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在人们的印象中.革命家们总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要么就是张大嘴巴满身是血的样子。这自然不是没有根据的.而史家也总是有意无意地增强这种印象,结果。革命家们竟然显得不可爱了。实际上,革命家们作为未来的开拓者,往往都是充满想象力、个性极其独特的人——正因为如此.革命才有不竭的智力源泉。

  • 标签: 革命家 可爱 章太炎 开拓者 想象力 印象
  • 简介: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学习和模仿俄国革命经验,尝试将马列主义关于暴动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发起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和广州暴动,开始创建苏维埃政权。三大暴动未能推翻国民党政权,却孕育出武装割据这一新的革命形式。最初,中共试图在武装割据基础上建立苏维埃政权,将武装割据与暴动结合,使之成为暴动的辅助手段,但遭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反对。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共“六大”重新确认了暴动的正统地位,制定了分散武装的方针。但这一方针的执行并不顺利,遭到了部分地方党组织的质疑甚至抵制。“中东路事件”后,武装割据地位重新上升。

  • 标签: 革命形式 群众暴动 军事暴动 武装割据
  • 简介:1938年,武汉会战打响。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对决,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2018年是武汉会战80周年,本文选取了武汉会战中的三个片段,纪念和缅怀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先烈和英雄,再现那段红色历史。

  • 标签: 万家岭大捷 抗战期间 武汉会战
  • 简介:侯汝华(1910—1938年),梅县三坑麻子岗良训堂侯屋人,是上世纪30年代诗坛上比较活跃的一位优秀诗人。或许因为英年早逝,或许因为生于乱世,侯汝华成了鲜为人知的诗人。然而历史终不会遗忘,近年来杨宏海、关梦南(香港)等知名学者发掘史料,分别发表了《侯汝华与“七星灯”文学社》《香港新诗:七个早逝优秀诗人》等著作,让侯汝华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侯汝华一直被视为现代派诗人,著名学者谢冕在《百年新诗》中这样介绍:“侯汝华(1910—1938),广东梅县人。现代派诗人。著有诗集《海上谣》。”

  • 标签: 革命诗人 现代派诗人 30年代 知名学者 著名学者 文学社
  • 简介:十几年来,我在收集娄烦县历史文化资料的过程中,收集到七份娄烦革命历史证件,一份为抗日战争时期娄烦群众向驻地八路军交军粮的收据,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军民关系。另外六份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初和抗美援朝时期娄烦籍五位革命人的历史证件。从这些证件可以看出我党从过去到现在对革命人的嘉奖、优待和安置政策是一贯的。这些证件,对研究党史、军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战斗英雄 退休证 八路军 行政公署 牺牲军人家属 郭建军
  • 简介:从解析红色文化、红色革命纪念馆的重要性入手,对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设计风格和"红船"文化进行探究。带领读者重温"开天辟地"的民族精神,领略其传达的民族精神及渗融其中的政治元素。红船,革命胜利的标志。"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时代需要红船精神,红色文化传承时代经典-历史使我们铭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标签: 红船精神 党的摇篮 政治元素 设计元素
  • 简介:有人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如此。金庸及其武侠小说,早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传奇般的存在。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是他的笔名。

  • 标签: 文学革命 武侠小说
  • 简介:他在世仅仅二十五年,却名垂青史,丰碑永存。他曾受谭嗣同洗礼,经梁启超启蒙,遵孙中山旨意,与唐才常共举,最后被张之洞抓捕杀害。他杀身成仁后,梁启超、熊希龄、蔡锷、汤化龙等致电当局,要求修建烈士墓园。他的名字和事迹曾见于梁启超、章太炎、容闳等许多名人志士的著作中。

  • 标签: 革命志士 反清 梁启超 谭嗣同 孙中山 唐才常
  • 简介:在由革命叙事一家独大演变为多种叙事主体介入的多维性叙事的过程中,庄氏家族经历了由“地主恶霸庄阎王”到“地方仕宦大家族”的形象转变,这种转变隐含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叙事主体、不同建构目的所形成的多维性叙事逻辑,也隐含着革命叙事的建构、解构与重构之间的纠杂难解。在对庄氏家族形象“各取所需”式的建构中,庄氏家族的形象实际上一直经历着各种方式的剪裁与切割,在庄氏家族貌似归位实则错位、貌似清晰实则模糊的形象变迁史中,一个乡村家族的本质形象可能已经被这种“各取所需”吞噬,中共革命与家族历史内在关系的真实面相可能已经被遮蔽,这也提示着更多值得继续深入挖掘的历史关节点。

  • 标签: 中共革命 庄氏家族 形象变迁
  • 简介: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摧毁了旧有的国家机器,对法国历史乃至世界近代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随着革命的深入,法国国王存废问题以及对国王的审判都存在极大的争议。尤其是审判路易十六,作为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诉讼过程及所追求的价值理念能深刻地反映出大革命时期的刑事司法实践。

  • 标签: 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六 刑事司法 审判
  • 简介:2010年8月18日,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Ⅰ级电气化干线铁路在恩施铺下最后一段铁轨。据铁四院副总工程师苗德海披露,宜万铁路在101年前即已开建,其前身为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开建的川汉铁路。

  • 标签: 宜万铁路 辛亥革命 2010年 副总工程师 湖北宜昌 川汉铁路
  • 简介:1928年11月6日.黄浦江畔,孤身漂泊的青年诗人蒋光慈(原名蒋侠僧、蒋如恒,又名蒋侠生、蒋光赤),手扶舷梯,遥望西天,泪流满面。这一天是蒋光慈亡妻宋若瑜的第二个忌日。他声音沙哑地哭诉着对亡妻的怀念:“魂兮归来,我的爱人!魂兮归来.我的若瑜!天涯地角有穷时。我你相思无尽处……”

  • 标签: 蒋光慈 革命作家 生死 青年诗人 黄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