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组成的中肯联合水下考古工作队,对马林迪奥美尼角沉船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本次发掘主要完成了遗址东北部A区船体以上堆积和遗址东部、南部二条探沟的发掘和清理,发掘面积共计150平方米,确认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层位堆积、船体结构、船载文物和文化内涵等基本情况。通过发掘揭露出较为清晰的船体结构,船壳外板单层、厚实,肋骨密集、粗壮,舱底垫板单层、轻薄,船体外包铅皮,以铅条填缝,造船工艺特点鲜明;出水有象牙、铜锭、铜范、水银、硫化汞、绿釉陶器、有孔石器等重要遗物,通过对比研究,奥美尼角沉船为16-17世纪葡萄牙船。奥美尼角沉船遗址是肯尼亚和东非的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为探讨肯尼亚乃至东非沿海贸易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海上贸易与交流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奥美尼角沉船遗址 水下考古发掘 船体 出水文物
  • 简介:长期以来,关于潮湿环境下土遗址加固保护的适用材料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文物保护和考古界的难点,至今尚没有成熟的规范可以参考。福建昙石山遗址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典型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近年来在遗址本体加固保护过程中,在加固材料的选取上,按照基础成分的不同分别对四类主要加固剂进行施工试验,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现场局部试验,证明基本成分为长链烷基、烷氧基硅氧烷小分子和主要成分为含有乙氧基团的聚硅酸乙酯混合物以及主要成分为水玻璃和硅氧烷共聚物的加固剂材料加固效果较好,可用于潮湿环境下昙石山遗址的本体加固保护,这对推进我国潮湿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无疑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 标签: 潮湿环境 昙石山遗址 加固 保护 材料筛选
  • 简介: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辉县段工程建设,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辉县市文物局联合在辉县市张雷村北发掘了张雷遗址,发现商代早期房基1处、灰坑18个,出土陶、石、骨、蚌等各类器物240余件,为豫北地区商代早期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辉县 张雷遗址 商代早中期遗存
  • 简介:随着保定市府河片区拆迁工作的推进,在府河南岸的天坛街上发现一处由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建筑台基,经初步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可确定此处为明清时期保定府的风云雷雨山川坛。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遗址的现状,对史栽风云雷雨山川坛设施配置及祭祀活动进行了梳理归纳,并就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 标签: 保定 风云雷雨山川坛 明清 祭坛遗址
  • 简介:本文介绍了成武县八处古遗址的复查资料。采集标本包括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汉代遗物。调查资料表明,这些蝈堆遗址多为龙山至汉代长期沿用,未曾中断,为研究菏泽地区考古补充了新的资料。

  • 标签: 成武县 考古调查 史前 商周
  • 简介:遗址博物馆作为现代人类与古代遗址之间的沟通媒介,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最形象的教材。如何全面、真实地展示和保护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协调现代建筑和古代遗址间的平衡关系,协调博物馆专业化保护与观众普及化欣赏的平衡关系,从而更好地为遗址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当前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和展示设计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作为福建省首个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整体以"补山"为理念,在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场馆展示、标识展示和局部复原展示等全面真实地展示遗址价值,是对我国遗址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

  • 标签: 遗址博物馆 建设理念 展示特点 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 简介:2013年6月,为配合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宜城下姜家边子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时代主要为后石家河文化时期,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和石器。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存在枣宜平原并不多见,本次发掘充实了枣宜地区新石器末期的考古材料,为研究后石家河文化时期整个江汉地区的文化变迁与社会格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标签: 下姜家边子遗址 陶器 石器 后石家河文化遗存
  • 简介:2012年7~8月,为配合渠县汉阙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考古工作者对渠县汉阙阙体周围进行了考古勘查,初步掌握了阙体周边神道、墓葬等遗迹现象的分布情况.勘探得知,神道一般位于双阙中间,为凹槽状,沿地势上升.阙对应的墓葬一般分布在神道一侧,既有各墓葬明显具有主次关系的墓群,也有各墓葬大小较一致的墓群两种情况.

  • 标签: 渠县汉阙 神道 墓葬 布局
  • 简介:西戎是戎族的一支,起初可能是戎族中最强大的一支,有具体的活动范围,包括甘肃东部与陕西西部的陇县、礼县、西河县、清水、庄浪、张家川、秦安、甘谷、天水市大部。本文通过对马家塬墓葬的概述,来探究西戎文化。

  • 标签: 马家塬战国遗址及墓葬 西戎文化 探究
  • 简介:微痕是石器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细微使用痕迹,包括线状痕、光泽等,可以说明石器的加工对象和作用方式,为石器功能研究提供较为直观的证据。本文通过对自制石器加工不同对象的模拟实验结果的认识,再对陶寺遗址石器的微痕进行观察,进而判断石器的功能。

  • 标签: 陶寺遗址 微痕 线状痕 光泽 石器功能
  • 简介:2005年,为配合地下通道工程,徐州博物馆对市区内时尚大道的古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明代遗存。其中统一北街及街道两侧的店面、商铺等遗迹对研究明代徐州的城市布局、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徐州市 时尚大道 明代遗址 调查与发掘
  • 简介:锁阳城遗址是集古城址、古佛寺遗址、古渠系和古垦区、古墓葬群等多种遗迹为一体的古遗址,它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锁阳城遗址自城废至今已有900多年,在长期自然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保存现状较差。笔者尝试从锁阳城遗址的保存现状及存在的病害、现代信息技术在锁阳城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锁阳城遗址保护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入手,略作探索。

  • 标签: 遗址现状及病害 现代信息技术 遗产监测预警体系 保护应用
  • 简介:岩风洞遗址位于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罗家坝村7组,洞口海拔高度为69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2’21.5”,北纬30°31’51.7”。在岩风洞遗址中发现了25件石制品,其岩性以灰岩为主,占总数的64%,变质岩的标本较少;石制品包括砾石、石锤、碎片(块)、石片、刮削器和锯齿状器等类型;石制工具以石片或碎片为素材者居多,以砾石或石核为素材加工的工具只有1件;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目前没有发现石核;石片多为剥片或者加工石器初级阶段的类型。其文化面貌和该县高坪巨猿洞“建始人遗址”的面貌相接近,均以石片石器为主,以刮削器为多,其时代应为113石器时代晚期。

  • 标签: 岩风洞遗址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北凉至明代。其独具地方特色的窟龛佛塔.对于研究张掖一带佛教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是马蹄寺石窟群浮雕舍利塔的考古调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 标签: 马蹄寺 石窟群 舍利塔 考古调查 简报
  • 简介:河南中牟宋庄遗址发掘清理出保存完整的汉代陶窑两座、宋代陶窑一座,在陶窑周围均有功能相匹配的多种遗迹与其共存,这些遗迹与陶窑共同组成了功能较完备的汉、宋时期制陶作坊区。汉代制陶作坊区平面布局由陶窑、房址、灰坑等构成,通过梳理中原地区汉代陶窑形制结构的演变与发展,并结合宋庄汉代窑址的使用痕迹,推测该制陶作坊始建于东汉早期,至少延续使用至东汉中期。从烧窑所用燃料分析,初步认为陶窑应为民营性质。宋代制陶作坊区的平面布局更趋完备,规模更大,由陶窑、房址、灶坑、粮仓、水井、墓葬及众多灰坑等共同组成,结合房址邻近墓葬出土的铜钱年号,推测该作坊区的使用年代当在北宋晚期。依据宋代陶窑火门内残留的燃料痕迹,推测其性质可能为民营。

  • 标签: 中牟宋庄 汉代制陶作坊 宋代制陶作坊 平面布局
  • 简介:2010年四川汉源县麦坪遗址发现了一座瓮棺葬(M1),其年代应为西汉时期,属于中原文化(关中及河南地区)系统的瓮棺葬,是中原文化南下的产物,对于“西南丝绸之路”线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四川汉源县 麦坪遗址 瓮棺葬 西南丝绸之路
  • 简介: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姜城城门遗址中出土一具大型石兽,其制作年代在东汉末期,在同时期的城门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方面,本地区东汉晚期以来流行的墓前石雕虎形翼兽是其形象的直接来源,而这些石雕翼兽可能与中原文化的输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有关。另一方面,该地区当时为汉、夷、羌的交接处,据相关文献记载,此种城门石兽与该地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心理有关。东汉末年,该地区汉夷关系—度紧张,汉人根据夷人畏惧神灵怪兽的心理,在城门口放置大型石雕虎形翼兽,用来威慑夷人。而此种石兽则在夷人的反叛中被破坏,汉族官吏的颂碑也多次被凿毁,整个城门也毁于兵燹。该石兽、石碑、城门遗存及其毁坏痕迹为当时汉夷关系的一种物证。雅安地区特别流行此种大型有翼石兽或许也与这种历史背景有关。

  • 标签: 汉代石雕姜城城门遗址有翼神兽 汉夷关系
  • 简介: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及盐津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盐津县普洱渡镇夷都山怀疑为乌蒙王府的石马埂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发掘的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夷都山区域的文物分布情况,建立起各文物点时间和空间二维框架,我们对夷都山以及附近区域进行了全面踏查。通过这次工作,并结合前人的成果,发现夷都山及周边区域分布了众多宋以后的文物遗迹,其中以大量的石室墓(不包括有碑刻纪年的清墓)为主,另有一建筑基址和垒石遗迹(彩版一)。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调查 盐津县 云南省 边区 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