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1986年4月,南京博物院在南京农业大学校园内清理了一座砖室墓葬.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南京农业大学位于南京城东郊1.5公里卫岗.宁杭公路南侧.在该校实验大楼南面修筑公路工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清理前墓葬上半部已暴露.室内淤满黄土和砖块.墓室平面呈长方形

  • 标签: 西晋墓 南京农业大学 发掘简报 盘口 南京市 竖系
  • 简介:<正>“敖包祭典”是盛行于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蒙古族自古就有“祭石奠树”的习俗。后来由于受到萨满教和黄教的影响,曾一度中断。罗布桑悫丹在他的《蒙古风俗鉴》中曾这样写道:“敖包祭典,是古已有之的习俗。敖包里有称为金家拉立的汗公敖包,有以其地名而命名的敖包,有以山川为命名的敖包,有依照王公敖包的

  • 标签: 敖包 蒙古族 祭典 命名 成吉思汗 北方少数民族
  • 简介:追溯蒙古包的历史及流变,了解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从而探求蒙古包在结构、图纹、色彩上对美的追求,和蒙古包所蕴含的独特艺术美。

  • 标签: 蒙古包 艺术 造型
  • 简介: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

  • 标签: 草原 蒙古人 社火
  • 简介:蒙古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自从蒙古族成功地驯服了马,便世世代代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放牧、狩猎、传递函件、传送军令、迁徙移牧、千里征战,都离不开马。为了使马适于骑乘、驾驭,蒙古族创造发明了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马鞍。蒙古族马鞍制作精良,造型多样,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本文是对北方游牧民族传统马鞍具饰品进行研究时,采取采访记录、实地测量、整理文献、图片对比的基本方法,对北方游牧生活所产生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一马鞍,本文对马鞍的分类、蒙古族马鞍的制作工艺及其礼俗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 标签: 蒙古族 马鞍 发展 构造 礼俗
  • 简介:<正>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的蒙古族,经过历史的沧桑巨变,那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亦发生了改变,成为现今蒙古族的这种定居的农、牧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习惯,风俗也往往和其他相邻的民族更为接近或者相同,(特别是与汉民族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着游牧特征。下面是笔者在观察蒙古族丧葬习俗时的偶然发现,今提出与研究者共同探讨。1、不去墓地祭奠死者生活在内蒙农村的蒙古族每逢节日或死者的忌日,人们一般并不去墓地祭奠死者,而是在村外的路口或野地

  • 标签: 蒙古族 丧葬习俗 死者 游牧生活 内蒙古 生活方式
  • 简介:蒙古族长调民歌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千百年来,蒙古族长调艺人们不断学习、探索和传承,终于将这一崇高艺术表现形式发展成为具有完备体系和成熟表现手法的学科门类。从而不断地将长调民歌艺术深入民族骨髓,使其成为民族凝聚力重要载体。时至今日,蒙古族长调音乐仍需有人继续探索,更好的与其他兄弟艺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保留原有草原音乐性格的同时,继续发挥其文化艺术之外的功能,争取成为草原音乐之根,民族文化之根。倾听一曲蒙古族长调民歌,犹如站在苍茫草原向大自然倾诉体验。这种艺术境界,被诸多音乐学家、歌唱家称之为“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这种情景交融、发乎自然、天人合一的独特意境和神韵,是蒙古族人依靠草原般广阔的心胸、大海般深邃的智慧,创造出的举世无双的艺术形式。本文就个人的理解做一点探讨。

  • 标签: 长调民歌 节奏特点 草原气息 马蹄律动
  • 简介:蒙古族是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其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蒙古族的舞蹈文化同蒙古族的社会发展历史一样长久,和其语言、民俗、宗教信仰等一样,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蒙古族舞蹈作为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艺术特征。本文试浅谈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特征。

  • 标签: 蒙古族舞蹈 艺术特征 审美特征
  • 简介:山川之神的神名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名目繁多,但先民对其祭祀的原因却极为一致,即山川之神能兴云致雨,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故而享受着崇拜与祭祀。对山川之神的祭祀礼仪和时机中蕴含着强烈的农业期许,具体表现为祭祀山川之神以祈雨或祈晴,这种农业期许也使得山川之神拥有了极强的农业神格,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神系的重要神祗。

  • 标签: 山川之神 农业神格 山川祭祀 祈雨祈晴
  • 简介:今年是我国著名的文物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教育学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商先生对祖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定于6月12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举行“商承祚先生捐献文物展”。商先生早年于1933年就教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32年任南京私立金陵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专任研究员。为纪念他在南京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并对我院文物鉴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现发表其遗作《我与金陵大学》,以兹怀念。

  • 标签: 金陵大学 商承祚
  • 简介:作为上海旧时四大食品公司之一“冠生园”的开创者,冼冠生在经营食品工业的同时也涉足农业,大举开展农业合作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农业合作活动的附加值。本文就以冼冠生的农业合作活动为中心,探讨他在农业合作方面的理念、实践和成就,探讨其灵活的经营理念和以公众需求为本的商业价值取向,剖析他独特的商业眼光和的社会关怀。

  • 标签: 冼冠生 冠生园 农业合作
  • 简介:<正>近年来,我国的民俗学事业出现复兴之势,调查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民俗学的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内外民俗学界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的民俗学研究向纵深发展,1987定10月,山东大学成立了系级科研位单位——民俗学研究所。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是在1985年成立的社会学系民俗学研究室的基础上扩展而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山东大学 新成果 纵深发展 科学研究工作 学术交流
  • 简介:自然博物馆藏品中部分标本,在其被征集、研究、馆藏、展示过程中,不断积淀、附着重要的人文信息,成为具有文物特征的自然标本。然而,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对于自然博物馆"文物化"标本尚缺乏科学管理办法,导致其重要的隐性人文信息得不到规范的管理和传播,不能凸现其实际科学研究价值。对此,应从自然博物馆及文物管理部门两方面入手,加强对具有文物特征标本的科学保护与管理。

  • 标签: 自然博物馆 标本 文物属性
  • 简介:20世纪40年代,辅仁大学成立了人类学博物馆,随后创办了刊物《民俗学志》,登载民俗学研究相关论文,此外还开展过一系列相关活动,诸如设立民俗学课程与研讨班、宣传动员、实地调查等。这段过去被忽略的重要历史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 标签: 北京辅仁大学 人类学博物馆 《民俗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