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邙洛近年出土的杂姓墓志,信都伯、冯顺公冯聿,乃太师冯熙之子。父子二志皆出自“乾脯山之阳”;尚书郎中源模,征北将军、北讨都督源子雍之子,凉州刺史源延伯之弟,源延伯墓志亦近年出土;张懋史书不载。曾祖腾、祖光、父敞、张懋本人与长子显孙、次子令孙、子汉孙五世为官,姓名、官职记述清楚。墓志的魏碑书体,各有特色,冯聿、张懋二志化隶入楷,楷则俨然;源模墓志在魏碑楷化进程中具有行楷体势,与其同时下葬的长兄源延伯墓志的书法,似均出自季父源子恭之手。

  • 标签: 邙洛墓志 冯聿 源模 张懋 魏碑书体
  • 简介:髹漆丝织品光老化性能的测试分析,旨在了解其抗光老化的能力,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工作以精制纯漆和桐油漆料分别髹涂的丝织物及未经髹涂的丝织品为试样,进行加速光老化处理。对试样的测试表明,两种髹漆试样经光照后强伸性下降轻缓,相同时段的降幅远低于丝织品,桐油漆试样降幅最小。两种漆膜在光老化中均有轻微的空洞和裂纹,纯漆膜损伤稍大。光老化过程中,漆膜对丝纤维的保护作用较好,漆丝的结晶度未有明显下降,而未髹漆丝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髹漆丝织物 光老化 性能
  • 简介: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收藏着一铜印。这方铜印重680克,印面边长5.5~5.6厘米,略呈正方形;厚1.1厘米:印背面中央接一梯形板状钮,钮高2.5厘米。印正面边框内阳刻“河州监支纳印”,字体为九叠篆,行六字,字迹清晰,镌刻精深;印侧面阴刻款文与印正面款文内容相同,只是字迹近于行楷.易于辨认:印背面在板钮左右两侧有两列行楷体款文。使刀较浅且笔画潦草,

  • 标签: 铜印 河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金代 博物馆 甘肃省
  • 简介:砥洎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村西北沁河之中的一块巨石之上。沁河古称泊水,砥泊城构筑之地呈半岛状伸人沁河之中,成砥柱中流之势,故名砥洎城。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县 山西省
  • 简介:克孜尔石窟第118窟在龟兹石窟中是非常特殊的一例。通过图像分析,本文重新考证了其中一幅重要壁画的主题——“须弥山上的欲天宫”,并就该石窟其余相关壁画的图像构成提出了新的观点。

  • 标签: 克孜尔石窟 阿修罗 魔王 龟兹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家园,形成了中国境内56个民族聚居的大中国。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字 人民币 人物 于阗 万方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一批星堆铜器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合成分数据结果和器物类型分析,并对部分典型铜器进行了金相观察。研究表明:星堆铜器不同器类的合金配比存在差异;与金沙、汉中和新干铜器群的比较显示,星堆铜器与其他铜器群的合金成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星堆铜器铅含量普遍较高。

  • 标签: 三星堆 铜器 合金成分 金相
  • 简介:3有关税的文书尝试在普通百姓被为政者或上级征收金钱、物品等广义的税的背景下,探讨于阗语文献有关税的文书中,到底有怎样的内容。3—1文书的种类3—1—1户籍与被课税者的确定以及缴纳命令等首先能考虑的是纳税者的名单。虽然之前未必正确掌握,但关于这种名单的存在及其实例已经在第一部分2—3中论述过。

  • 标签: 文书 于阗 札记 世俗 出土 和田
  • 简介:于阗的税制和文书行政体制2与税相关的人2-1纳税者2-1-1纳税者的确定众所周知,在于阗语文书中有几件记录何人成为课税对象的文书。

  • 标签: 8-9世纪 文书 于阗 札记 世俗 出土
  • 简介:本文对《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的编写特点、学术价值以及对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做了评述,同时就考古学文化性质及各文化之间的关系、红烧土房屋和窑洞式房屋、慢轮制陶和快轮制陶的起源等个考古学研究中的问题,谈了亲身感受和看法。

  • 标签: 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 文化性质 建筑 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