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以国别形式编撰的主要记述君臣语言的史书。古今人对这部书的看法纷繁歧出。至今尚有许多同志认为它只是一种史料汇编。对这种意见本人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国语》是在编者特定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指导下精心编撰成的有其较为

  • 标签: 国语 史书 政治思想 先秦时期 史事 白寿彝
  • 简介:1948年春,当北平市立师范学校男32届、女18届4个班的学生即将毕业之际,突然传出毕业生可赴台湾任教的消息。事由起自1948年初,台湾省教育厅长许恪士曾致函北平市教育局局长王季高,欢迎北平市立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赴台任教。

  • 标签: 国语教育 应届毕业生 师范学校 教育局局长 北平市 台湾省
  • 简介:有关《国语》一书编纂诸问题,由于其成书古老而甚难考索。本文指出《国语》透过历史上的善恶成败事迹,向执政者进谏,使之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修身治国。而这一编纂目的是借该书所采用的劝谏性的四段式,和具有预言性的三段式结构达成。这种首尾呼应的篇章结构,有效地服务于该书鉴察往事,警戒将来的编纂目的。另外,该书所记史实多有出入,亦可证明其并非以实录历史为目的;而善恶兼记的特点则可证"明德"说的不足。此外,《晋语》中有连续三篇所载内容相似,但是三篇字数的多寡,内容的繁简,以及篇章的结构等都很不相同,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三篇的内容显然存在着由简到繁的衍变过程。本文认为《国语》的写作是作者在明确的编纂目的指导之下,将各国语书资料选择、充实、润色,虽未尽统一,却具有清晰的内在系统性。

  • 标签: 《国语》 编纂目的 成篇过程
  • 简介:<正>在历来的史注中,《史记》三家注,《汉书》颜注,《三国志》裴注是其杰出的代表,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郑众《国语章句》,贾逵《国语解诂》,杨终《春秋外传改定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延笃《史记音义》,应劭《汉书集解音义》,服虔《汉书音训》及韦昭《国语解》等,也都是汉魏时期的著名史注。可惜的是,只有《国语韦注》保存得较为完整,其他各家史注或佚或残。本文试就《国语韦注》的特点和价值,略加探讨,请读者指正。

  • 标签: 国语 史注 汉魏时期 左传 韦昭 汉书
  • 简介:通过考察,本文认为《国语》中存有部分方言词。联系上古方言词的一些材料我们梳理出了40余个《国语》方言词,并在对它们所在国别和方言区对应关系调查的基础上对《国语》作者、《国语》方言词的历时层次以及战国中前期稚言和方言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推断和解释。

  • 标签: 《国语》 方言词 国别 雅言
  • 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外国语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历史悠久学校1941年成立于延安,隶属于党中央领导,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历经几个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了当今外语教育的排头兵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 标签: 北京外国语大学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211工程” 国家教育部 中央领导 中外文化交流
  • 简介:本文揭出徐元诰《〈国语〉集解》一书的问题140余条,其中个别的是印刷时的偶误,也有少量标点问题,更多的则是与原文有出入,或是断句有问题。本文逐一予以指正。

  • 标签: 徐元诰 《〈国语〉集解》 刊误
  • 简介:国语》在《汉志》、《隋志》、两《唐志》均著录于'春秋类',其与《左传》分别为《春秋》内外传的看法一直持续到明代,虽然此后《国语》逐渐被人们请出了'经书'的范围,但仍被视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典籍。《国语》版本研究是深入研究该书的基础,而对其在历史上存传情况的梳理,更是基础上的基础工作。本文通过对史志、官修、家藏目录,以及一些日本汉籍目录的调查,寻究《国语》版本在历史上的流传和递藏情况,并对部分著录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对有错误的解题予以纠正。

  • 标签: 历代国语 国语版本 汇考
  • 简介:天圣明道本《国语·周语上》:“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其中“昔我先王世后稷”一句,传世的公序本《国语》中无“王”字。后世史家各持一端,并行至今。

  • 标签: 《国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 点校本 “王” 后稷 王世
  • 简介:国语》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韦解则是我们弄清《国语》所载史实和思想的重要依据。韦解具有体例完备、兼采诸家、征引广博、注释简洁的特点,这些特点拉近了《国语》与经史的关系,提高了《国语》的地位。《国语》韦解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开集解之风,这是使得《国语》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国语》 韦解 特点 价值
  • 简介:爱国老人韩国钧,一生道德文章为国人所景仰。抗战期间,陈毅在苏北时与交,情谊深厚,堪称知己。其言行极为陈所称道。而今乡人国人提起此老,亦怀念不止。我对韩老也是钦敬有加的。约在1923年的某日,我早晨正上小学时,途经夫子庙,适逢有大出丧过,驻足观焉。人说是韩国钧夫人出殡,当时韩正任江苏省省长,丧仪极为隆重,亲友僚属执绋灵前者多人,韩着丧服细麻衣步行于灵柩大罩前,路人围观,盛称夫人福气不小。

  • 标签: 韩国 道德文章 抗战期间 夫子庙 江苏省 老人
  • 简介:中国同盟会在东京的机关报《民报》,在孙中山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导下,对当时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深为关心和同情,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本文根据搜集到的珍贵史料,论述了《民报》对韩国独立运动的大力支持。《民报》处在日本当局监视下,还能明确表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韩国的反对,表明它采取的斗争策略灵活巧妙,本文对此也作了分析。

  • 标签: 《民报》 精神指导 灵活巧妙 日本侵略 伊藤博文 民报
  • 简介:蒙古语言研究在韩国只是到了50年代才开始以现代语言学方法来进行。至今,韩国的蒙古语言研究尚属乏善可陈,主要是由各种环境条件的原因所致,如缺乏普遍的兴趣和相关资料。尽管如此,在蒙古学研究上,韩国人还是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现在,我们似乎又在向蒙古语言研究回归了。本文将对韩国的蒙古语研究进行全面的考查。虽然现代意义上的蒙古语言研究在韩国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但韩国和蒙古的联系却有很长的历史。这方面的史料现存有所谓《蒙学三书》(Monghaksamsǒ),其中两本书为蒙语会话课本《蒙语老乞大》(mongǒnogǒldae)和《捷解蒙语》(Chǒphaesamsǒ),第三本书是汉—韩—蒙三种语言的对

  • 标签: 蒙古语文献 蒙古学研究 蒙古语言 韩国学 音系学 古代蒙古
  • 简介:《诗文清话》精钞本现收藏於韩国高丽大学图书馆。全书分为天、地、人三卷.每卷书封面上分别标明天、地、人字样。版心下有“棣华书楼”四字。第一卷卷首封面上有“罗州丁氏谷城寓居”八字和简单的丁氏世系表,第三卷卷尾封底上有韩国全罗南道的“罗州丁氏讳号略钞”八字,此外,还列有一些名字和讳号。每卷上有几种印章,例如:

  • 标签: 《诗文清话》 韩国 版本 体制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不一,但是以北京方言为标准的普通话最终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桥梁。而普通话的推广,确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中国文字虽然在秦代就实行了统一,但是语言一直未能统一,给人们相互交流带来了许多障碍。特别是随着近代列强的入侵,建立租界,导致中国母语的进一步分裂。中国首创拼音文字的人是福建省同安县人卢赣章。他早年学过英文,后来帮助在厦门传教的英国教士马约翰翻译《英华字典》,对英

  • 标签: 马约翰 中国地域 张士一 辛亥革命爆发 国音常用字汇 林辂存
  • 简介:去年冬,仔细读了史延庭先生编著的《国语》,感到多处标点值得推敲,便随手作记,写成数十条。因为不敢断言自己的看法就一定正确,所以只敢名之为疑误。为便于查考,下面分三类按页码先后顺序排列。(一)P24: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案:在'人'后宜标逗号,使两句变成一个因果复句,再跟'富辰谏曰……'形成一个因果关系的句段,这样一环套一环,句子内部和句子外部的关系和层次就十分清楚了。

  • 标签: 《国语》 因果关系 句子内部 富辰 因果复句 顺序排列
  • 简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关韩国华侨的资料奇缺,致使其成为整个华侨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中国人移居韩国历史悠久,他们在韩国的状况究竟如何?华人遍及世界各地,均在居留国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方面涌现出众多的“佼佼者”,为何在韩国的华侨却难以“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依就搜集到的资料,从人口、经济、教育,社团等角度,对韩国华侨的历史和现状作番考察,并对此问题略陈管见。

  • 标签: 朝鲜华侨 华侨社会 华侨教育 侨史研究 民族经济 薄弱环节
  • 简介:<正>韩国钧一生,从晚清到民国,虽遇政治腐败,世乱日亟,但能出污泥而不染.为官,官声素著;归林,乡里称颂.从慈禧太后到共产党,异代各方,咸为嘉许,殊属难得.本文主要记述他在清末、民国时期为官的廉能.韩国钧,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1857年生于江苏海安县海安镇.早年困厄,父母早丧,由“在室守贞”的二姑母抚养成人.1877年考取秀才.1879年中举人.此后,四次会试均落第,1889年依例应大挑,得一等,即以知县分发东河,前往开封,复经河道总督甄别,改分河南归地方候补.先后奉激檄镇平、祥符、武陟、永城、濬县知县.1902年,奉旨以道员归河南补办,遂返开封充河北矿务局总办、交涉局会办.1903年,又奉派总办河北蚕桑实业中学堂.1905年,辞差赴

  • 标签: 紫石 袁世凯 韩国 民国时期 江浙战争 福公司
  • 简介:传世《国语》,自宋代以来,俱为三国孙吴韦昭注本。北宋时人宋庠讲述说:“今此书唯韦氏所解传於世,诸家章句,遂无存者。然观韦氏所叙,以郑众、贾逵、虞翻、唐固为主而增损之,故其注备而有体,可谓一家之名学.”其传世版本有两大系统:一为宋庠校本,附宋氏自撰《国语补音》三卷於全书之末,因宋庠字公序,後世习称“公序本”或“宋公序本”;

  • 标签: 《国语》 后稷 先世 《国语补音》 宋代
  • 简介:近来查阅《四川省志·外事志》和《成都市志·外事志》,发现一个不应忽视的缺憾:都未记载唐代来川的新罗(今韩国)高僧无相禅师。再翻阅省、市《宗教志》,也是语焉不详。

  • 标签: 《四川省志·外事志》 新罗 唐代 无相禅师 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