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大量的金器刻,经有关专家的考证研究,除少数文字外,已经基本弄通。个人在研读中,仍觉个别文字,值得再作推敲。一、蒦《王(?)鼎》四至六行:蒦其汋(溺)於人旃,宁汋(溺)於渊。”各家读蒦为与或获。按当从字读获为佳。此为盍之假借。盍为疑词。《国语·吴语》:“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文法结构与此都很相似。二、形《王(?)鼎》三十七至三十八行:“天其又(?)(形)于兹厥邦。”各家都释(?)为刑,谓为“成也”或“径也”。按此字右部从犬,同中山金文中其它从刀的刑字,显然有别,当作形字。见也,《国语·越语》:“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又云:“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注曰:“形、见也。见其吉凶之象。”“天其又形于兹厥邦”、即天又现吉象于兹厥邦,与上文“天降休命于朕邦”的思想,完全一致。

  • 标签: 刻辞 天其 考证研究 疑词 吉象 右部
  • 简介:从相关卜辞和本身内容来看,小臣墙刻可以补缺,本文对其进行了补释,对其中一些字、句阐述了新的认识;并探讨了小臣墙的身份,认为小臣墙是来自墙族的军事首领。

  • 标签: 小臣墙刻辞 小臣墙 小臣 危美 伯(?)
  • 简介:<正>巴黎藏伯2555号唐写卷中,有岑参《冀国夫人歌七首》,自罗福苌陆翔以下诸家卷子目录,皆未能详。唐宋著录《岑参集》十卷,犹有散佚,陆游在嘉州时,“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余篇,刻之以传”,其《夜读岑嘉州诗集》所云,“零落才百篇,崔嵬多杰句”是也。陆辑佚诗,是否收此七首,无从得知。今传正德庚辰济南七卷本诗及嘉州四卷本集,则未收入。敦煌写卷可为本集增补重要篇什,并有助唐史之阙闻。《歌》始见于李嘉言《岑诗系年》,然多缺讹,且定为乾元广德间,两京收复后,裴冕封冀国公,岑参居长安时作,却与诗之内容不符。任半塘先生《敦煌歌总编》确考参之行年,与诗之本事地望,改订为大历三年羁滞成都时,为崔宁妻作,于冀

  • 标签: 补释 唐史 节度使 唐宋 御史大夫 地望
  • 简介:<正>《敦煌学辑刊》创刊号上,刊载了牛龙菲同志《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一文。文章从讲唱文体起源辞赋,梵文经偈与楚汉辞赋异质同构,中国佛教偈赞实系楚汉之声,变文即“谈辩”之文、源于纵横风气影响下的楚汉辞赋——四方面,论证敦煌讲唱文源于楚汉辞赋。文章引证丰富,观点新颖,但其中也颇有可商之外。兹就第三方面——敦煌讲唱的音乐来源方面提出一些质疑。

  • 标签: 敦煌变文 中国佛教 高僧传 佛教音乐 佛教文献 渊源
  • 简介:如今我们已经能够正确解释甲骨文中的大多数例。对于一些迄今理解尚有分歧的疑难例,应尽可能地通过同版或同文关系,甚至其他卜同事的关系,来思考这些疑难例的辞意。若卜辞辞意难以推知,可以暂从语法学等角度对卜辞中的某些疑难字作词性上的定位。

  • 标签: 殷墟甲骨文 疑难辞例 考释
  • 简介:儒家的思想文化观念很早就已在敦煌地区扎根传播,形成了忠君孝亲的道德人伦观念.特别是作为儒家基本道德伦理观的"孝亲"观念,在古代敦煌得到了特别的提倡和发扬.佛教传入之后,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发生密切交融.从敦煌佛教歌可以看出,佛教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契合之处,对共同的伦理内容给予强调和突出,并注意积极吸收儒家的思想观念,从而缩短了两种文化的差距,使佛教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其结果一方面是佛教经义中融进不少儒家思想,出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儒学化,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观念大量融入中土文化,大大丰富发展了中土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固有内容,并最终成为中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标签: 敦煌 佛教歌辞 儒家思想 孝亲 调合
  • 简介:本文对两周金文各种类型的“器主日”开篇铭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探讨了跟爵位世袭有关的铭文,指出这种铭文在西周晚期曾是器主承继世袭爵位祭告宗庙时普遍采用的一种铭文写作格式,对这种格式的来源、形成、发展、消亡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同时对关于墙盘、逑盘为家谱的说法作了修正。

  • 标签: 两周金文 器主曰 开篇 铭辞
  • 简介:中国的西南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是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单元.在行政区划上则主要包括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区。这里是世界的屋脊,是中国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河流发源的地方,是贯穿中国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经过的地方。西南地区的腹地也就是青藏高原东麓地区(包括藏东南、川西高原和滇西高原),被称作中国西南山地热点地区。该地区东为海拔很低的四川盆地,西邻高耸的青藏高原,从海拔几百米的河谷到六七千米的山脉交替出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就生物的多样性而言,这里从热带亚热带动植物、温带动植物到高寒地区动植物一应俱全。

  • 标签: 西南地区 生物多样性 文物考古学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