂屋刘作为例证,主要是刘姓家族不仅在祠堂所在双堂屋的左右发展成围龙屋的型态。其后代子孙更在屋后的山坡地建立了祖塔,作为供奉及保存历代先人“金身”(骨骸)之所,由于刘姓祠堂与祖塔建筑完整呈现其家族对于文化与血胤相承的理念,因此举例解说。

  • 标签: 中原文化 祠堂 新竹 台湾省 播迁 客家族群
  • 简介:咸丰年间的战乱是徽州历史上最大的动乱。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祠堂、祖坟和族谱遭受破坏,宗族记忆被打断,祭祀仪式难以为继。短时段的事件对宗族记忆的冲击,反倒使隐没在长时段日常宗族生活中的记忆系统显现出来。本文以徽州绩溪坦村胡氏为样本,考察胡氏在咸丰战乱后,是如何重建宗族记忆的?揭示徽州宗族记忆系统由文本与仪式两个子系统所组成,这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制约,构成为一个完整、复杂的记忆系统。这是徽州社会得以保持“千丁之族,未尝散处”的内在机制。宗族记忆系统的重建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因为它与地方社会秩序重建是一致的。传统中国社会特有的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交织而成的完善的记忆系统是中华文明历经劫难而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之一。

  • 标签: 徽州 宗族记忆 家谱 祠谱 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