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那边有一间房。如果还要围上一圈专家,去评论它,那可能建筑家要看它的造型,艺术家要看它的装饰,文学家要看它的审美,史学家要看它的年代,哲学家要看它的宇宙观,民俗学家呢?要看它的功能。在民俗学的民居研究中,"功能"一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房屋的构造及其用途,二是盖房人与住房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由

  • 标签: 民俗学 民居建筑 日常生活 住房 民间 装饰
  • 简介: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经历了民族风俗志式描述、经济-社会史研究、新经济-社会史研究及当前在新文化史及交叉学科影响下走向独立化与多元化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日常生活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在于如何阐述与理解个体经验与总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动向主要集中于身份认同、个体与群体的生存经验、民族主义想象及妇女史与性别史研究等层面。为了使日常生活史避免沦为社会科学理论的脚注及流于琐碎叙事,除了以问题意识收拢日益分散的研究主题外,可在史料来源、研究对象、研究地域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拓展。

  • 标签: 日常生活史 经济-社会史 新文化史 认同 经验
  • 简介:木炭是秦汉时期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燃料,并没有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方面,木炭的使用者主要是特权阶层与富人阶层。秦汉时期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燃料依然是薪柴。秦汉时期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从整体上并没有出现所谓燃料危机。历史研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分析史料切忌以偏概全。

  • 标签: 秦汉 燃料 木炭 薪柴 日常生活
  • 简介:蒋维乔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新式知识分子,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过渡时代",一个痛苦转型的时代,而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上海,也处于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化都市转型的状态。本文以蒋维乔的日记为线索,讨论随着身份的转型、生存空间的改变,其日常生活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 标签: 过渡时代 知识分子 日常生活 上海 蒋维乔
  • 简介:在现代社会,电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人们通过电视获取生活信息、模仿生活样式,电视藉此促使人们的消费、闲暇、交往以及家庭生活不断发生变化。文章以曲水县茶巴朗村为例,以电视与西藏乡村日常生活为基本研究内容来探究电视在西藏乡村日常生活变迁中的作用。

  • 标签: 西藏 电视 日常生活
  • 简介:地名是人们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与空间建立特定联系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群体基于各自的立场,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名观,形成'土名'和'正名'并立、'一地多名'或'一名多地'共存的现象。对地名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发掘蕴涵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政治文化逻辑。福州历史上的城门名、街巷名和弄堂名,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地名生产与变动机制:城门名由官方主导,传递着正统的价值观,起着维护政治权威和强化官方统治的作用;街巷名则是官方与民间长期博弈的领域,呈现出'正名'与'俗名'二元并存和互相竞争的态势;弄堂名是'土名'的世界,官方无意也无力对'土名'的生产和使用加以干涉。福州地名的个案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日常生活中的政治逻辑的理解。

  • 标签: 福州 地名 俗名 土名 地名政治
  • 简介:1920年代以后,以球类为代表的西式休闲体育开始渐次超越学校之推展场域,继而走进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同社会阶层对于体育迥然有异之观感的背后,是经济地位之差异所致。上流社会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的体育运动带有精英之特点。对于以记者、警察为代表的机关事业单位群体,体育运动的用途体现的是统制性面向。对于以工人为主的社会底层群体,体育运动成为避免工人嫖赌以及增加工作效率的规训方式。

  • 标签: 天津 休闲体育 日常生活
  • 简介: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恢复汉唐衣冠文物制度,号称“胡风”一洗殆尽。其实并不尽然。无论是明代的制度建设,还是明朝人的日常生活,无不受到蒙元遗俗的影响,风俗确乎存在着因袭难变的一面。风俗因袭难变的面相,转而又可证明“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并非存在着统一性,且各民族之间的物质与文化交流,存在着一种双向交融的倾向。至于“崖山之后再无中华”之说,仅仅说对了一半,即崖山之后的华夏文化,已经不再如同宋代以前的华夏文化,但并不证明崖山之后中华文化已经沦丧殆尽,而是变成了一种经历蒙、汉乃至满、汉融合之后的华夏文化。

  • 标签: 明代 日常生活 蒙元 遗俗 文化交融
  • 简介:作为一种新型知识观,地方性知识指涉文化的丰富性和实践智慧的多样性。怀有对民族文化的深情观照,是开拓中国人类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可选之道。通过村庄文化的地方性聚焦,人类学考察发现地方性知识是村民面对自身生存环境并与周遭情境互动所创造的实践智慧。村庄时空轴线上存在的地方性知识的事实,可抽象出被认为是精神气质的系统,其本质是回族村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就村庄持续发展而言,普适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兼容状态的构建,已成为新时代民族日常生活世界再构的"地方性"旨归。

  • 标签: 地方性知识 西吉县 回族聚居村 日常生活世界 人类学
  • 简介:联邦德国档案馆藏清末德国驻天津使馆若干档案,保留了那个时期天津的若干物价与商业资料,使我们得以窥知当时神秘的外国人在华的消费习惯、生活水准,以及汇率与物价变动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弥补了一般中文史料之不足。

  • 标签: 联邦德国档案资料 清末外侨 物价 日常生活
  • 简介:'苏州公园'是苏州第一个现代公园和民国时期最主要的公园。作为新兴城市公共空间,政府和士绅意图以之教化和规训民众,而民众和社团则将其作为展演的舞台。公园作为一个社会活动空间和想象空间,成为民国时期苏州市民体验现代性的场所。

  • 标签: 民国 苏州公园 日常生活 现代性
  • 简介:一、儒家讲自觉,道家讲自然和儒家相比,道家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理解是不同的。儒家讲自觉,道家讲自然。自觉跟自然不同,譬如说今天讲座所安排的这个场域,布置得很自然舒适,那么你在这里自然坐得安安稳稳,不必通过多少自觉。但如果空调坏了,屋子里热起来人感到不舒服,那时候就需要自觉,想到是为参加课程而来,就对自己有所要求才

  • 标签: 思想运用 道家思想
  • 简介: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王安石初字介卿改字介甫之说,不确。“介卿”当为昵称,而非王安石之字。王安石因封爵长安郡开国侯,故人或称“长安公”。仁宗皇佑二年(1050),王安石兄弟客居杭州,曾谒范仲淹,与其子范纯仁交游颇密。《唐百家诗选》编於嘉佑五年、六年间(1060--1061)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宫任上,而非苇牧判官。神宗熙宁元年至二年(1068-1069),王安石曾参预编修《英宗实录》。

  • 标签: 改字 长安公 范仲淹 《唐百家诗选》 《英宗实录》
  • 简介:研究甲渠候官的日常管理,可以为深入认识汉代边郡候官的形态和功能,进而研究汉帝国的日常统治提供视角。甲渠候官主要通过文书掌控、行塞和召会等三种手段进行日常管理。文书掌控以日迹簿、作簿、邮书课三类文书逐日、逐月记录部隧的工作事项,以确保候官及其上级机构能严密掌控各部隧吏卒的工作状态。甲渠候官戍吏还通过行塞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亲临防区巡行视察,以掌握部隧的实际工作状态。另外,甲渠候官以书檄、官记等文书形式传召部隧吏卒在限定时间到候官署汇报工作,或到候官署接受临时性事务安排,是为召会。三种手段互相配合,对维持甲渠候官的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汉代 甲渠候官 日常管理 文书掌控 行塞 召会
  • 简介:作为全球性饮品,啤酒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直到20世纪初它还相当陌生。啤酒自传入中国后便扮演着众多角色。在普及啤酒知识的过程中,它不仅作为有益健康的酒精饮品被追捧,还与是否爱国有关;当其慢慢融入通商大埠的日常生活时,又成为一种社交载体与时尚标识。本文梳理了近代中国民众对于啤酒的认知过程,反映了近代中国都市日常生活与文化风貌的变迁。

  • 标签: 啤酒认识 近代中国 爱国 都市日常
  • 简介:地方志工作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五项职责,其中第三项是“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这是最主要的、中心的工作。修志和编鉴,都是记载一方之史事的,而志书年鉴则是定期编修的“资料性文献”。修志每隔20年左右进行一次,而年鉴一年编辑一本。平时呢?

  • 标签: 《地方志工作条例》 工作机构 地方综合年鉴 职能 记事 地方志书
  • 简介:5月来临.我们会在本期杂志中认识二十多位近现代耳熟能详的名人,他们的人生丰富、曲折,跌宕起伏。造就传奇。改变历史。他们距离我们很远.却并不妨碍我们为之惊叹.震撼,惋惜,唏嘘……他们的经历纷至沓来,仿佛要推翻我们刚刚总结的人生经验。因为透过纸面.他们并不简单地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也许.我们可以超越这字面的形式.

  • 标签: 生活 人生经验 近现代
  • 简介:道路是一个社会有机体的血脉网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道路系统则是城镇空间结构划分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城镇文化与记忆的载体。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出现众多的中山路及以三民主义名词命名的道路,它们改变着城镇原有空间结构,折射出国民党国家权力向空间与社会的渗透与意识形态的日常化。它改变了城市的记忆系统与城镇文化。

  • 标签: 中山路 三民主义道路系统 空间政治 意识形态日常化 城市记忆
  • 简介:北宋元豐以前的日常朝參制度,在承襲唐、五代舊制的基礎之上,將正衙常朝、五日大起居、常起居三者配合行用,這種疊加繁複的朝參模式,實際上是針對官員的身份與職權作雙重安排,在本官與差遣之間謀求平衡。此時,内殿起居成爲日常朝見禮儀的核心内容,常規性地與上殿奏對緊密對接,並成爲其制度化的程序鋪墊。而爲避免延誤奏對程序,起居的儀式已大爲簡化,省去外朝仗衛,入殿排班與殿下拜謁也儘可能節省時間,具有很强的務實性。

  • 标签: 朝參 儀制 身份等級 北宋元豐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