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1921年10月13日,时为北京《晨报》赴俄特派员的瞿秋白与李宗武一同去参观过距离莫斯科西南约四百余里的田村。田村,即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村,俄语意为'明媚的林中空地',是一代文豪托尔斯泰的诞生地,托尔斯泰在这里写下闻名世界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也是在这里最终入土为安。十月革命后,这里一方面作为由教育人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的托尔斯泰邸宅陈列馆的所在;另一方面又

  • 标签: 清田村之旅 瞿秋白清田村
  • 简介:北元末期的蒙古伊苏特部作为“阿鲁蒙古”㈨重要一员,归附清朝后伊苏特部未被设立在外藩蒙古札萨克旗行列,其主体最终被编人满洲八旗。因此,从清代官修文献《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以下简称《王公表传》)及佚名《蒙古黄金史纲》等清代蒙古文史籍中找不到有关伊苏特部诸贵族的信息。反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以下简称《通谱》)、和《八旗通志初集》(以下简称《初集》)等有关八旗的官修文献不仅对其立有较为详细的列传.

  • 标签: 蒙古文 贵族 《八旗通志初集》 考述 清初 满洲八旗
  • 简介:我在一本杂志上读了《刘顺元出山》一文,想起还有一件关联事,是江渭巧护刘顺元。“文革”以后,江苏省委老书记江渭清闲居在省委招待所后东楼,冬天就搬个小凳子晒太阳。我上班必经他坐处,他常喊住我,说:“陪我聊一会儿嘛,没重要会议迟到一会不要紧,就说是我留你说说话的。”

  • 标签: 刘顺元 “文革” 招待所 省委
  • 简介:清代旗籍中,另记档案户籍分为另户另记档案与自首另记档案两类。乾隆时期,自首另记档案人出旗,而另户另记档案则被保留下来作为军功赏赐之用。清廷制定了较为有效的善后措施,保证了另记档案清查的顺利进行。另记档案清查,是八旗走向规范化的关键一步,暂时缓解了八旗生计问题。而另记档案人的出旗,使得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谋生路径,同时也加剧了旗人与民人之间的区隔。长远来看,另记档案清查、出旗并不能彻底解决八旗生计问题。

  • 标签: 另记档案 旗籍 八旗 雍正 乾隆 八旗生计
  • 简介:陈平原,广东潮州人,1982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

  • 标签: 学者立身 立身行 行世
  • 简介:在中国音乐历史上,20纪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百余年间,顺应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的历史潮流,几代音乐家上下求索、勤于创造,审慎而又智慧地处理了一次次迎面而来的中—西、古—今、雅—俗等多重关系,目标如一地致力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接.

  • 标签: 器乐艺术 作曲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会 民族管弦乐队 乐器改革
  • 简介: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工具,历史教科书在季开始登上教育和学术舞台。当时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的叙述,大体是基于“本朝史”的书写框架;进入民国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虽然短时期内未做大的变动,但基于民国的共和立场书写清朝历史则成为教科书编者的共识,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发生巨变。本文从书写原则、书写策略等方面,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等视角,对季民初之时历史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进行分析,以期为历史学如何求真与致用,提供一个典型案例。进而思考这样的清史叙述如何影响甚至规范此后的清史研究脉络、走向等重要学术问题。

  • 标签: 清季民初 历史教科书 清史叙述
  • 简介:前期,出现了江南士子向京津一带转移、集中的现象。当时,长芦盐务中心由沧州转移到天津,盐商广筑园林、资助士子来津盘桓。但这只是外因,江南士子北上有其深层次的内在需求。清初的“江南问题”一直使清朝统治者耿耿于怀,考察清初发生的文字狱、奏销案和科场案,清政府对南北的处理标准不一,形成了“北松南紧”的政治环境,江南士子的生存环境恶化。康、乾朝两次开博学鸿词科,吸引了大批士子北上应试。另外,由于南北教育基础的差异较大,南人冒北籍成为科考成功的“捷径”,天津府和顺天府成为当时冒籍的重灾区。种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江南士子联翩北上。

  • 标签: 江南士子 北上天津 长芦盐商 江南问题
  • 简介:明朝是近世第一個以大一統形式"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漢族王朝,重構華夏正統的背景下,對元朝稱以胡虜、胡元等,易於理解,但爲何用"勝國",就顯得特殊。本文論證以"勝國"代稱前朝,是從元代開端,最初的"勝國"於《春秋》中本意爲"絶其社稷,有其土地";《周禮》中爲"亡國",並非專指前朝,到了明代晚期的字典中,已定義爲"爲吾所勝(亡)之國",顯示"勝國"之用在元代經歷了意義上的微妙變化。姚燧頻繁地使用"勝國"專稱宋朝,是詞彙擴散與定型的關鍵人物;黄溍則强調元滅勝國(宋),其不殺之仁與大一統之功,凌駕誅征得國之不義;歐陽玄於《進三史表》的語境中,獨稱宋爲勝國,在三史並立,争爲正統的特殊情況下,承載了士人真正的意念。入明與修《元史》的元代遺士,延續師(5的"勝國"運用,改以專稱元朝,在二十幾年後以國家立場明言元承宋統,徹底解決元修三史應繼誰爲正統的争議,明以元爲勝國,定位的正是宋元明的統序。明中晚期,勝國於易代之際所發揮的正統意義漸漸淡去,胡元、夷狄、胡虜等更符合時代氣氛,直到滿人入主中國,"勝國"於華夷鼎革之中再度浮現。

  • 标签: 勝國 華夷相代 正統 滅人之國
  • 简介:三夏志在1940年代的主要精力都用于求学和苦读,他的享乐时光很短暂,由于长时间沉迷于西洋文学,可能也导致了他性格的偏执,热衷于文学,却不善于交际,尤其在情感表达方面,他的这种内敛、压抑的性格,到了后来却发生了很大转变。夏志曾提到:'从大三开始到离沪赴台的

  • 标签: 交友年代 年代夏志清 读书交友
  • 简介:在学者夏志的人生历程中,有两个时期无疑是最关键的,即1940年代和1950年代。目前,学界重点关注的是夏志在50年代所进行的学术研究活动。1961年,夏志历经数年写作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海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著作不仅开创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而且也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使得他能够立足欧美汉学界。当然,也正是因为这部著作,确保了夏志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教职。此后,尽管夏志

  • 标签: 交友年代 年代夏志清 读书交友
  • 简介:明清两朝在江南地区实行重赋政策,苏、松、常、嘉、湖五府尤其苏、松二府赋税一直极为繁重。围绕赋税征收,自明初直到清末,江南士民、地方官员、江南籍京官大体上为一方,朝廷和代表国家财政的户部为一方,两者长期展开赋税博弈。前者一直呼吁减低江南尤其是苏、松二府的赋税征收定额,后者针对现状,面对减赋呼声,也反复斟酌,采取了诸多救偏措施。这些回应举措不独明清两朝不同,而且明朝和清朝一朝前后也有变化。明清朝廷在江南实施的赋税政策,就是各种力量樽俎折冲的结果。

  • 标签: 明清江南 重赋 减征 呼声 成效
  • 简介:《哈吐什里一的政治遗诏》是研究赫梯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记述了赫梯国王哈吐什里一废黜和重新选择王位继承人以及由此引发的王室内部的一系列王权斗争等历史事件。此外,哈吐什里一的这个重大举动和他在文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也树立起赫梯国家国王的形象,回答了赫梯国王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的问题。这篇文献是认识赫梯国家早期王权继承和王国内部政治统治状况的重要史料。

  • 标签: 哈吐什里一世 遗诏 王位继承人 译注
  • 简介:《四同堂》通过写“小羊圈胡同”里几户人家在抗战时期的遭遇,展现了中国人坚韧不屈的精神,也是一幅老北京市井平民生活的风情画。老舍很早就规划好了这部作品,按照他在1945年写的序,《四同堂》将是一部百万余言的皇皇大著,分为《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分,第一部分长34段,后两部分均长33段,总计100段。

  • 标签: 《四世同堂》 失踪 小羊圈胡同 抗战时期 市井平民 《饥荒》
  • 简介:唐代岭南地区的地方行政十分复杂而特殊,就其官制来说,除了众所周知的羁縻府州土官制度和正州全国流官制之外,在正州系统内,还至少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官制:一种是与羁縻府州土官制相似的正州"官制",即在正州中,也存在着官员的终身世袭现象,并为朝廷所认可,成为制度长期实行;另一种是官员的区域迁转制度,即官员的升迁和流动,不超出岭南道这个地理区域,可称之为"区域流官制"。就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该制度以盛唐时期的岭南道最为典型。

  • 标签: 唐代 岭南 世官制 区域流官制 正州
  • 简介:得知笔者的侄女豆豆被美国爱荷华大学录取,笔者第一反应是:聂华苓的“国际写作计划”在那里。“姑姑,聂华苓是谁?‘国际写作计划’又是怎么回事?”千禧之辈的豆豆一脸懵懂,对此一无所知。

  • 标签: 聂华苓 女作家 写作计划 国际 豆豆
  • 简介:关于西周井氏家族,过去有学者认为是商代井方之后,姜姓,居于关中西部凤翔一带。实际上,井氏当为邢侯子裔,姬姓,采邑在扶风周原一带。畿内井氏从畿外邢侯公室中分化而出,是西周中期执掌王室大政的一个显赫世族。其分支井伯氏、井叔氏有几代人先后担任王朝卿士,成为周天子的肱股之臣。从井氏采邑看西周卿制度,并非如通常所说世族政治完全与建官用贤绝缘。卿制度以采邑制为基础,固然使王室任官范围受到严重局限,致使只有少数姬姓贵族子弟可以入为王朝卿士,但就姬姓贵族内部来说,禄并不是绝对的。卿制度本身亦有尊贤的机制,是一个“亲亲”与“尊贤”相辅为用的矛盾统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王室官员的精英化和朝廷的政治活力。

  • 标签: 井氏 采邑 世卿制度 尊贤功能
  • 简介:本文对清代前期八旗蒙古牛录、五牛录、固山的编设进行考释,从学生时,所学及现在所见学者有关论述和一手史料出发,深入研究皇太极时代女真、满洲与蒙古关系中八旗蒙古牛录、五牛录、固山最初编设的时间。对八旗蒙古的提法加以肯定,对蒙古牛录最初出现史籍的时间加以支持;对蒙古五牛录的编设,以前的研究不确定,本文以现所见原始史料得出证据确切的新见;在八旗蒙古固山最初编设的时间问题上,更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看出以往学者忽视的记载,从而将以前学界确定的天聪九年二月说,提前为天聪八年十一月。

  • 标签: 清代前期 八旗蒙古 编设 考释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公元前5纪雅典人的政治话语中,寡头制是民主制的对立面和死敌,雅典政治史是寡头派和民主派之间的斗争史。然而,由于雅典的民主政治话语继承了古风时代精英的反僭主传统,在公元前5纪的雅典政治话语中,僭主才是民主制的死敌。僭主符号在雅典人的话语渠道不断地流传与再造,演变出一系列关于僭主的想象,发展成具有影响力的政治话语,在雅典政治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标签: 雅典政治 政治话语 僭主想象
  • 简介:臺灣"國家圖書館"藏鈔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録》曾爲晚清藏書家周星詒收藏,通過鈐蓋於該本之上的藏書印、紙鋪印記等相關綫索,及與遼寧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十一年孔繼涵鈔本進行文本比對後發現,臺灣"國家圖書館"藏鈔本應係四庫館臣私鈔館書的産物,其鈔成時間應當早於孔繼涵鈔本,甚至極有可能就是館臣程晉芳的私鈔本。該本雖很有可能是《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目前所見最早的版本,但因其私鈔的性質,鈔寫倉促,該本存在大量)漏倒誤,甚至錯簡的現象,導致版本質量不佳。另外,該本雖少部分保留了《永樂大典》中《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的原貌,但絶大部分清人避忌和大部分遼金人名之處皆遭四庫館臣篡改和改譯。因此該本並不適合當作整理《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的底本,只可當做參校本。不過該本在現存眾多《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版本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是釐清版本系統與各版本源流的重要參照與綫索,其研究價值則不容忽視。

  • 标签: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 清鈔本 版本 四庫館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