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青铜峡市黄河大峡谷西岸的一百零八,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群。如此众多的塔体,按规律组合成群,在全国现存的古塔建筑中实为罕见,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群内外发现的西夏、蒙元时期的遗存、遗物,印证了史志文献的记载,说明一百零八始建于西夏,兴盛于蒙元时期,在西夏故地(宁夏地区)是很有影响与声誉的一处宗教圣迹。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夏时期 蒙元时期 青铜峡市 宁夏地区 大峡谷
  • 简介:1996年12月12日,约翰·拉贝的外孙女莱因哈特在美国纽约向各国记者展示了她外祖父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所撰写的战时日记,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拉贝日记重见天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约翰·拉贝,这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兼南京"执行市长"的"活菩萨",也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 标签: 拉贝 约翰 收容所 西门子 南京大屠杀 难民
  • 简介: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端这个名字鲜为人知,但他却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史学专家把他誉为左右民国政治、派系角力等纷繁复杂环境中最成功的高级参谋和调停专家。事实证明此言非虚。本文讲述的是端与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宋美龄等民国政要之间鲜为人知的那些事。

  • 标签: 民国政治 政要 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专家 事实证明 中国人
  • 简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曾写过小《热爱汉字》,发表在西藏日报姚艳萍、黄明老师主持的“周末版”。后来我觉得需要写的是这样一篇文章——《阿里人的汉语文天分》。这是因为阿里虽然人口极为稀少,但是我认识的阿里老乡中汉语文特别好的人很多,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益西加措,有西藏大学著名教授古格·其美多吉,有中新社名记者贡桑拉姆,

  • 标签: 益西 塔尔 五一劳动奖章 古格 里老乡 新闻工作者
  • 简介:西佗等西方古典作家笔下的“Germani”,在中文著述中通常译为“日耳曼人”,有的甚至误将其视为一个民族共同体。从西佗《日耳曼尼亚志》等古典著作的记载中发现,“Germani”起源于“日耳曼尼亚”这一地理概念,是生活在日耳曼尼亚这一地域范围内所有居民的通称。如果将“Germani”译为“日耳曼尼亚人”,似乎更能够突出其因地而名的起源和笼统指代日耳曼尼亚地区所有居民的涵义。

  • 标签: 日耳曼人 日耳曼尼亚 塔西佗 《日耳曼尼亚志》
  • 简介:据《圣经·创世纪》记载:大洪水劫后,天上出现了第一道彩虹,上帝走过来说:'我把彩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大地立约的记号,我使云彩遮盖大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纪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不再泛滥,不再毁坏一切有血肉的活物了。'上帝以彩虹与人类定下约定,不再用大洪水毁灭大地。但后来人类质疑上帝的誓言,欲自建巴别通天,上帝知道后非常愤怒,他为惩戒人类,混淆其语言,使其无法沟通,人类遂

  • 标签: 巴别塔翻译家 翻译家故事 装饰巴别塔
  • 简介:沈约于南齐永明年间担任御史中丞一职,作《修竹弹甘蕉》,意在暗指当时吏部尚书王晏专权。明末文人吴从先作《甘蕉复弹修竹》,以甘蕉的口吻弹劾修竹,指责修竹与兰、萱结党营私。通过对比两,从创作动机、文章格式、叙事风格和文学价值来看,沈都远远高于吴。然而将两比较研究,能够清晰地看出两代文风的差异及文人书写习惯的不同。

  • 标签: 沈约 《修竹弹甘蕉文》 吴从先 《甘蕉复弹修竹文》
  • 简介:最近由於偶然的機會,筆者見到了一件唐男卣。筆者查閱吳鎮烽先生的《商周青銅器銘暨圖像集成》和《商周青銅器銘暨圖像集成續編》發現這件卣並沒有著録,乃爲首次出現,卣的紋飾、銘都非常重要,所以今天介紹出來供大家研究。唐男卣的橫截面呈橢圓形,腹部下垂,矮圈足沿外侈下有一道邊圈。提梁兩端做成圓雕獸首形。提梁上飾蟬紋。

  • 标签: 銘文 提梁 筆者 青銅器 商周
  • 简介: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天順八年(1464)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以禮部侍郎兼淵閣大學士,著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正德十三年(1518),李東陽的《懷麓堂集》由其門生熊貴刊刻。今人周寅賓、錢振民先生整理的《李東陽集》,是目前收録李東陽作品最全面的集子,2008年由嶽麓書社出版。但李東陽酬贈之作頗多,掛萬漏一,實屬難免。

  • 标签: 福建按察司
  • 简介:《雨余春树》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江南送别图的新潮流中具有相当独特的重要性,徵明的《雨余春树》对整个明代中期吴派山水画风发展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吴派画风在苏州文化发展史中的意义。

  • 标签: 笔法 江南古意 吴派文化
  • 简介:俊,著名学者、翻译家、散文家。祖籍广东中山,1930年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译文》与《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多年,曾任《世界文学》主编、中国译协副会长兼文艺翻译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中外文学交流会委员、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等。李俊的主要译作有诺贝尔奖得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等,并出版两本福克纳评传和画传。另译有美、英、加、澳等国文学作品多

  • 标签:
  • 简介:在中国地质学界,许德佑的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他是'三叠纪地层及化石'研究的先驱人物,著名的古生物学家。1908年出生于江苏丹阳,自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大学顺利考入复旦就读。1930年大学毕业后赴法留学,在蒙彼利埃(当

  • 标签: 人生抉择 弃文从 德佑人生
  • 简介:七月的河湟大地,花团锦簇,风光迷人;盛夏的黄河之滨,硕果飘香,歌声动地。在这喜庆丰收的美好时刻,我们再次相聚在山川秀美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重举行青海省第三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河湟民俗文化节暨青海省第17届土族安召顿艺术节。

  • 标签: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花儿” 艺术节 青海省 文化节 纳顿
  • 简介: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形式,指的是围绕某一个主题,选择一组文本让学生阅读。群阅读将学生的阅读学习从单独一篇引导到多篇,从封闭式阅读引导到开放式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组织初中学生展开阅读教学时,要关注群阅读的组织准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和反馈总结阶段,令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 标签: 学生阅读 语文课堂 阅读引导 开放式阅读 教学形式 阅读学习
  • 简介:《鐵崖賦稿》是元代楊維楨除《麗則遺音》之外的另一賦作結集,今存清抄本三種,分藏於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1。上圖本爲清仁和勞氏抄校本,南圖本乃據上圖本影抄而成;國圖本爲鐵琴銅劍樓舊藏,所收賦作與上圖、南圖本相同,而文字方面歧異甚夥。三種抄本之中,以上圖本爲佳,且有勞格批校,丹黃粲然。

  • 标签: 郊祀志 司馬相如 記里鼓車 李善注 枌榆社
  • 简介:近期,随着国家系列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政策的出台,博物馆创产业发展迎来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结合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文创产业的发展历程,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从供给侧发力,加快盘整馆内藏品、展览等资源,不断提高博物馆创产品创新水平及扩大创产业发展规模,推动和畅顺与社会企业资源的有效对接。在推进资源、服务、理念和业务在馆内外跨界流动与互融共享,努力在构建无边界博物馆的过程中实现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广东省博物馆 产业发展规模 无边界 企业资源 产品开发 文化创意
  • 简介:鄂君啟節雖然已出土整整六十年了,但是其銘仍然存在個别問題未能真正解決,需要作進一步研究。本文對其中的三個問題進行了討論:一、“德”字的釋讀,二、“[厂舌月]”字的釋讀,三、“木關”的地望。第一個問題的“德”,應該從夏渌説讀爲奴隸名的“儓”;第二問題的“[厂舌月]”,應孩分析爲從“舌”字的異體“[舌月]”得聲,讀爲漢代南陽郡侯國的“酇”;第三個問題的“木關”,大概是漢代犍爲郡符縣的“符關”。

  • 标签: 鄂君啟節 銘文 釋讀 地望
  • 简介:《魏书》卷九八《岛夷萧衍传》载长篇东魏对梁檄文,未言明作者,《文苑英华》卷六四五录《为东魏檄梁》,题名杜弼,两者20%以上的文句重复。二作者及相互关系,历来着录及研究者意见分歧,莫衷一是,本文考订二作者俱是魏收。二者文句重复,或称前文“润益”後,或称後“润色”前文,或谓本只一篇,後乃是前文之改写;本文考订二原本各有所用,独立成篇,其所以重复,缘於《萧衍传》之檄文袭取了《英华》所录檄文的部分文句。

  • 标签: 《檄梁文》 东魏 作者 魏收
  • 简介:狮雄山城址中出土的部分陶制器皿、建筑材料上锲刻、戳印有各种类型的文字或符号,这批资料数量不多,却是研究岭南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区划、族群关系、职官和手工业等方面的重要材料,本文拟对狮雄山城址出土的部分有争议的秦汉陶及其相关问题做一梳理和探讨,或有裨于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狮雄山城址 陶文 百越 定楬 揭阳
  • 简介:本刊讯2018年6月29日,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梅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主办,中国客家博物馆承办的“2018年梅州市博系统业务培训班”在中国客家博物馆报告厅开班授课,来自梅州地区各县(市、区)博物馆、纪念馆的干部职工共100多人报名参加了此次培训。据悉,这是自2012年首次举办博系统业务培训班以来的第七期培训班。为加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馆长张健雄、广东省博物馆网络信息部主任黄青松、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评等专家为学员授课,授课内容为博物馆展陈设计、智慧博物馆、客家文化与历史等。

  • 标签: 业务培训班 梅州市 系统 博物馆学会 客家文化 广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