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作”、“做”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字,可是在一些报刊以及志书、年鉴中,经常会有使用不当、出现错误的情况。例如:把“作贡献”误作“做贡献”;“作指示”误为“做指示”;“做准备”误作“作准备”等等。

  • 标签: “作” “做” 用法 使用频率 现代汉语 报刊
  • 简介:甲骨文"■(鬱)"過去多認爲是人名或方國名。本文對甲骨文"鬱"字用法做出了新的解釋,認爲甲骨文"鬱"表示一個與軍事行動有關的動詞,與古代的伏擊戰術有關。本文還對相關幾版疑難甲骨卜辭作了新的闡釋。

  • 标签: 甲骨文 伏擊戰術
  • 简介:一、逗号、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停顿的区别逗号和顿号都表示停顿,但逗号表示的停顿长,顿号表示的停顿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没用顿号,但当并列词语较长或其后有语气词时,为了表示稍长一点的停顿,也可用逗号。两者的使用可灵活掌握。

  • 标签: 用法比较 标点符号 并列词语 逗号 顿号 语气词
  • 简介:从殷商甲骨卜辞到西周青铜器铭文,否定词不仅数量有所增长(增加了'无'和'亡'),而且用法也趋于复杂。弄清这些变化和发展,是汉语史研究应当解决的问题。否定词包括否定副词、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动词,主要构成部分是否定副词。这些不同类的词词形相同(表现为字形相同),彼此意义联系紧密,所以一般在讨论否定副词时会兼及无定代词和动词。否定副词是一个封闭的类,可以逐一加以研讨。据笔者调査,西周铭文共有10个

  • 标签: 否定词用法 铭文否定词
  • 简介:<正>"亡"字甲骨文中已见,关于其词性,各家一致肯定的是用为否定动词。如管燮初谓"叙述征伐、田猎及日常生活的动词大部分是外动词,如正、伐、敦、逐、获、擒、令、乎、又(有)、亡";[1]陈梦家谓"‘亡’义为‘无’或‘没有’,乃是动词";[2]张玉金在《甲骨文语法学》中将"亡"与"出、在、有、丧、死"等一起列入了"存现消失动词"下;[3]沈培说"现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卜辞中有的‘亡’已通用为副词‘毋’。这样,像‘多祖亡害我’的句子结构就应当是……动宾结构‘害我’作动词‘亡’的宾语"。[4]。

  • 标签: 周金文 陈梦家 张玉金 否定副词 动宾结构 指代词
  • 简介:“则”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虚词,然关于其词性、始见时间、具体用法等都还存在着下同程度的分歧。过去或认为连词“则”甲骨文中已见,但今天多数人已不同意这一看法。作为连词“则”应始见于两周金文中,其在两周金文中的用法代表了它早期的应用情况,对汉语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两周金文中的虚词“则”均当视为承接连词,具体则有出现干具有顺承语义关系的语句中帮助表示时间上的承接、出现于假设复句中帮助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出现于具有对比关系的复句中帮助表示对待关系三种不同用法

  • 标签: 金文 承接连词 假设复句
  • 简介:“之”字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也是《庄子》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用法灵活复杂。弄清“之”字的动词用法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翻译,对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体系及《庄子》一书的文本内容、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通行的有关《庄子》一书的各种注本中,某些“之”字的用法及翻译提出质疑,以期见教于大方之家。同时提出用古人观念还原辨析古人的语言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庄子》 用法 特殊性
  • 简介:在年鉴编校工作中,按照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规范数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环节。近年来,《镇江年鉴》重视规范数字用法的工作,使年鉴编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体会。

  • 标签: 年鉴 杂谈 镇江 出版物 执行 数字用法
  • 简介:<正>一、说形甲骨文中有一个写作从辛从殳的字,辛字写成长三角形,是辛字构形的最早形态。①孙诒让释为“报”,又怀疑“为设之省”,②王襄“疑古酌字”,又疑为“凿”字,③郭沫若“疑是毁字”,④于省吾先生从孙诒让说释为“设”,认为字所从之辛乃言字初文,后变为从言,与兢字、燮字本从辛,后变为从言的

  • 标签: 甲骨文 孙诒让 卜辞 三角形 辞例 古文字研究
  • 简介:“及’’在上古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本文考察上古汉语中“及”字的虚词用法,同时拿它与用法相近的另一个虚词“与”字进行比较。使用的语料来自《诗经》《尚书》《国语》《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商君书》《战国策》等11种先秦文献。

  • 标签: 虚词 上古汉语 用法 语料 先秦文献 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