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全国第一届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历时20余载,可谓是硕果累累。而我国又具有连续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续修第二届社会主义志书,已摆上各级修志机构的议事日程。

  • 标签: 地方志 续志工作 地方文化 历史文化
  • 简介:新世纪伊始,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在市人民会场隆重举行。人们常说的“一元复始”,现在成了“一纪复始,万象更新”。会议期间,我和刘从龙同志参加了大会简报组的工作。刘是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五至七届工作人员;我是市政协一至九届历次会议的工作人员和六、七届委员,可以说我们是“老政协”了。新老对比,使我们对九届一次会议的新气象兴奋不已。

  • 标签: 万象更新 市政协 政协工作 政协委员 新世纪 统一战线思想
  • 简介:李克强总理对地方志工作所作的“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批示,对地方志功能定位提出了新要求。地方志要承担“问道”的使命,必须在思维观念上相应作若干的改变,将“问道”的意识和方志利用的观念直接前置植入地方志的编纂过程中。地方志要实现“问道”的功能,必须将地方志研究的重心从地方志编纂形式的记述转到地方本体的研究上来,从“述而不作”的浅层表象记述向深层的分析性记述转变,揭示地方发展之道,直接传递地方志编修者对地方历史认知的智慧,在编纂中体现对历史洞察认知的“史识”能力。

  • 标签: 地方志 修志问道 编纂思维
  • 简介: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后结晶,集中体现了许多历史名城的形态。北京有宫殿、苑囿、坛庙、府衙、巨刹这类典章文物,也有民宅、会馆、店铺、茶园、杂祠这类市井旧迹,还有商场、银行、酒店、学校、工厂这类近代遗存,他们都是北京文化的具体形态,共同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的长卷画。在这个长卷中,以今日宣武区为主的“宣南”

  • 标签: 遗存 宫殿 坛庙 历史文化 文物 历史名城
  • 简介:本文以士族的家学特徵为切入点,具体考察了科举制度下文学、经学、史学和技艺作为家学的传承情况,借助社会分层和流动理论重新审视了士庶融合的历史过程。试图说明,科举制度下仕途走得最顺的不是文学“才子”,而是有经学家传的士族子弟;士族阶层在唐宋时期不完全是衰落,而是分化,一一有的衰落了,更多的人则凭藉世代相传的家学优势和优秀的遗传素质、通过科举制度继续走着仕途,并且与庶族阶层中的精英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士大夫阶层。

  • 标签: 家学 士族 科举 唐宋
  • 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九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四大以后,神州大地掀起了改革开放新的大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作为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起来的我国年鉴事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这一新体制的需要,把握有利时机,使其逐步走向市场,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年鉴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本人想就

  • 标签: 市场经济体制 全国代表大会 现代化建设 九十年代 统计公报 新疆年鉴
  • 简介:<正>王拱璧(1886—1976)河南西华县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期间在河南组织武装起义。1917年赴日本东京留学,任河南留日学生会会长、中国留学生会总干事。留日期间,曾回国参加“抵货运动”(与日经济绝交)及五四运动。1920年归国后,响应当时进步青年“到基层

  • 标签: 中国留学生 西华县 进步青年 改造 东京 干事
  • 简介:近代中国危机深重,国人迫切希望寻到摆脱危机、实现富强的捷径。受长期专制统治的影响,国人颇相信政治对社会、国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当西方近代政制的优越性以及德国、日本推行的国家主导近代化的模式为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所推崇时,改革政治,以近代化的国家权力推动国家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就成了时代思潮。政治革新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撑,近代中国思想界对此也有所认识,但在时局的催逼与国亡无日的焦灼感的驱动下,从甲午战败到第一届国会解散,政治改造优先论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近20年专注于政治改造未见成效,而时局日趋黑暗,思想界围绕未来路向乃发生政治改造与社会改造之争。此番论争规模不大,但其提出的问题实为近代中国思想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从此争论,我们可以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理路。

  • 标签: 民初 政治改造 社会改造 思想论争
  • 简介: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认为:魏晋为经学中衰时代,南北朝是经学分立时代,并不能代表这个时期经学的全貌。东汉末年郑学的出现,标志着经学兼容古今而演变的方向。三国时期经学在南方传播,出现了南北互动的新气象。魏晋经学在北方继续传承,并在演变中得到发展。十六国北朝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变夷从夏”,缩小了胡汉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原儒学虽历经丧乱而得以存续,更值得注意的是妇女也参加了经学教学与学术传承。北朝经学继承两汉以来的传统,比较重视考证,而不善于创新。东晋南朝儒学受玄学的影响,清谈之风推动了儒释道的交流,教育格局多样化促进了儒学的玄化。所谓“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出现了南北学风的不同趋势。陆德明撰《经典释文》,由陈入隋入唐,将南学传入北方。颜师古、孔颖达定《五经正义》,亦多从南学。南学终于成为唐朝经学的主流,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经学 学风演变 更新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文化结构 主导文化 胡汉文化 地域文化
  • 简介:笔者在担任抚顺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期间,先后采访了原公安部、东北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各地战犯管理所的亲历者与知情人,以及日本“中归联”继任会长、委员长等日本战犯,因此,对新中国改造战犯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采访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成功改造日本战犯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 标签: 日本战犯 周恩来 采访过程 领导干部 历史贡献 公安部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我国东北三省出现的所谓"满洲帝国",既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企图长期侵略与霸占中国领土的产物,也是以溥仪为首的清朝封建专制残余势力不肯退出历史舞台、企图借助洋人的势力复辟封建统治的怪胎.在日本人的胁迫下,这些封建残余势力形成了伪满卖国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傀儡.新中国成立后,有60名伪满卖国集团罪犯被羁押在战犯监狱接受改造,逐步走向新生.

  • 标签: 伪满战犯 战犯集团 改造纪实
  • 简介: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行业的发展。借助行业的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在延伸,影响社会文化发展的因素也在持续增多。流行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社会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流行音乐同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分支。将流行音乐加入到音乐教育中,也是扩充音乐教育内容的一种方式。但是流行音乐起步晚,自身发展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本文就流行音乐演唱艺术特征与教学理念更新进行简单论述。

  • 标签: 流行音乐演唱 艺术特征 教学理念
  • 简介:官方祭祀主要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倡导和施行的公共性祭祀行为和仪式。清代以来,长沙的官方祭祀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清前中期、清晚期和民国时期,并呈现不同的特点:清前中期重视农事和先贤祭祀;晚清时期由于湖南地方政治势力的崛起,祭祀地方神明和湘军将士成为新的内容;进入民国后,由于政体变更,清代祀典基本废除,祭孔和关岳合祀成为官方祭祀的主体。官方祭祀对象和重点的变化,与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从中可以窥见国家意识形态的变动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国家 湖南 祭祀 神明 祠神信仰
  • 简介:谁与谁结缘,定是上苍有意。一日在某画店,偶遇河北日报社年近八旬的老美术编辑刘明义先生,彼此投缘,他说我听。

  • 标签: 实录 生活 改造 美术编辑 日报社
  • 简介:1977年12月19日,家住甘肃镇原县城关公社双合大队高坡生产队的村民张祖智制订了这样一份"改造计划":一九七七年,在大队党支部革命委员会及生产队的直接领导及广大革命群众的监督下,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有所转变,为了彻底改造自己,将自己的阶级立场彻底移到无产阶级一边,为革命事业多作贡献,将功赎罪,重新做人,经七七年终评审,自己特制定一九七八年改造计划如下:一、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

  • 标签: 资产阶级思想 革命群众 革命事业 八年 九区 张祖
  • 简介:"改造"1970年元旦刚过,已是古稀之年的冰心和诗人郭小川一起,共赴离京迢迢千里的鄂南.3个月前,中国作协的绝大部分同志已先期抵达成宁劳动改造.临行时,军宣队的一位政委训话说:"你们要明白,作协是砸烂单位,你们去的干校--文化部干校属于安置性质,你们就在那儿劳动,改造,安置,不要再幻想回北京.能去的人,包括老、弱、病、残、家属、小孩都去.当然不愿去的,也可以找个地方投亲靠友,我们放行."由于种种原因,几个"老弱病残"如张天翼、陈白尘等人和冰心暂时留了下来.郭小川虽然年轻,但有肝炎,血压又高,还有牙周炎,属于病残一类,便也和冰心等长者在一起,在北京继续写检查……直到林彪发布了"一号通令",连"老弱病残"也不准留在北京,冰心才和郭小川一道下干校.当时,两家的亲属都到车站送行.

  • 标签: 作协 冰心 诗人 郭小川 悟道 元旦
  • 简介:清泰街,紧连南宋御街中段(今中山中路),横跨东河(章家桥)、中河(荐桥)、小河(方便桥)。清时称清泰门直街,焦旗杆,荐桥直街。民国时称清泰街直街,荐桥路,清泰路。是杭州城区东西向三大主要道路之一,是往海宁等地的交通要道。现清泰街东起清江路与杭海路相对,西穿过中山中路与开元路相接,全长2342米。路以清泰门得名。

  • 标签: 中山 海路 南宋 交通 杭州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