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成立之后,20世纪50年代,全国的行政划,自上而下,调整得比较频繁.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协调各省、直辖市之间的行政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在建国伊始,于省、直辖市以上设大行政建制,各大行政在1952年后皆改称为行政委员会,一个大行政辖数省(市),即:华北区(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察哈尔省、山西省、绥远省、平原省、内蒙古自治);东北区(辖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旅大市、抚顺市、鞍山市、本溪市、辽东省、辽西省、吉林省、松江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华东区(辖上海市、南京市、苏北区、苏南区、皖南区、皖北区、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中南区(辖武汉市、广州市、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省);西北区(辖西安市、陕西省、甘肃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西南区(辖重庆市、西康省、云南省、贵州省、川东区、川南区、川西区、川北区以及西藏地区).

  • 标签: 新中国行政区划 略谈新中国 行政区划变迁
  • 简介:改革开放近30年,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一大批新型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催生了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省、市、县()相应对所辖政作出重大行政划调整。江苏省的县()以下乡镇行政划调整频繁就是其反映之一。比较常见的乡镇撤并,总的来说是乡的建置少了,镇多了;或者乡、镇都少了,新建的街道多了。以南京江宁为例,原有9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006年3月调整为7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昔日的村民,一跃而为城镇的市民,不少村委会随之也变成社区居委会。

  • 标签: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街道办事处 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城镇化 整修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在当今盛世修志的大潮中,作者主持完成晋城市的两轮修志任务。先后主编10多部市志、县志和地情资料书。在主编的各类志书中,值得关注的是主编《晋城县志》和《晋东南地区志》,因这两部志书是在其行政划撤销多年后才开始编修的,具有特殊的修志意义。

  • 标签: 行政区划 撤销 修志
  • 简介:1912年1月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民国时期。其行政划前期(北京政府时期,1927年前)是省、道、县三级制,中后期(南京政府时期,1927年后)是省、县二级制。

  • 标签: 民国时期 浙江 行政区划 地方志 行政机关
  • 简介: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界处的湘西,自秦正式设立行政建制,实行直接统治以来,其发展进程十分缓慢,迄今仍为我国最落后的18个贫困片之一。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就湘西的自然地域对行政建制的影响及行政划建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研究。认为认真研究少数民族自然经济地域的形成及行政划的演变,因地制宜的制定各项政策,适时地调整行政划以形成经济中心,对于加强边区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共同繁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行政区划 经济地域 大湘西 自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史考
  • 简介:本文由作者在撰写《李先念传》和《李先念年谱》的过程中,查阅了中央档案馆有关资料整理而成。文中所列的时间,均为国务院办公室讨论通过的时间,或为国务院批复云南省报告的时间。1956年至1965年,为云南省政变化较大的时期,也是云南省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县设立较多的时期。

  • 标签: 中国 云南 行政区域 历史发展
  • 简介:生茂附语:《澳门一九九九》是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而创作的,这首歌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祖国人民对澳门同胞亲切的关怀之情,同时也唱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澳门一九九九@李红林

  • 标签: 澳门同胞 回归祖国 华民族
  • 简介:〔一〕“莲花”———澳门人的“吉祥之花”,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徽图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特区区徽的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萄牙文“MACAU”(澳门)字样。图案含意深远:五星象征国家统一、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人的“吉祥之花”,既与澳门旧称“莲岛”、“莲花茎”以及其“莲花山”、“莲峰庙”等等相关,又寓意澳门未来的兴旺发展,三个花瓣表示特别行政区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个附属岛屿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二〕澳门在历史

  • 标签: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未来 林则徐 莲花山 区徽 葡萄牙文
  • 简介:十七、黄金铺地“引诱”客人自2002年澳门博彩业实行“赌权”开放以来,赌场酒店业的兴旺与崛起,便成为澳门一大新看点。几乎原来所有的星级酒店都陆续重新装潢翻新,豪华、耀眼、新奇成为各家酒店追逐的目标;十数座超五星级的大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大有将世界各色顶级酒店荟萃于澳门的宏大气派!

  • 标签: 博彩业 澳门 星级酒店 酒店业 客人 黄金
  • 简介:澳门婚俗,原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雷同。几经沧桑后,澳门婚俗起了变化。澳门不同阶层的人,婚俗亦有差异。本文着重谈的是现今澳门传统婚俗。"摘日":男女双方定下终身后,如俗举行婚礼,第一步是"摘日"。"摘日",即是双方确定婚礼的吉日良辰。一般做法是,情侣双双同访某位睇相先生,请他"解签"。他们俩把各自的出生年月日等情况告诉睇相先生,然后拿起他自制的签筒,摇出一枝签来。睇相先生根据签文并参考双方所述,解释订出他们婚礼的适宜日期。诚然,也有伴侣双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摘日的。

  • 标签: 澳门 传统婚俗 珠江三角洲地区 婚礼 新娘 出生年月
  • 简介:十四、赌场内的赌客以亚洲裔人居多澳门回归祖国之后,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以葡京赌场为首的澳门数十家赌场更是人山人海,生意火爆。赔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他们只要瞅一眼客人玩什么赌牌,就知道他是大赌客还是小赌客。在大厅(即“中场”)内玩老虎机的客人绝对没有大赌客,而且还大多是头一次进赌场的主。那些输赢数以百万元计仍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大赌客,

  • 标签: 澳门 博彩 回归祖国 工作人员 赌场 旅游业
  • 简介:二十五、澳门博彩业的比较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博彩旅游业作为澳门的龙头产业,近几十年来,特别澳门回归之后,不论周边地区经济景况如何,不论内部环境出现什么磕磕绊绊,一直表现得亮丽无比。

  • 标签: 澳门回归 博彩业 博彩旅游业 龙头产业 地区经济
  • 简介:四、畸形消费的娱乐场所大约在2003年元旦前后,笔者路过澳门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后改名为民政总署广场),见一男子双手抱头,席地坐在人行道旁。其脚下放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是香港人,因烂赌输掉了回香港的船票钱。哪位善仁长者慈悲为怀,救济我一张船票钱,让我能回到香港去。多谢!”为了证明他说的是实话,纸条旁还放有一张出入香港海关时填写的登记表。

  • 标签: 澳门 博彩 香港人 娱乐场所 畸形消费 市中心
  • 简介:在中国近代史上,澳门和香港一样,一方面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另一方面成为许多革命志士的“庇护所”。叶挺将军一生中也曾几次避居澳门。南昌起义失败后,他曾在此隐蔽过一个多月,然后离澳赴穗,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再次返回澳门,隐蔽待命。半年后,他又从这里去了苏联和欧洲,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涯。九一八事变后,深重的民族危亡和强烈的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促使叶挺决定结束流亡生活,回国参加抗日救亡事业。1932年秋,叶挺携夫人李秀文和次子叶正明,离开德国,回到澳门。从1932年秋至1937年春,叶挺大部分时间住在这里,有时也前往香港和祖国内地。这一时期,他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

  • 标签: 叶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福建人民政府 福建事变 国民党军队 中共党组织
  • 简介:李海鹰附语:首先,因为有了闻一多先生这首充满真挚、浓郁情感的诗,才有了我谱曲的基础。闻一多先生在70多年前写这首诗时,也许想不到澳门终于在本世纪末就要回归祖国了;其次,我很幸运,能在70多年后通过《澳门岁月》大型专题片与文化先人做了一次历史性的对话。今天,我特通过《新文化史料》双月刊,为澳门回归祖国再次表示祝贺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 标签: 七子之歌 闻一多 回归祖国 澳门 新文化 专题片
  • 简介:开  篇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鸦片战争以后,为虎视眈眈的葡萄牙强行占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据理力争,终于在20世纪的1999年12月20日使之回归祖国怀抱。这是值得中华各族儿女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欢呼的大喜事,也是香港回归祖国两年之后和新中国50华诞之际,喜上加喜的特大喜事!为此,本刊先后都特辟专栏庆祝,现又庆祝澳门回归,除文稿、歌曲外并刊出有关的照片,以飨读者。澳门概况澳门,是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的。它位于珠江口的西南,东经珠江口约40海里至香港,西、北与珠海市接壤。澳门的总面积约23-5平方公里,人口约45万,其中华人约占97%,土生葡人和葡人等约占3%

  • 标签: 澳门大学 葡萄牙 澳门经济 文化代表团 澳门问题 平等条约
  • 简介:日本是海外汉学和中国研究的重镇,其严谨细密、视角独特的成果,一直是中国人认识本国历史文化问题的重要参照.本书以文献著录形式详细载录全面抗战时期(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中国文化界泽介日本“中国研究”的专著、译著、论文和文章等成果,其意义不仅在于为相关治学提供参考资料和检索功能,亦为当今方兴艾未的日本汉学的中国学研究贡献了一条管窥历史的捷径。

  • 标签: 推荐书目 日本汉学 中国研究 1937年 中国学研究 海外汉学
  • 简介:明季澳门的“倭奴”中虽夹杂亦商亦盗的倭寇,但更多的是因日本政府镇压天主教而逃难至澳门的日本基督徒,另外还有葡人从日本九州购买的为数众多的真正奴隶。本文聚焦明季澳门的“奴仆”意义上的“倭奴”,通过中、日、西三方史料,对其进行梳理、描述和辨析,并由此说明,明朝广东政府对澳门“倭奴”性质的判断和采取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明季 葡萄牙 澳门 倭奴 芒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