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成书于东汉的《太平》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宣讲对象主要是下层民众,为宣扬教义的方便,该书采用对话体写成,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东汉时期语言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引起了中古汉语研究者的广泛注意。近年来,有关《太平》的注本、译本不断出现。迄今为止,共有以下5个注本:《中华道学通典·太平释读》(杨寄林著,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太平注译》(罗炽、刘泽亮、康志

  • 标签: 《太平经》 罗炽 中国道教 注本 南海出版公司 中古汉语
  • 简介:西晋永嘉之乱以后,河山破碎,南北分裂。受其影响,在河西走廊及其附近地区相继出现了前凉、后凉、前秦、后秦、西凉、北凉、南凉、西秦、高昌等割据政权。这些政权相互敌视,竞相对其他政权进行军事掠夺和经济封锁,最终导致丝绸之路河西道几近瘫痪。顺应时势,吐谷浑建立起横跨千里的草原王国以后,

  • 标签: 吐谷浑 僧侣 求法 割据政权 河西走廊 经济封锁
  • 简介:本文从多角度反思《大荒》从图文到书籍的转变过程,认为其内容看似荒诞,实为对于一种立体结构的描述。其中的海是指象征性的圜水,海内、海外和四海均据此而来。作者推测《大荒》所描绘的立体结构为复式几何形、门在北,是象征天圆地方的原始宇宙观的建筑,经文是对该建筑结构和壁画内容的系统描述。作者进而通过对宗庙建筑史的考察,并根据历史通则比对其他文明体系,得出结论认为该建筑实为性质类似西方万神殿的百神庙——商代大社。本文首次对素来被视为荒诞无稽的《大荒》做出了相当完满的解释。

  • 标签: 大荒经 天圆地方 冢土 东夷文化 万神殿 左祖右社
  • 简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自南宋以来,多少读书人通过它的启蒙了解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其实,还有另一种“三字”,虽然没有人这样称谓它,但在封建衙门这个特殊的地方,其地位丝毫也不逊色于那个妇孺皆知的版本,并且每天都高高悬挂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官府大门上。

  • 标签: “三字经” 封建 性本善 读书人
  • 简介:地方志源远流长,一向以官修为主,传世经典自然也多为官修志书。唯始修于光绪十一年并于民国十年印成的《武缘县图》,凡例规范入志门类及其内容极为详尽且有创新,整体编修得法,体例齐备,运用恰当,内容翔尽实用,图表精到,突出稽考史料和调查资料入志,颇具"乾嘉遗风"。因此,不仅为同时代人推崇为"私家著述之善本",入藏京师国史馆,也为后来方家共识,为世称道,饮誉志界。但涉及作者、编修始末和传世版本等一些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尚待进一步关注和探究。

  • 标签: 民国 武缘县图经 黄君钜 黄诚沅
  • 简介: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写活动。敦煌汉文文献S.2711、S.7945、P.3205、S.6028即是对坊同一次写活动的记录,再现了寺院抄生选派流程和坊运作程式。藏文文书Ch.73,xv5则反映了坊写生的另一重要来源:部落百姓。

  • 标签: 吐蕃 写经 敦煌
  • 简介:《布洛陀诗》不仅是壮族麽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布洛陀经诗 家庭伦理 祭神解冤…
  • 简介:布洛陀诗是壮族古老而宏伟的创世史诗,是壮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在地理—民族—文化—诗的研究范式中,我们发现,地理基础之上的生活方式、经济关系促进壮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与审美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确定了布洛陀诗的文献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呈现方式,突显了民族文学对当下文学创作的给养、借鉴意义。

  • 标签: 壮族 布洛陀经诗 文化地理学
  • 简介:<正>IntroductionThepresentreportoverviewsfurtherfindingsfromthesetofmiscellaneoustextsinSaradapalm-leavesfromZhaluriphug.Thepalm-leafsetwasfirstreportedbyKanoKazuo(2008),whoutilizedninefoliosintwophotographicimages(SferraCat.MT42Ⅱ/Ⅰ&2)preservedattheIstitutoItalianoperI’AfricaeI’Oriente(IsIAO)inRomewiththehelpofFrancescoSferra.Wehaveknownonthebasisofcataloguedescriptionsthatthere

  • 标签: 贝叶经 民族图书馆 西藏 梵文 散叶 中国藏学
  • 简介:学者讨论经学,自然离不开唐人注疏。今天我们研读经疏,大多采用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注疏》,俗称阮刻本。根据长泽规矩也的考察,阮刻本所据底本,多为所谓“正德十行本”。十行本系、注、疏并附《释文》合刻本,原为南宋末年建阳书坊所创,因每半页十行而得名。“正德十行本”多为元代刊刻,经过明代正德年间修补而成。

  • 标签: 《礼记正义》 《十三经注疏》 钞本 校勘 北宋 《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