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江谦考古》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刊载一件战国中晚期量器铭文。内容涉及楚国的历法、城邑、职官、量器等方面,史料价值甚高,周世荣同志已有专文研究,周文(杀隶)定矜慎,考释简赅,多有可采。一九八七年秋,笔者赴湘西开会,?次长沙,承周同志热情帮助,有幸摩娑铜原物,不但得以核对铭文若干文字笔书,而且识出“七月”合文,此后又形成一些看法,凡得十则,缀成此文,以做为对周文的补充,并藉此向周同志鸣谢。铜铭文五十六字,加上合文(享月、之日、二十、七月)整六十字,全铭(杀隶)定

  • 标签: 史料价值 古文字研究 补释 中晚期 考古研究 周文
  • 简介:古代铸器工匠文化水平有限,铭文中出现错字的现象是存在的。量器非玺印,使用方格不能成为伪器的证据。近年临淄出土的四件铜证明中国历史博物馆博所藏“右里”量器为真品

  • 标签: 右里 量器
  • 简介:<正>1986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在山东长岛召开第六届年会,湖南省博物馆的周世荣先生在一篇题为《湖南出土战国秦汉铜器铭文补记》的文章中发表了一件楚国铜的铭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我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看到这一宝贵材料。去年,周先生在《江汉考古》1987年2期上又发表了《楚(尹阝)客铜铭文试释》,吸取裘锡圭、李学勤、林澐、李家浩等多位学者的意见,对铭文做了很好的考释,但阅后感到有些问题

  • 标签: 铜器铭文 古文字研究 战国秦汉 山东长岛 楚国 李学勤
  • 简介:遗址的地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并且通过堆积和侵蚀过程对考古学研究材料本身产生着影响。从这一现象出发,本文提出了遗址地貌后生变化的概念,将之视为以遗址为对象的地貌研究。从而区别于人地关系视角下以人类活动为对象的地貌背景研究。遗址地貌后生变化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处于变化之中的考古学研究材料本身,包括遗址、最观以及一些环境考古的研究对象。后生变化过程的揭示需要以大量剖面的地层信息为基础,实际操作需要田野考古在调查、钻探和发掘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

  • 标签: 遗址 地貌 后生变化 地学考古 地层序列
  • 简介:<正>《尚书·舜典》说舜“同律、度、、衡。”孔疏:“律者,候气之管,而度、、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认为这时已经把计量单位和声律相联系。但远古时代显然不可能对乐律和度量衡的关系理解到这种深度。《尚书》几经窜乱,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很成问题。因为如《管子·君臣篇》只说:“衡石一称,斗

  • 标签: 黄钟律管 汉代 度量衡 计量单位 容积 同律
  • 简介:易溶盐反复结晶产生的体积膨胀,会对土遗址特别是土遗址表面迹象造成破坏,因此,以易溶盐的含量多少判断其干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易溶盐含量对秦陵陪葬坑土遗址的影响,开展安全含盐问题的探究。将Na2SO4/NaCl质量比为1∶1混合盐掺入重塑土样中,经气候箱老化后,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测定盐胀面积判断土样被破坏的程度,结果表明含盐超过0.1%,就会导致盐胀面积突然增加,这一指标的获得以及本次实验研究中提出的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测定土壤表面盐胀面积评估盐害的方法,为土遗址开展进一步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出了初步依据和新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土遗址 秦陵陪葬坑 易溶盐 安全含盐量 盐胀 超景深显微镜
  • 简介:本文通过将郾客铜与楚简文字对比,认为郾客铜中的""字当隶定为"",读为"故",并将包山68号简释为"耆州"的"耆"字改释为"",此字可能为楚文字中"故"的专字,进而对郾客铜铭文中仍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待考古学的进一步求证。

  • 标签: 楚郾客铜量 ( )
  • 简介:<正>石窟风化是指在露天状态下,由于太阳照射,温差变化、空气中有害气体以及水的作用,通过化学、物理等综合作用使石窟造像、石窟刻文和石窟壁画等文物逐渐由坚硬变为疏松,由清晰变为模糊,以至脱落、崩塌、退色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自八十年代以来,石窟科技保护工作者对炳灵寺石窟乃至甘肃其它石窟的防风化研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可行性探索。在防风化材料的研究、选用以及实践过程中付出了一定的心血。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大的。由于条件及技术设备力量的限制,只能从温差变化的角度,通过肉眼对造像风化现状及

  • 标签: 岩石 炳灵寺石窟 温差变化 破坏程度 剧烈变化 防风化研究
  • 简介:上个世纪初期,加拿大面值最小的硬币是5分银币。此后,其形制、材质和图案有过不少变动。现根据美国克劳斯出版社出版的《WORLDCOINS》1901-2005卷,结合笔者所藏,将百年来加拿大5分硬币的版式变化细说于后。

  • 标签: 加拿大 硬币 版式 出版社 克劳斯
  • 简介: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隋唐时期与漕运相关的粮食仓储情况更多地为人所知,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对地下仓窖形制的剖析,对漕仓的整体布局和不同类型漕仓的储粮方式关注较少。从隋唐时期漕运相关粮仓的考古遗存出发,结合史料,可见大型漕仓多以仓城的形式存在,小型漕仓则为简易临时性仓场。同时漕仓的选址、平面布局、储粮和储粮方式在唐前后期有所变化

  • 标签: 隋唐 漕仓 选址 平面布局 储粮方式
  • 简介: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的贵重金属之一,素以“金属之王”著称。古往今来.黄金多被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货币流通。世界上许多国家将黄金作为重要的储备物资,以备不时之需。拥有黄金,一直被视为财富和美好的象征。

  • 标签: 金条 贵重金属 一般等价物 开发利用 货币流通 黄金
  • 简介:吉林省博物馆历经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收藏古今书画一万余件,其中包括举世瞩目的国家级和国家一级书画作品,这些藏品仅就其经济价值而言,就达数十亿元以上。为把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安全、妥善地存放在合乎本馆实际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文物库房里,吉林省博物馆在筹建新馆的过程中,于2001年改扩建了一座达到设计标准和博物馆文物库房使用要求的地下库房,

  • 标签: 博物馆 书画作品 库房 温度变化 湿度变化
  • 简介:乌什局乾隆通宝红钱铸行于乾隆三十一年至嘉庆四年,即1766-1799年间。从现存实物来看仅有小平钱一种版式,可是因铸模的不规范其品种亦多。这种钱始铸较重以后逐渐减轻,但其铜质纯净,品相较佳,文字清雅,均有浓郁的新疆红钱风貌。这类钱在朱氏父子《新疆红钱》一书中记述有12品。杜坚毅《新疆红钱大全图说》有47品。颜松在《新疆钱币》2000年第3期介绍8枚厚版钱,并有“生”隆和“击”隆之分。

  • 标签: 乾隆 铜质 小平钱 钱币 风貌 嘉庆
  • 简介:1936年1月20日,英王乔治五世逝世。其王位本应由威尔逊亲王(爱德华八世)接继.但这位亲王爱美人胜过爱江山,执意要娶已经离过一次婚并再婚的辛普森夫人。他的举动受到英国王室和许多皇家成员的指责。同年.11月16日他放弃王位(降为温莎公爵),由其弟约克公爵即位.是为乔治六世。1937年,带有乔治六世头像的流通硬币开始在英国本上和海外自治领、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发行。

  • 标签: 硬币 铭文 爱德华八世 威尔逊 辛普森 自治领
  • 简介:周原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手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周原遗址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对周原遗址经过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塘制骨作坊兴衰过程的考察、对齐家制玦作坊生产原料变化和李家铸铜遗址产品种类变化的分析,认为这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均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发生了某种类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遗址中其它类型的遗迹、遗物表现出的变化(如青铜器窖藏所反映的贵族家族的变化等)相吻合,说明周原社会有可能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变动。

  • 标签: 周原遗址 西周晚期 手工业生产
  • 简介:出土彩绘文物在环境突发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常有变色或褪色现象,影响文物的安全及其艺术展示。为了解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发掘出土后色彩的变化规律,跟踪监测了该墓葬壁画红色、黄色、蓝色和黑色绘画区域的色度及相应的表面水含量,同时对颜料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墓葬壁画所用颜料红色为HgS,黄色为FeO·OH,蓝色为(Na,Ca)_(7-8)(Al,Si)_(12)(O,S)_(24)[SO_4,Cl_2(OH)_2],黑色为C;壁画出土后轻微的褪色现象主要与环境湿度有密切关系。新出土壁画表面湿度较高,颜色鲜艳。随着画面干燥,壁画表面含水量的降低导致颜色饱和度降低,壁画色彩变浅。盐结晶的析出以及颜料颗粒脱落导致画面色彩饱和度降低,也可能导致壁画色彩变浅。

  • 标签: 色度 表面水含量 变色 盐结晶
  • 简介: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的重大意义,在当时浙江银行发行纸币的图案中亦得到反映,即意味封建皇权的“双龙”被意味民众觉醒的“双狮”所代替。

  • 标签: 辛亥革命前 图案 银行 浙江 双龙 封建统治
  • 简介:为了对108窟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压力进行监测,设置了12个点的传感器。监测结果表明,窟内温度存在着显著的昼夜和长期的变化,其中上层空气的温度变化尤其明显,而下层空气的温度变化则相对较小。在夏天,窟内的上层空气温度高于下层空气的温度。窟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受外部环境严重影响,存在近似昼夜的变化。在分布上,窟内空气湿度在上层和前部高,而在下层和后部则较小。窟内存在着净的水汽输入过程,但水汽不是从洞窟的入口进入的。同样,窟内的空气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过程,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升高或下降,窟内东侧的空气压力大于西侧的空气压力。这些结果一致说明,在108窟的东侧上层存在着水汽和热量的来源。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的盐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思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空气温度 空气绝对湿度 空气压力 水汽和热源
  • 简介: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石化了的古代生存过的生物的遗体、遗迹,它们是研究生物演化和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发展和生物进化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 标签: 哺乳动物化石 环境发展 新生代 甘肃 生物演化 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