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孕妇的禁忌饮食:孕妇临产前,忌食生姜,胡葱,酱油,鸭子。认为吃了生姜,出世的孩子会生六指头。吃了胡葱,产后要漏乳。吃了酱油,孩子皮肤要发黑。吃了鸭子,生下孩子要摇头。孕妇不能向邻居借盐或讨盐,就是要盐,一定用碗装盐,不能用手抓盐,否则,在产仔时要难产,俗称讨盐生,是手先出来。二、儿童的禁忌饮食:孩子在周岁内,忌食豆腐,据说是为了防止口臭。孩子忌食鸡脚,据说是防止孩子写字如鸡

  • 标签: 忌食 饮食 孕妇 禁忌习俗 酱油 生姜
  • 简介:浙江绍兴印山大墓以宏伟巨大的规模,独一无二的墓室形制和结构,特殊的埋葬方式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经多方考证,确定印山大墓是《越绝书》上明确记载的“木客大冢”,是越国第一代国王允常的安葬之地。

  • 标签: 印山大墓 墓主
  • 简介:浙江的青铜时代,正值中原夏、商、周奴隶王朝(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起)到越国兴灭的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对证实和探索浙江的先秦历史,尤其是越国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浙江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青铜器,但多数非为考古发掘所得,通过科学手段发掘的先秦墓葬出土品,更是廖廖.另一方面,越王勾践以前的浙江古代史,除了一些传说之外,在文献记载上几乎等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就现有的青铜器资料,还难于对浙江的青铜文化作全面总结,更不可能对器物作深入的类型学分析和断代研究.因此,本文仅就浙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结合有关资料作初步分析,并对浙江青铜文化的若干问题,阐述自己的粗浅看法,希望能就正于关心浙江青铜文化的同志们.

  • 标签: 青铜文化 浙江 文物 商周青铜器 图版 兵器
  • 简介:<正>余杭县长命制动材料厂于1990年3月.扩建厂房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汉墓,余杭县良渚文化遗址管理所得悉后,立即进行抢救性清理.该墓位于余杭县长命乡良渚文化反山大型墓葬地的正南约200米处,大观山果园的西坡,东南距杭州市25公里,这里周围是一片高地,据当地村民反映,墓葬上面原有约3米的封土,由于基建单位常年在此取土,已夷为平地,使该墓上部遭到破坏,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汉墓 浙江余杭 发掘简报 色釉 底径 字头
  • 简介:<正>1984年8月余杭县崇贤水泥厂在老鸦桥笆斗山工地取土中,发现了三座战国墓,出土一批原始瓷器物.我们得悉后赶赴现场时,部份器物已被不法之徒购走,通过该厂领导、职工的协助,查清追回、收缴出土文物25件,对不法者给予查处,对群众进行了宣传教育.经察看现场后,我们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就整理资料简报如下:

  • 标签: 战国墓 余杭 原始瓷器 底径 笆斗 腹径
  • 简介:通过对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崧泽文化墓地的空间布局、形成过程、随葬品组合及葬俗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可知该墓地经过统一规划,埋葬序列清晰,存在等级分化,但仅局限于同一社会群体内部,分化程度较低。

  • 标签: 南河浜遗址 崧泽文化 墓地分析
  • 简介: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良渚遗址群东边的临平遗址群逐渐显现。该遗址群距良渚遗址群仅20公里,目前已发现13处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范围约30平方公里。临平遗址群是规模和等级略低于良渚遗址群的次级文化中心,横山显贵墓葬、玉架山环壕聚落群、茅山大型农耕遗迹是其代表性文化内涵,它们反映了良渚时期贵族等级、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的真实状况。

  • 标签: 良渚文化 临平遗址群 环壕聚落 农耕遗迹
  • 简介:<正>1982年2月下旬,上虞县江山乡南穴村村民在建房时,发现一座古墓,本所闻讯后,立即派员对该墓进行发掘清理,墓葬编号为上M84,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型制墓为券顶式砖室结构,平面呈长方形,长3.72、宽1.26、残高0.92米,墓向202度(图一)。墓壁以四顺一丁的结

  • 标签: 吴墓 发掘简报 江山 腹径 色釉 底径
  • 简介:<正>1989年12月,临海市涌泉区水洋乡黄土山村与黄岩交界处,104国道线旁的一座古墓被盗掘.临海市博物馆得知后,立即与台州地区文管会组成考古队,前往调查并进行抢救性发掘,现简介如下:

  • 标签: 黄土岭 砖室墓 浙江临海 发掘简报 叶脉纹 施釉
  • 简介:1993年浙江安吉县博物馆在天子岗发掘了一座西晋太康六年纪年墓(M2)和一座孙吴时期无纪年墓(M3)。根据两墓的形制规格、随葬器物分析,这是两座高等级的贵族墓葬。天子岗一带是朱氏家族墓地,三国东吴至晋没有其他贵族葬在这里。据随葬器物特征判断,M3下葬年代约在240年左右,结合有关史料记载推断,M2、M3的墓主应是朱氏家族的朱才与朱琬父子。

  • 标签: 浙江安吉 太康六年 孙吴时期 朱氏家族 墓主
  • 简介:<正>在浙江青瓷研究史上,早期最有贡献和影响的学者,应该是陈万里先生.尽管在1937年便由吴仁敬、辛安潮等写出了涉及到浙江方面的《中国陶瓷史》一书,但真正把古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来专门研究浙江陶瓷的人仍是陈先生.1941年他撰写出版的《瓷器与浙江》便是这方面工作的一个结晶,书中,作者以流畅而质朴的笔调、记述了浙江青瓷在中国制瓷史上的地位.同时,提出了秘色瓷与越瓷的基本

  • 标签: 青瓷 浙江 研究概述 瓷器起源 三十年代 窑址
  • 简介:<正>浙江嵊县地处浙东曹娥江上游,在嵊县境内发现多件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艺术品,本文试就这些佛教艺术品的出土概况、艺术特色、佛像与僧人诸方面作一探讨.一、出土概况嵊县出土的佛教艺术品主要是青瓷器,计9件:1、浦口镇大塘岭嵊M101吴太平二年(257年)谷仓罐;2、浦口镇大塘岭嵊M95吴永安六年(263年)贴花佛像三足樽和谷仓罐;3、浦口镇大塘岭嵊M104谷仓罐;4、春联乡马仁村出土谷仓罐;

  • 标签: 谷仓罐 佛像 嵊县 早期佛教 陶瓷器 僧人
  • 简介:童家岙遗址位于慈溪市横河镇童家岙村,2009年通过试掘出土了丰富的河姆渡文化早、晚期遗迹、遗物和动植物遗存,特别是晚期道路遗迹保存完好,为河姆渡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资料。

  • 标签: 童家岙遗址 河姆渡文化 道路遗迹
  • 简介:本文从经济史角度考察艺术起源,认为实用艺术为艺术之父,装饰艺术为艺术之母,宗教是艺术的助产婆,图腾是新石器时代艺术的特色。从而概定了图腾艺术对于促进社会分工的重要历史地位,并认为交换产生于私有制之前,艺术商品化亦发生在人类的远古时代,远古艺术品是一般等价物的早期形态。

  • 标签: 装饰艺术 物质生产活动 中国原始社会 图腾艺术 实用艺术品 物质生产劳动
  • 简介:浙江农村地区民间宗教的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民间宗教在世俗化大潮中,如何通过宗教市场实现社会整合的案例。在传统民间宗教礼俗的基础上,围绕着宗教产品的生产、消费,村落内部资源实现了代际流动和阶层流动,达到了去社会分化的效果。同时,代际之间、阶层之间在宗教消费和获得面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过日子”的价值和意义,重塑了村落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实现了内部整合。

  • 标签: 民间宗教市场 宗教产品 佛纸 宗教消费
  • 简介:崧泽文化时期的经济基础是玉石小商品经济。犁耕促进了集约化农业商品粮生产,用于粮食交易的石权和商品交易计数的陶筹随之出现,陶豆等陶器则可能出于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而实现了量产;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催生了艺术家阶层的诞生;核心地区与边缘地区商品生产形成产品和市场的互补。崧泽文化圈及其商品经济贸易圈为手工业和商业精英成为社会上层提供了路径,引发了社会的等级分化,使得长江流域的社会分化即复杂化开始于崧泽文化时期,明显早于其他地区。

  • 标签: 崧泽文化 商品经济 玉石贸易 石权 陶筹 量产
  • 简介:阿尼玛卿山的虫草经济经历了三个不同形态和阶段。在"散挖-行商"阶段,高海拔草原成为季节性人口争相涌入和采挖虫草的公共资源。虫草商人处于行商阶段,市场体系尚未成型;在限采·禁采阶段,草原承包制在公有制语境下有名无实,各级政府介入分肥,限制和禁止的高压行政管理未能减缓外来人口的压力。随着政府角色从利益相关者转变为社会服务者,虫草经济开始对生态移民政策发挥积极作用,虫草商人也从行商中分离出来;在契约-电商的新阶段,草原承包制全面推行,牧民获得草原收益和管护的权利。市场体系建立后,契约交易发展迅速。虫草电商的崛起加剧了虫草资源的竞争和垄断。虫草给牧民带来生计机会和草原经济的繁荣,同时也给草原生态带来巨大压力和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藏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政策设计应着重维系人类、文化和自然的连续体以促进草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虫草 文化变迁 市场 契约 经济人类学
  • 简介:独特的麒麟艺术,是樟木头客家古镇民俗文化的品牌,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樟木头麒麟艺术的起源、特色、传承发展和深远影响,以及在推动樟木头驶上现代化城市提速快道所起的效应。

  • 标签: 民俗文化 麒麟艺术 樟木头 经济发展
  • 简介:六朝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开发赵庆伟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其地理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其西、北、东顶点直抵高要、清远和惠东,大致包括广州、佛山、珠海、深圳等近三十个县、市。从便于选取材料的角度出发,本文拟取其广义。六朝时期是珠江...

  • 标签: 珠江三角 六朝时期 《南方草木状》 广州 海外贸易 《齐民要术》
  • 简介:20世纪70~80年代,金上京都城遗址及周边墓葬群出土了一批金银器,从器物的种类、样式、铭文中可以窥见金代初期古都城市的经济面貌和社会生活状况。

  • 标签: 金上京 都城 金银器 商业经济 中国 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