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汉代以来,佛教东渐。到了东晋十六国之“凉”时期,武威佛教传播至于兴盛,高僧辈出,人才济济,寺院遍布凉州各地,一时成为北中国的佛教盛地。一批批高僧从这里走向四方.一本本佛教经典从这里传到各地,使“凉”文化中融入了浓浓的佛教色彩。本文就凉时期凉州佛教的发展状况做以略述。

  • 标签: 五凉时期 凉州佛教 传播发展
  • 简介:敦煌写本P.3081《七曜日吉凶推法》是敦煌时日宜忌文书中颇具特色的一篇,以七曜日为纲进行占卜,内容切近民众生活,七曜名称皆用康居语音译:蜜日、莫日、云汉日、嘀日、营没斯日、那颉日、鸡缓日。文章在对文书进行录文的基础上,将其与P.2693《七曜历日》以及印度的《宿曜经》进行对比研究,并且结合其中涉及的“七曜占日直”的占卜对唐代的“日禁忌”进行初步考察,从而揭示该文书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敦煌文书 占卜 七曜 禁忌
  • 简介:西晋末年,中原处于战火弥漫、干戈不息的混乱局势。凉政权控制下的河西地区总的形势却“……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州人士避难之地.复是流民移徙之区”。因此,京城士大夫认识到“天下方乱.避难之所唯凉土耳”,“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为了安置中州移民,前凉时专门设置了武兴郡。张轨及其子张茂先后两次大建姑臧城。张骏时为前凉鼎盛时期,又大规模修筑姑臧城。因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凉建筑遗迹已不多。现只能根据史料记载和少数现存遗迹来复原凉时期姑臧城的繁荣景象。借此,撰写此文请教于方家和有志之士,从而得到更多的凉建筑和其他方面的资料。

  • 标签: 文献 五凉时期 姑藏都城 寺塔台 石窟遗迹 略述
  • 简介:鎏金铜威德金刚像称之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藏传佛教传承文化中的传世奇葩,属藏传佛教的珍贵文物。它以形象造型喻佛理,是宗教思想与哲学理论开象化、具体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清代同类题材中的精品之作。鎏金铜三十四臂双身威德金刚像现藏大英博物馆。

  • 标签: 鎏金铜 大威德金刚像 赏析
  • 简介:本文通过对张家口地区的长城烽燧燃放点遗迹的实地调查,考证了明代烽燧"火池"、"烟皂"的存在及分布情况,结合古代烽燧制度、烽燧建筑形制、燃烽设施以及联墩的组成形式等方面的文献记载,对所谓的长城"连墩""、七连墩"和"一烽燧"是一种"独特的烽燧建筑制式"的观点提出质疑。

  • 标签: 张家口长城 烽燧制度 燃烽设施 联墩
  • 简介:“十一”期间,我国提出100处重要遗址的保护工作。本工作基于遗址保护数字化保护的具体需要,将遗址进行分类,并将其与地理信息相关的数据进行编码,建立我国大遗址的地理数据编码标准,以期在遗址保护中,对遗址数据库建设和监测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 标签: 大遗址 分类 地理数据 编码
  • 简介:《伍子胥变文》是敦煌变文中的名篇,虽然为之校勘注释之书已然不少,但是“子胥告令军兵”、“君不索吾身命,由自予之”、“隈形即立”、“抽刀剑吼”等处之解释仍未能餍心切理,或者校注者漏释,或者当另作他解,文意方通。

  • 标签: 《伍子胥变文》 隈形 倒装 丫叉句
  • 简介:一、江苏县级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现状"十一"以来,江苏县级博物馆建设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0年全国博物馆名录中,江苏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88座,其中,县级(省财政直管县)和市辖区建设的各类博物馆。

  • 标签: 博物馆建设 “十二五” 县级 江苏 2010年 国家文物局
  • 简介:谈起2012话题,西方人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公元前1000年前就突然消失的玛雅文明之预言。这个预言不但表明人类此次文明有个结束点,还可以标注出特定的时间。另一个美国作家泰瑞士·麦凯南,则通过我国的《易经》,发现2012年是一个时间计算的终结点,这跟玛雅文化的说法确是不谋而合。也有人研究预测“末日”将往后移。但不管何时,今天世界灾难确是越来越重。

  • 标签: 纪念银币 世界 博览会 钱币 发展史 祈福
  • 简介:1964年12月,甘肃省泾川县城北发现一处砖砌窨室,系唐代云寺塔的地宫遗迹,出土有舍利石函一具,为质地坚硬的灰白色大理石制成。石函呈正方体,高28.3厘米,正、背面宽50.5厘米,两侧宽49.5厘米。函盖盂顶形.正中刻方形界格.减地阳文隶书:“周淫州霎寺舍利之函搃一十四粒”16字。函身四周壁以纤细阴线等分划方界格,格内阴刻孟诜撰“泾州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

  • 标签: 大云寺 舍利 校注 甘肃省 大理石
  • 简介:她很奇特,一长溜庙宇悬在空中: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望,虚楼若虹:“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是对她最好的写照:她被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也被李白诗意地赞颂为“壮观”。

  • 标签: 文物景观 悬空寺 十大 山西 徐霞客
  • 简介:湖北钟祥发掘的明代梁庄王墓是近年来发现的最重要的藩王墓葬,梁庄王朱瞻为仁宗之子,永乐22年(1424年)册封为梁王,宣德四年(1429年)就国,正统六年(1441年)薨,属于明代前期墓葬.该墓随葬品非常丰富,是明定陵发掘以来宝物最多的陵墓.正如整理者指出的,'大量的金玉珍宝,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居已发掘的亲王墓之首①.'

  • 标签: 大帽 曳撒 清三代 万历帝 元明 冠帽
  • 简介:依据慧琳《一切经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往天竺国传》题名,是学术史上一功绩,学界多将此首定之功归于罗振玉。本文认为敦煌本《慧超传》的题名首定者并非罗振玉,而是伯希和。本文回顾了伯希和研究慧琳《音义》及其中所记《慧超传》之经历,认为伯希和于1904年上半年发表的《8世纪末从中国入印度的两条线路》一文,显示他已熟知慧琳《音义》中所记《慧超传》的85个词汇。当伯希和于1908年3月23日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第一次翻阅《慧超传》残卷时,当场确定了其内容。当伯希和于1909年9月在北京接待罗振玉等中国学者时,曾展示敦煌本《慧超传》残卷,并透露其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慧超传》的结果。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莫高窟石室秘录》两文中,均承认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系由伯希和根据慧琳《音义》确定。但罗振玉等编《敦煌石室遗书》中,在谈论敦煌本《慧超传》定名问题时,已不再提及伯希和之名。此后,学界一直误以为罗振玉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本文认为,学术史研究应追本溯源,还原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确认伯希和是第一个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的学者。

  • 标签: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一切经音义伯希和 罗振玉
  • 简介:目前中外道教学界对古灵宝经有两种分类法。本文通过对古灵宝经中《灵宝赤书篇真文》与《道德经》关系的考证,证明了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有关“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符合古灵宝经的本来面目。

  • 标签: 《灵宝五篇真文》 《道德经》 《灵宝经目》 古灵宝经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