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大汶遗址与大汶文化大汶文化的发现,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这支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和苏皖两省邻近山东的地区,其年代大致在公元前44世纪至前24世纪之间。由于它的发现,使这个地区的史前历史,从龙山时期上推了大约两千年。大汶文化因大汶遗址而得名。遗址位于泰山脚下的大汶镇附近,跨于大汶河的南北两岸。1959年夏,在济南市博物馆主持下,由该馆副馆长刘锡曾和山东省文物管

  • 标签: 大汶口文化 大坟口文化 遗址 发掘报告 汉口 大墩子
  • 简介:新疆官铸的最后一枚铜元,是1933年喀什铸造的“癸酉”铜元,也称新疆“关门铜元”。一、“癸酉”铜元发行的历史背景1928年,北洋军口政府倒台,时任新疆省主席杨增新遇刺,南京政府任命金树仁为新疆省主席,1931年又任命新疆主席、边防督办。金树仁上台后任命盛世才为“东路剿匪总指挥”。

  • 标签: 新疆 铜元 喀什 元研究 南京政府 1931年
  • 简介:古代的琉璃陶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品种,而明代的琉璃陶更是记录当时皇家建筑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当时一个烧较多、风格独特的重要陶器品种。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进行,发现了大量明代琉璃陶文物和资料。本研究以明代琉璃陶烧为主要内容,从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两个角度,对明代宫廷和藩王使用建筑用琉璃陶及陪葬使用琉璃陶俑、民间使用琉璃陶人像以及琉璃陶相关器物进行综合性叙述和梳理,也对明代琉璃陶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琉璃陶 明代 琉璃窑 烧造
  • 简介:大汶文化大口尊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节拍而出现的时代性器物,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及宗教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加上大口尊上的刻划符号,更是显示了这种特殊器物的深奥意义.大口尊不是普通生活用具,而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新出现的一种特定器物.同时,大口尊上的刻划符号,表达的也是一种具有宗教内容的刻符.

  • 标签: 器物 大汶口文化 生活用具 刻划符号 宗教活动 社会发展
  • 简介:“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是我国货币历史中探讨的重要内容,我们在研究时,[厌]哒汗国钱币又是不可缺少的.由于这类钱币实物在我国境内出土发现极为罕少,加之[厌]哒汗国的史籍资料记载匮乏,国内专家学者们很少涉及。笔者有幸在上世纪末的几年间征集到属[厌]哒汗国钱币实物三十多枚,今介绍给专家、学者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同好,在研究、探讨时参考,不当之处,请给予斧正。

  • 标签: 钱币 “丝绸之路” 鉴赏 专家学者 出土 史籍
  • 简介:江南省历史上只存在于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康熙六年(1667年)江苏、安徽两省分设后便不复存在。此后,南京造币厂之所以沿用江南省名义铸币,是为了避免币面上出现苏州造币厂的“江苏省”和安庆造币厂的“安徽省”字样。所以,“江南省”铸币,实际是徒具省名实无其省的货币。

  • 标签: 江南 “光绪元宝” 康熙年间 安徽省 江苏 铸币
  • 简介: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拜寺沟内十余公里处,有一座正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它就是建于西夏时期的拜寺沟方塔,塔亦因沟名和塔形而得名。198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文物普查,误以此为明代建筑。1990年11月,方塔被毁。同年12月初,有关部门到现场联合调查时,获得墨书西夏文和汉文题记的木塔心柱,才知道这座方塔是有准确年代可考的少有的西夏建筑。

  • 标签: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西夏时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物普查 联合调查 汉文题记
  • 简介:新见在江苏邳州大墩子大汶遗址出土的一些重要器物,其中阳鸟石璧和骨雕鸟上的阳鸟刻画,从考古遗存上对夷族的太阳崇拜和鸟图腾说提供了证据。獐牙勾形器柄上的刻符与《系辞》中八卦卦形符号相同,证明八卦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大汶文化时期,比通常认为易学萌芽于商周之际早两千余年。为研究东夷文明增添了宝贵的新资料。

  • 标签: 大墩子遗址 阳鸟刻画 八卦符号 起源 大汶口文化
  • 简介:论大汶文化的合葬墓何德亮Thisisapreliminarystudybasedonthepublisheddataandthepastresearchworks,Theau-thorthinksthatintheearlyperikdofDawe...

  • 标签: 大汶口文化 合葬墓 随葬品 墓葬 母系氏族社会 大墩子
  • 简介:民国喀什铜元始铸于民国元年,讫于民国二十三年,其间除曾间歇停铸十余年外,均在铸造铜元。它在民国新疆迪化、阿克苏、喀什三地铸币厂中铸期最长,数量最多.而且版别繁杂、书法精美、花饰秀丽、独具特色。笔者在阅读《新疆铜元图说》中,将自己藏品一一对照鉴别,发现九枚新疆喀当红钱十文铜元未见收录,现逐次拓图补述如下:

  • 标签: 铜元 喀什 版别 花饰 铸币 新疆
  • 简介:考古发现表明,魏晋时期存在着盗用汉代坟墓材料墓的现象。盗用者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盗用汉墓材料甚至占据墓坑下葬,或是出于经济原因,或是出于风水考虑。这些建墓材料既可能是死者家属直接盗取,也可能是他人盗取后出售。可能为了防止地下被盗取墓葬中的鬼怪伤害死去的亲人,魏晋人在墓中随葬了镇墓兽。

  • 标签: 汉代 魏晋 盗墓 造墓 风水 镇墓兽
  • 简介:雍正时期,宫中办处用矿银制作了一些银器,将之用于宫中膳房、赏赐等。此时矿银制器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宫中银器需求增长及用银不敷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因为矿银与雍正皇帝炼丹有着密切的关系,乾隆皇帝登基后将之束之高阁,使得矿银制器未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但其在清宫银器史上仍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 标签: 雍正时期 宫廷造办处 矿银 银器
  • 简介:瓶口呈漏斗状,口部较深。细长颈,圆腹曲收,圈足略外张。瓶口外侧、颈部均饰弦纹。两侧肩部与腹底有对称桥形穿带,之间为带槽。肩部饰有放射状叶纹、弦纹,腹部垂饰联珠灯笼纹。通体饰褐釉,圈足内底无釉。

  • 标签: 瓷瓶 肩部 颈部
  • 简介:镇江市大市宋代水井清理简报镇江古城考古所一、概况:1994年7月28日,经群众报告,镇江市市中心区大市施工工地水井中发现文物,经群众报告,我所当即派员赶赴现场作抢救清理,至8月1日结束,获文物843件,铜钱64枚,其中有瓷器166、硬陶器484、...

  • 标签: 底径 水井 镇江市 白瓷器 釉色 白釉
  • 简介:2013年8月御窑遗址铺设电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与清理,发现大量白色瓷泥,白泥层叠压在元代地层之上,包含物仅见洪武及永乐时期的遗物,发掘者据此认定该处是建造于洪武时期,废弃于永乐时期的大型陈泥池。为何该处大量优质瓷泥会遭到废弃?其废弃时间和包含物的制作年代是何时?本文着重介绍这批出土遗物,并与珠山出土洪武、永乐时期器物以及传世遗物比对,通过科学测试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对该陈泥池的废弃原因、时间以及出土白釉刻花盘的具体烧制年代进行探讨。

  • 标签: 御窑 白釉刻花盘 瓷泥 烧制年代
  • 简介:<正>宫廷用瓷是我国陶瓷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水平的标志。宫廷用瓷因时代的不同,所采用的形式也不一样,它大致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元代及其以前宫廷用瓷多采用贡奉与派遣的形式;明清两代随着宫廷用瓷的激增,政府在景德镇建立御窑厂,专门从事宫廷用瓷的生产。本文试图以考古与文献材料为基础,结合本人多年来对古代窑址的调查、发掘收获,对唐宋以来宫廷用瓷的来源及其烧造作一粗浅的探讨。

  • 标签: 瓷器 官窑 御窑厂 景德镇 宫廷 陶瓷生产
  • 简介:谈宋代虞允文的墨迹《适帖》刘诗虞允文(1110—1174年),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隆州仁寿(四川仁寿县人。幼聪慧,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中书舍人赵达首荐,高宗赵构召对,论“士风之...

  • 标签: 书法艺术 传世墨迹 艺术个性 书法家 完颜亮 个性与风格
  • 简介:1959年,在山东泰安大汶发现了100多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并且从中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在M26号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骨雕筒,外形沉稳大方,做工精良,堪称史前肘期雕刻艺术的珍品,不仅如此,其古朴外形下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一直引领着人们不停地去探索、去发现。

  • 标签: 大汶口文化 创造神 新石器时代晚期 平凡 1959年 雕刻艺术
  • 简介:<正>《大汶》的报告中,介绍了许多奇异之物,尤以龟甲瞩目。这类遗物,多发现于泰安大汶、江苏邳县刘林、大墩子大汶文化墓葬;山东邹县野店、茌平尚庄大汶文化墓地,也有零星发现。大汶墓地出土龟甲20件,分别出于11座成年人的墓葬中。106号墓出3件,置于脚下;19号墓出4件,

  • 标签: 龟甲 大汶口文化 大墩子 大坟口文化 墓葬 小石子
  • 简介:几年前,阿克苏泉友自和田购回一枚喀光绪银元伍钱(回历1321年),笔者见后感觉趣味十足,随将其收入囊中,现与众泉友共同欣赏。

  • 标签: 光绪 银元 阿克苏 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