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为欢庆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9月25日,省方志委机关党委、机关工会联合举办了福建省地方志系统首次歌咏比赛。省方志委主任罗健、副主任江荣全、方清,全委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同志,省直党工委委员、省直工会主席侯铸龙,9个设区市方志委(办)主任及参赛歌手等150多人参加。

  • 标签: 歌咏比赛 地方志 福建省 系统 国庆 副主任
  • 简介: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忆起当年作为抗日救亡运动中心的武汉,当时的许多文化名人都集中在这里,为了抗日的胜利,用他们手中的武器与敌人进行斗争。张曙和冼星海就是其中的两位音乐家。著名音乐家张曙(1909—1938)出生于安徽,在家乡读完中学后,192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他学习期间经常参加进步演出活动,并参加了"南国社"。在1928—1930年间他两次被

  • 标签: 冼星海 武汉 音乐家 救亡歌咏 抗日战争 抗日救亡
  • 简介:抗战初期,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武汉三镇。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始终站在这场抗战歌咏运动的前列,为推动武汉和全国的抗战歌咏运动作出卓越的贡献。他的许多活动都与武昌有关。

  • 标签: 冼星海 战歌 武昌 人民音乐家 抗战初期 抗日救亡
  • 简介:景教在中國傳播中沿襲了東方教會傳統,注重聖詠音樂的獨特魅力和交流效果。《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録了公元744年來自敍利亞的新主教佶和到達中國後與景教寺院十七名僧侶前往皇家别宫舉行宗教儀式即祈禱歌詠表演活動,使音樂素養較高的唐玄宗對景教從此刮目相看,提高了景教在中國傳播的地位。本文對此進行研究,針對學術界關於景教詠唱音樂來自拜占庭和敍利亞的兩種説法,作者認爲基督教東方教禮儀經文和音樂傳統都始於敍利亞,但它不是在一個封閉環境中由單一民族形成的,而是吸收融合了幾種有特徵的東西方教曲調,有着共通性。作者分析對比了唐代景教、祆教、摩尼教的頌讚音樂,認爲唐玄宗有可能汲取了景教音樂納入道教音樂儀制。最後,文章勾勒了元代景教教會詠唱音樂傳播的大致面貌。

  • 标签: 唐代 元代 景教 音乐
  • 简介:音乐救国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诸多救国方式之一。民族的危机催化了救亡歌咏运动的产生,救亡歌咏运动的出现助力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原本音乐与大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在抗战时期随着战事所带来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消除了音乐与工农之间的隔阂,救亡歌咏获得推广普及,救亡运动在歌咏声中进入一个新的高涨时期。

  • 标签: 救亡 歌咏 民族意识
  • 简介: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抗战救亡歌咏运动,是在抗战救亡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以集体齐唱为主要形式的歌咏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斗争性。在战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参与面广、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抗战意识,在运行方式上表现出合唱艺术初期形态的典型特征,与艺术合唱之间因残酷战争现实的影响而明显疏离,以及在理论研究上注重艺术社会功能而弱化审美功能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战后中国合唱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 标签: 抗战救亡歌咏运动 群众合唱 全民性 抗战主题 初期形态
  • 简介:周恩来非常重视体育道德和比赛风格,这从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著名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中可见一斑。如果本国运动员与来华访问的外国运动员在比赛时发生了什么纠纷或有什么不友好的举动,总理就会严厉批评国家体委负责人。

  • 标签: 比赛风格 体育道德 周恩来 20世纪70年代 国家体委 运动员
  • 简介:从15世纪到19世纪,惟一与日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朝鲜,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团赴日,这些使团中的文人留下了约四十种类似出使日记的有关文献,以及相当数量的笔谈、唱酬和绘画。这一庞大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朝鲜与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在日、韩学界很受关注。可是,这些文献资料至今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看上去只是记录日、朝之间往来的资料,对中国学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本文指出,这些文献资料的意义是双重的,它既呈现了这几个世纪日本与朝鲜的政治关系与文化比赛,也让我们看到在近世东亚的政治与文化上中国的存在,日朝交往中,无论在政治领域的名分、礼仪、文书上,还是在文化领域的衣冠、风俗、学问、艺术上,现实上的“明清”虽然缺席,但历史上的“中国”却始终在发生影响。因此,在朝鲜通信使文献中,尽管看到的主要是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也可以看到中国在通信使文献中,仿佛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

  • 标签: 朝鲜通信使 明清中国 日本 朝鲜 文化间的比赛 在场者
  • 简介:在1937年11月到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日军主力第16师团两名法西斯青年军官向井明敏与野田毅对中国战俘与平民进行骇人听闻的所谓“百人斩”杀人比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刊对这两名法西斯分子的疯狂行径,在短短十余天时间中。竞连续四次进行跟踪报道,把这两个杀人恶魔吹捧为“日本勇士”,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个事例典型地说明了战时日本新闻传媒记者中的绝大多数人具备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一切思想特征与行为特征,是日本当局对中国实施武力征复与屠杀恐怖政策的宣传鼓动者。他们的战场报道宣扬日本的“侵略有理”与“屠杀有功”,充满了法西斯的野蛮、霸道与无耻。

  • 标签: 战时日本新闻传媒 南京大屠杀 杀人比赛 日本勇士 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