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上一股收藏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有人说我国正面临着第四次收藏的高潮。在各种收藏品中金融藏品因其独特的地位和良好的收藏增值预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值得收藏的金融藏品有哪些呢?

  • 标签: 金融藏品 生活水平 人民币 私人收藏 市场流通 国债
  • 简介:我会为了推进钱币研究工作,特为学员编印《钱币专辑》第二辑,对钱币文字、秦半两、唐乾元、革命根据地造的几种银元,以及新发现的“大泉五十”铜范等,作了介绍和探讨。现尚有余书,每本收费三角,如有需要,请将书款邮汇陕西省西安市解放路233号,

  • 标签: 大泉五十 秦半两 铜范 中国钱币学会 革命根据地 乾元
  • 简介:陈光甫(1881—1976年),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字光甫,人们习惯直呼其字日光甫先生。江苏丹徒人。他十二岁开始做学徒,勤备好学。后到美国留学,在著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归国。曾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并改组裕苏钱庄,任江苏银行总经理。但他不屑于担任政府官职.于1915年6月以10万元注册,与庄得之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自任总经理。成立之初.上海银行只有10万资金和七个员工.是当时上海资金最少的银行,被同行讥称为“小小银行”。但陈光甫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上海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资产逾3亿元.并开创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提供银元、银两并用账户,方便顾客的银行:第一个提供礼券业务,为开此风气之先的银行;

  • 标签: 陈光甫 货币思想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银行 沃顿商学院 金融
  • 简介:中国钱币博物馆作为总行直属事业单位,在货币金银局的直接领导下,分工负责钱币的征集、保管、陈列、展览和研究、宣传工作,同时代管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主办《中国钱币》杂志。钱币博物馆、钱币学会、钱币杂志的工作,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更加贴紧当前的货币金银工作,为货币金融事业服务,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尤其是金融机构改革以后,我们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 标签: 中国钱币学会 博物馆 时代 事业 货币 陈列
  • 简介:《历史档案》杂志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馆刊,创刊于1981年,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批准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在当时,它是全国唯一的一份既公布历史档案史料,又刊发学术论文的学术刊物。25年来,《历史档案》出版已逾百期,它作为档案馆展示馆藏档案的窗口,为史学研究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民族等各方面数百个专题史料,计1200余万字,其中有关货币金融的史料有23个专题,时间从康熙八年(1669)至1941年。这些原始档案翔实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货币史中诸多方面的情况,其价值是其它文献所不可比拟的。

  • 标签: 《历史档案》 档案史料 货币金融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建设 学术刊物
  • 简介:一、开埠:贸易金融时代(1843-1864)160年前,一位法国冒险家如此描述黄浦滩:这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丑的地方.它那平庸的外貌具有一种令人可怕的单调乏味的气象。土地上没有一点树木.有一半淹在水里,差不多全部种上了庄稼,不计其数的污水间和小河纵横交错,到处是坟墩,低矮肮脏的茅屋.其实只是竹子和干泥搭成的破栅子。

  • 标签: 金融中心 中央商务区 上海外滩 冒险家 贸易体系
  • 简介:清代的货币流通结构除法定货币制度规定的白银和铜钱这两种金属货币外,还一直在流通支付领域中大量使用商办信用机构发行的信用票据(俗称“私钞”)。整个清代发行“私钞”的民间商办信用机构颇众,其中最著名的除“银号”、“钱铺”、“当铺”外,尤以“钱庄”的影响最为久远,其金融业务经营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后。

  • 标签: 流通结构 金融业 庄票 上海 信用机构 金属货币
  • 简介:新加坡黄汉森先生寄来由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出版的新著《日伪政权的金融与货币图说·伪满洲国卷》,连夜展读,欣喜万分。汉森先生是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会长。早年曾在日本留学,曾出版过《日治下的马来亚(新加坡)及其货币》,新著为其计划的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余者为《日伪政权的金融与货币图说·伪蒙疆区卷》、《华北伪政权卷》、《汪伪政权卷》。

  • 标签: 日伪政权 伪满洲国 新加坡 黄汉森 货币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