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古诗十九首》之四中有这样一句话:"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这里"高足"的意思就是古代的良马骏马。在古代,是以马的身高决定马的高下。《周礼·夏官·廋人》云:"马八尺以上龙,七尺以上騋,六尺以上马。"所以,古人就用高足、中足和低足来评判马的优劣,"高足"就是最好的马,且沾龙气。

  • 标签: 《古诗十九首》 高俅 大宋 夏官 中足 郊行
  • 简介:漫无边际地说大话被喻为"夸海口"。"海口"今天指内河通海的出口,其实最早指的是孔子的口。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封为至圣先师,其命相也被神化。据《太平御览》引《孝经·援神契》记载:"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意即孔子的嘴大而深,就像大海一样;孔子说的话,就像弥漫着光泽和香气。这是"海口"一词的最早出处。后世再没有圣人能跟孔子相比,"海口"一词进入民间俗语,不再专指孔子的大嘴,而是比喻说大话,同时也嘲笑"夸海口"的人居然敢拿自己跟圣人相提并论。最迟到元代,"夸海口"的讽刺含义已定型。

  • 标签: 民间俗语 至圣先师 《太平御览》 孝经 历代统治者
  • 简介:清明节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习俗也相当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那么清明节怎么从节气变成节日的呢?

  • 标签: 传统节日 清明节 节气 祭祀节日 体育活动 扫墓
  • 简介:地处甘肃陇东的庆阳地区,长做“人七”,人们一般都不外出,要期典型的农耕社会。小农经济条在家里把魂守牢。守魂的一个必不可件下的乡民,新年伊始,最祈求的少的活动内容,家家户户都要吃莫过于两件事:一五谷丰登,衣“拉魂面”。食无忧;二无病无灾,老少安拉魂面,就是当地农村逢年过节康。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待客吃的“哨子面”。

  • 标签: 燎疳 福安康 农耕社会 黄土村 打秋千 正月初七
  • 简介: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一大特点即是以农本,一年之中人们总是以农事节律基本轴心展开各相关活动。就传统上海县而言,以棉花种植周期基础,在年度时间生活上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忙闲交替节奏,即夏秋棉忙、冬春农闲。而在农忙与农闲期内,人们分别会有不同的活动要从事,从而使各项活动以农事活动核心,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年度时间轴上。

  • 标签: 乡村民众 年度时间生活 以农为本 上海县
  • 简介: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学生的语文能力完全可以从作文中反映出来。本文论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作文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好阅读课与作文课,引导与主导的关系,以及修改作文和教师批改作文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标签: 阅读与作文 引导与主导 自改与他改
  • 简介:神灵信仰具有资源供应性质,可转化为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如庙宇、巫觋、传说等。凡人成神的信仰发生过程同时伴随着资源的"首次"分配:随着信仰的确立,与该神灵有关的个体和群体将获得明确的身份定位并建立对应关系。此一过程由灵验法则、精英法则和亲属法则主导。其中,灵验法则是本质性的,信仰资源分配的第一推动力;精英法则和亲属法则将在灵验性前提下发挥作用。"首次"分配的结果并不稳定,可能持续进行"再分配"过程。

  • 标签: 信仰 资源 分配 灵验
  • 简介:浙江农村地区民间宗教的实践活动,我们提供了民间宗教在世俗化大潮中,如何通过宗教市场实现社会整合的案例。在传统民间宗教礼俗的基础上,围绕着宗教产品的生产、消费,村落内部资源实现了代际流动和阶层流动,达到了去社会分化的效果。同时,代际之间、阶层之间在宗教消费和获得面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过日子”的价值和意义,重塑了村落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实现了内部整合。

  • 标签: 民间宗教市场 宗教产品 佛纸 宗教消费
  • 简介:随着非遗保护热的升温,以及博物馆功能的拓展与延伸,这二者的相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在新的时期,如何完善博物馆的功能和职能,如何在理论体系中突破传统博物馆的思路,寻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契合的展示模式,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的话语体系,使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保护运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即江苏省非遗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面的实践,可以为国内综合性博物馆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 南京博物院
  • 简介: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简称"非遗馆")的建设需求高涨,各类型的非遗展馆孕育而生,然而质量却参差不齐。非遗馆的建设规划、设计思路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其展示内涵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的"精神层面、实践过程的"活态性"及与外部环境"文化脉络"之间的关系。以上这些特点要求非遗馆的建设思路必须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其中包括:非遗馆应如何有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如何体现非遗的实践过程和无形的精神内涵?如何设计具有较高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展示手段?如何推动非遗保护工作?上述这些问题都是非遗馆建设所需要探讨解决的难题。南京博物院非遗馆近年来的筹建与运营经验可作为实际案例进行探讨研究,国内同类博物馆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 标签: 非遗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展示规划与设计 南京博物院
  • 简介:战争博物馆作为时间性、空间性与物质性的复合体,通过表征赋予战争记忆以合法性。在为公众提供纪念、默哀空间的同时,在后战争时代一度成为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载体,战争记忆存续与传递的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批判的博物馆学与世界主义记忆建构在博物馆内部合流,富有反思精神的战争博物馆致力于超越民族-国家叙事的窠臼,转而突显在战争中被淹没的个体性记忆,并从人权角度思考战争的本质。

  • 标签: 战争 世界主义记忆 博物馆化
  • 简介:以年节和村落表演时空的落子活动,在组织者、表演者和观众的"戏乐"参与下凸显一种乡土村落的民间狂欢。在不同历史时期,落子表演的运行机制和发生过程有很大差异,表现出民间舞蹈与社会情境的密切关联。落子展演的仪式活动特性具有活动组织的秩序性、人员构成的随意性、表演要求的严格性与年节展演的娱乐性。"跑落子"活动被反复展演的目的,出于乡民群体在年节期间的仪式性庆典活动中对"戏乐"的追求,人与人、村与村的互动关系一起建构了落子活动的内在秩序。

  • 标签: 民间舞蹈 沧州落子 年节庆典 乡村艺术
  • 简介:明清两朝,由于漕运成为关系国家命脉的大事,运河两岸的庙宇建造往往都带有国家与地方共同作用的色彩。除了民间团体不断依托漕工与商贾建构新的神灵之外,皇权对水利的关注也使得他们参与到地方祭祀空间的改造中来。而民间社会也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对皇权的介入加以利用,体现了当地独有的生态、水利、皇权、官僚体系与民间社会的多元互动关系。运河沿线庙宇皇家化与地方化的过程在苏北皂河镇安澜龙王庙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据此可以进一步解读出皇权将地方神庙皇家化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以及民间将皇家庙宇加以地方化的策略与文化逻辑,这两者背后都与治水的实践和对治水的想象存在内在关联。

  • 标签: 皇家化 地方化 安澜龙王庙 运河 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