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3年1-2月,燕树棠、曾昭抡、潘光旦、蔡维藩、罗常培、张印堂、陶云逵、费孝通、张文渊、孙福熙等西南联大的十教授赴大理为国民政府重庆军委会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讲学。这既是对抗战救国思想的有效传播普及,也是西南联大直接参与的抗战军事行为。在为期半月的讲学和座谈中,诸教授发挥各自学术专长分别讲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局势、反法西斯战场概况、中国抗战形势、中外关系、中西文化、高校工矿内迁、大后方经济建设、抗战军事、抗战文艺、边疆民族、边地教育、妇女家庭、战后中国建设等许多问题。所讲议题广泛,分析中肯,深入浅出,起到了启发民智、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为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收复国土做出了独特贡献。西南联大教授滇西讲学反映了西南联大对中国抗战的重要价值及社会影响。

  • 标签: 西南联大 大理讲学 远征军 反攻滇西
  • 简介:中国西南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是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单元.在行政区划上则主要包括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区。这里是世界的屋脊,是中国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河流发源的地方,是贯穿中国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经过的地方。西南地区的腹地也就是青藏高原东麓地区(包括藏东南、川西高原和滇西高原),被称作中国西南山地热点地区。该地区东为海拔很低的四川盆地,西邻高耸的青藏高原,从海拔几百米的河谷到六七千米的山脉交替出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就生物的多样性而言,这里从热带亚热带动植物、温带动植物到高寒地区动植物一应俱全。

  • 标签: 西南地区 生物多样性 文物考古学 青藏高原
  • 简介:<正>双桂堂位于四川省梁平县城西南12公里的金带乡双桂村,地处梁(平县)垫(江县)公路西侧。占地110亩,其中园林面积77亩,建筑占地33亩。山门向西,呈长方形四合院,四周红墙环绕,寺内殿宇七层,依次是大山门、弥勒殿(包括韦驮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包括舍利塔)。厢房众多,左厢有报恩堂(供有护

  • 标签: 破山 西南佛教 古寺 祖庭 藏经 舍利塔
  • 简介:在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和调查中,山西南部的浊漳河流域发现和出土了一批史前白陶。该地区的史前白陶存续时间较短,形态功能上与华南和海岱地区白陶差别明显,属于独立的小区域系统。

  • 标签: 山西南部 史前白陶 源流
  • 简介:童恩正先生,湖南宁乡人,1935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西庐山。父亲童凯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中国无线电工业的元老之一。知识家庭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先生受益匪浅。

  • 标签: 童恩正 中国 西南地区 文物考古 生平 工作业绩
  • 简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知识精英,还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这一骄人业绩的取得与西南联大教授治校是分不开的。教授治校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教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是学生入学与毕业的主要决定者;教授是塑造良好校风的中坚力量,与学生们形成了独特的师生关系;教授是校园组织和高校管理的主导者,教学与管理双肩挑;教授授课自由、管理严格,是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授们凭借良好影响力,为学校搭建了沟通政府和影响社会的桥梁。重新梳理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举措,对于当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联大 教授治校 具体举措
  • 简介:<正>在中国史前考古的研究中,旧石器时代是1927年发掘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正式开始的,而新石器时代遗址则首推1921年河南渑池村仰韶文化的发现。由于初期的发现基本上都集中于华北,再加上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历史上的唐、虞、夏、商、周的活动中心全在华北),所以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考察和研究的重点,也大部分集中在黄河流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无疑也是正确的。其中如蓝田猿人、丁村猿人及其

  • 标签: 中国西南地区 史前考古 新石器时代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仰韶文化 黄河流域
  • 简介:<正>一、“西南丝路”出土海贝和贝币情况综述“西南丝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丝路”之一。目前研究者多认为,“西南丝路”国内段的主要干道当包括零关道、五尺道、永昌道、夜郎道、川藏道和滇越道。迄今的调查中,对后三条干道的情况知之不多,故本节重点对前三道的出土海贝和贝币作一综述。按现行政区划,前三条道途经的主要地区有十四个,其中四川六个,云南八个。现将已知出土情况,分述如下:

  • 标签: 海贝 贝币 西南丝路 西南丝绸之路 石棺葬 南诏
  • 简介:<正>悬棺葬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遍及川、湘、黔、滇、桂、粤、浙、赣、闽、皖等省区。近年来在鄂西南地区也调查发现了大量的悬棺崖葬与岩椁墓遗迹。现依据考古调查及相关材料,对这类遗迹的分类与时代,以及它的形成与巴、濮、僚民族关系等问题,作一探讨。一、鄂西南悬棺的分类与时代鄂西南地区即今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78年以来,自治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境内发现悬棺崖葬与岩椁墓遗迹30余处,其分布情况,邓辉同志在《鄂西南地区

  • 标签: 悬棺葬 鄂西南地区 濮人 崖葬 考辨 遗迹
  • 简介:试述鄂尔泰对西南的社会改革王缨鄂尔泰(1680-1745年),字毅庵,姓西林觉罗氏,清朝满州镶蓝旗人。其祖上曾为清王朝开疆拓土,谒尽忠诚。鄂尔泰自幼勤奋,胸有大志,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二十六岁中举。进入仕途后,他在皇权机构中经过了默默于职守二十...

  • 标签: 鄂尔泰 容美土司 雍正四年 云南 土司制度 西南地区
  • 简介:漆器是指表面涂有生漆的各种工艺美术品,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漆胶质及水分构成.漆器具有色泽明亮、光彩夺目、装饰自如、防腐耐酸、坚固耐用等特点,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具,是我国一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工艺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 标签: 漆器艺术 东晋 江西 墓葬 艺术风格
  • 简介:<正>近年来三星堆文物的大量出土,表明确实有一支自成系统、高度发达、源远流长的文化存在,澄清了过去有关巴蜀文化的诸多疑惑和猜测,引申出更多的问题,从现有材料看,西南地区虽然存在着复杂多样、分割封闭的地形地貌,但文化传播的源流从未断绝过。相反,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古代民族往来迁徙流动的程度反而更频繁,成为沟通西北内陆与南亚、东南亚的捷径和桥梁。本文试图结合三星堆文化的最新发现,概括论述西南地区文化传播的源流,捕捉早期民族文化活动的踪迹。

  • 标签: 西南地区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文化 文化传播 川西高原 川西平原
  • 简介:公元前二千纪的后半叶,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存在着被后世称为“殷”的古国,即商王朝。依公元前2世纪编著的《史记》之“殷本纪”的记载,这一国家兴盛了500年以上,随后被来自西部的新兴国家——周所灭。

  • 标签: 陶器 南关遗址 商周文化 中原文化 琉璃河遗址
  • 简介:中国梦与新时代”这个主题很鲜明,也很重要。研讨会的地点在国家博物馆,体现了国博同志的政治站位、政治定力。目前国博也正在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一个深刻启示和宝贵经验是:圆中国梦,必须走中国路。走中国路,其要义之一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 标签: 中国梦 改革开放 国家博物馆 大型展览 基本路线 政治
  • 简介:2006年4月初,为配合京四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一起,去康平县两家子乡聂家村陈家坟辽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期间,对陈家坟辽金遗址的周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意在发现与辽金遗址相关的遗迹和文化遗物,但未有发现。然而却有新的收获,即在距陈家坟遗址北约300米的西南坨子村南,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从地表见到有细石器、夹砂红陶片等文化遗物。此间先后四次到这处新发现的遗址进行调查,采集到石核、尖状器、刮削器、压印“之”字纹陶片等遗物。现将这处遗址的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址调查 康平县 辽宁 西南 考古发掘
  • 简介:中国钱币学会要为集刊写点短文。我在三十岁前曾在南京中央大学讲过中国货币史,至今相隔已五十余年。在这期间,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钱币历史的演变,虽只是大海中一个浪潮,从历史盛衰得

  • 标签: 钱币史 中国钱币学会 中国货币史 宝钞 南京中央大学 铁钱
  • 简介:中国的年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一般是采用工笔画形式。也有工笔带写意,当然也不乏大写意的传统中国画法。年画,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早在东汉、六朝时就已存在了。宋代时,年画已很兴盛。清代康熙、乾隆年问。年画的作坊日益发展。当代的年画.也是在沿袭历代传统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版画也加入了年画的行列中。

  • 标签: 中国传统 年画 绘画形式 民间艺术 工笔画 写意
  • 简介:通俗地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 标签: 中国陶瓷 工艺流程 陶器 器皿 烧制 瓷器
  • 简介:中国钱币源远流长。从先秦至今,至少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钱币中重要的一支。这里,作者暂把它们分为古钱、近代币和现代币来讨论。古钱指方孔圆钱铸币,近代币指机制币,现代币指解放后发行的各种硬币。

  • 标签: 中国 硬币 铸币 钱币 世界 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