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信息权力论视角,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理解为面向信息权力争夺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战略。本文将信息权力分解为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三个权力维度,并对其测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23个"智慧城市"的信息权力进行了测度,并将之与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显示,我国城市信息权力个体差异明显,尤其表现在信息生产和信息控制方面;城市信息权力和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多种组合类型,亦可为进一步的智慧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供借鉴。根据分析结论,特别强调对于信息权力培育的重视,以及信息生产、信息获取和信息控制能力三者的协调发展。

  • 标签: 信息化 信息权力 智慧城市 城市竞争力 地缘政治
  • 简介:食物是人地关系的天然纽带。自伯克利学派开始关注食品消费研究起,食物研究在国外已属发展较成熟的领域,食物消费研究更是新近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与家庭研究、性别地理研究关联密切。食物消费主流研究很大部分关涉意义诠释和文化建构,包括文化和身份认同、意义空间塑造、味道与边界、旅游体验、地方指向等命题。食物消费研究也正在经历和吸收一些变化中的研究思潮,特别是警惕过度的"文化转向",重视有关政治地理和再物质化/物质地理的理论主张等。这种研究取向的变化及多元化趋势,作为新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缩影,正逐渐对国内食物消费地理研究产生影响。

  • 标签: 食物消费 认同 味道 再物质化
  • 简介:由于多种因素:中国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的区域差异,使我国旅游业表现出地域差异.因此本文根据三大地区的划分,着重比较了各地区的供给与需求的差异,并分析了其差异性的根源.在旅游供给的地域不平衡部分,对旅游供给的四个部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阶段与趋势、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在需求的地域不平衡部分,对国内旅游、海外旅游、出境旅游逐个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 标签: 三大地区 地域不平衡 供给 需求 策略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1950年代胶东渔场的资源保护政策,反思了中国环境史学界的"破坏——保护"取向。很多资源保护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往往伴随着高度规范性的政府权力。渔业机构为保护海参而采用了设置禁捕期、限制规格和设置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办法,这些手段并非对资源危机的回应,也不能阻止稚参的大量生产,它们旨在避开低效的生产季节、截断非法的交易链条以及占据产量最高的参场。本研究表明,环境史学者应该走出"衰败论"的怪圈,揭示隐藏在资源保护政策背后的开发秩序与利益体系。

  • 标签: 资源保护 政府权力 胶东 海参 衰败论
  • 简介: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的地位越显突出。本文以江西旅游扶贫村落车田村为研究对象,在与该村166位村民(含17位旅游经营者)对话的基础上,采用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运用SPSS工具,重点研究了受访者对旅游扶贫的权力认知问题。研究表明,受访者对直接的经济权力和心理权力认知较强,但对政治权力及社会权力的认知比较薄弱。基于此,本文借鉴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图原理,采用Vensim软件,构建了旅游扶贫背景下对贫困人口进行“赋权-限权”的内容和框架,并从经济、心理、政治与社会层面提出了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发展时的“赋权-限权”路径,以期为政府等扶贫部门在旅游扶贫事业中建构贫困人口的权力体系和获益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旅游扶贫 贫困人口 权力认知 赋权 限权
  • 简介:城市道路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许多地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但是收效甚微,关键在于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本文通过建立城市道路与人口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分析城市道路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城市道路 城市人口 非线性动力模式
  • 简介:过剩通勤是衡量城市居民职住空间组织和通勤效率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快速工业化城市中山市为例,采用2012年中山市交通调查数据,分析中山市职住空间平衡与过剩通勤状况。通过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发现,中山市居民的通勤距离、过剩通勤率(E)、通勤容量(Cu)使用率均普遍小于国内大城市和西方城市。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对中山市的通勤特征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过剩通勤各项指标与户籍、职业类型和家庭收入有显著的相关性。表现为家庭收入越高,过剩通勤率相对较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行政办公人员通勤效率较低,而产业工人通勤效率较高。非本市户籍人口通勤效率高于本市户籍人口。

  • 标签: 快速工业化 职住空间平衡 过剩通勤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