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一种良心想必人们还记忆犹新,2011年初,在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一件被很多网民嘲笑为“作假不专业”的“汉代玉凳”,拍出了2.2亿天价,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无独有偶,2013年,有五位“权威鉴定专家”认定一件“金缕玉衣”为珍品文物,并开出了2:4亿元天价,直接引发了银行损失5.4亿的骗贷事件,这一切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 标签: 拍卖市场 鉴定专家 银行损失 拍卖会 天价 作假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外椁的基础上,尝试界定了外椁的概念,探讨了几种常见的墓葬附属设施——壁龛、耳室、回廊与陪葬坑等的性质归属,论述了外椁的起源与演变。将古墓葬外系统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秦汉时期部分中小型墓葬存在外椁的观点。

  • 标签: 外藏椁 概念 起源与演变 等级
  • 简介:孔府旧赤罗朝服是山东博物馆收藏的孔府衍圣公的朝服,是现存数量较小,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官服,极其珍贵。为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结合文物病害情况,采用传统的针线修复法对其进行了保护修复。

  • 标签: 明代官服 赤罗朝服 针线修复法
  • 简介:清代金石学发展迅猛,黄易为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山东博物馆藏《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为清稿本,是目前所见研究黄氏金石收藏,尤其是古代铜器铭刻方面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清代金石学发展的重要资料。由于拓本集流传日久,在黄氏之后经过了很多学者的题跋和考释,其收藏和流传情况不甚明晰。本文通过对《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中黄易以后的题记情况和递传顺序进行分析,对九皋、杨铎、黄咸宝、丁彦臣、匡源、李山农和李家恺等金石研究学者进行考述,厘清《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的流传经历,进而梳理出清代山左金石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 标签: 黄易 金石学 拓本 鉴藏
  • 简介:2018年11月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平民情怀——平山郁夫丝路文物展”开幕。平山郁夫先生(1930-2009)是日本当代大师级画家,以佛教题材绘画在日本画坛独树一帜.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 标签: 平山郁夫 平民情怀 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敦煌学研究 中日文化交流
  • 简介:康熙青花素有"色分五彩"之美誉,在绘画技法上一改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采用渲染的技法,使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不同的多个色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该件康熙青花碗于山西博物院,笔者通过便携式Dino-lite数码显微镜对其病害现状进行观察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锔钉成分以及锈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清洗、去除原修复痕迹、粘接、补配、作色、仿釉等工序对该件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

  • 标签: 青花 修复 锯钉
  • 简介:对新建海昏侯墓北椁内青铜器及填土样品进行取样分析。青铜器中铅含量普遍较低.部分容器经过锻制成型。锈蚀产物可分为两层.近基体处以赤铜矿及单质铜为主,其外为灰黑色均匀薄层.为基体中Cu、Sn元素向外迁移并次生沉积而成。填土渗透性不良,可溶盐含量低,与青铜器的腐蚀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海昏侯墓 藏椁 青铜器 土壤环境
  • 简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是关于沈周其人其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作为明中期文坛领袖并积级参与绘画品评的李东阳,是北京文官群体中具代表性的人物,且与沈周往来颇多。本文从李东阳对沈周绘画的鉴藏入手,结合存世绘画作品与文献记录,考察交往的建立与收藏途径、题跋与品评、鉴行为与沈周绘画的互动等细节,试图厘清以李东阳为代表的明中期北京文官群体对沈周及其绘画的态度。本文得出结论如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有赖于苏州籍北京文官的促成,书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沈周的绘画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域产生需求,与北京文官的持续关注和频繁的鉴活动相关。北京文官的鉴行为,曾对沈周的绘画产生影响,而沈周在绘画主题与风格上的选择,也积极地回应并参与到了北京文官的生活和文化空间之中。

  • 标签: 李东阳 沈周 北京文官 绘画鉴藏
  • 简介:对桐柏县文物管理所钟鼓堂等地出土春秋青铜器及五里墩商代铜爵进行检测分析。钟鼓堂青铜器的合金成分与铅同位素比值分布同襄阳沈岗M1022等春秋中期青铜器高度相似,据此可以细化其年代认识。平氏五里墩铜爵使用了高放射性成因铅,补充了二里岗上层阶段该类铅料在豫南鄂北地区的应用实例。

  • 标签: 桐柏县 青铜器 检测分析
  • 简介:2017年7月至9月,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境内的高勒都2号墓地开展田野工作,清理了M189的12座陪葬基。这些陪葬墓顶部均有圆形积石,自南向北呈弧形分布于主墓葬东侧?大部分人骨都是上肢和头部遭到破坏,因此墓葬可能曾遭到报复性扰动。出土遗物有铜器、陶器、铁器及金银器等,其中3面铜镜为汉文化遗物,其余均为典型匈奴文化遗物。墓葬的布局特征表明这些死者可能是贵族的殉葬者。这是蒙古国境内第二批经过系统发掘的匈奴贵族陪葬墓,与同墓地M1的陪葬墓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 标签: 中蒙联合考古 高勒毛都2号墓地 匈奴 陪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