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尝试以大葱(长葱白品种)为实验材料,探讨其作为观察叶绿体、线粒体材料的可行.结果表明:大葱的葱叶可用于观察叶绿体,鳞茎的鳞片叶可用于线粒体观察,且具有实验材料供应充足、撕取表皮操作难度低、观察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大葱也是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理想材料.

  • 标签: 大葱 叶绿体 线粒体 健那绿
  • 简介:为解决常规药型罩破片群成型中存在的径向发散不足的问题,对传统的成型弹体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药型罩破片群的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最后通过靶板效应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药型罩破片群的径向发散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形成的破片群径向散布角达到18°。

  • 标签: 爆炸力学 药型罩破片群 多模战斗部 聚能装药
  • 简介:教师担负着提高高等教育的重担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应用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兴趣,鼓励学生以写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使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

  • 标签: 大学物理实验 问题 措施 创新
  • 简介:研究了铂电阻的温度-阻值之间关系,给出了铂电阻标定温度的曲线,开发了温度测量物理实验题目,丰富了大学物理设计实验内容,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

  • 标签: 铂电阻 温度测量 传感器
  • 简介:目的:针对预张力索杆体系,将构件刚度与体系判定相结合,提出分布式静不定分布式动不定的计算方法,使体系分析从“系统”层面向“构件”层面延伸。创新点:1.推导出具有广泛适应的分布式静不定公式,并证明与原有方法的内在关系。2.首次提出分布式动不定数学公式。3.给出分布式不定数的物理意义及潜在的应用。方法:该方法在平衡矩阵理论基础上,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分别求解相互正交的两类单元变形量两类节点外荷载模态;在排除整体刚体位移模态后,利用该正交,求解分布式静不定动不定。结论:1.该方法能克服已有方法中的奇异性问题,具有普遍,可适用于动定及动不定结构。2.作为结构双对称的代表,分布式静不定数可被用作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分组准则;该准则能提高二次奇异值找力法(DSVD)的效率并能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初始预应力设计可能。3.揭示分布式静不定与结构重要及结构敏感性间的关系。4.分布式动不定数可被用作节点可动性的一个基本指标。

  • 标签: 柔性结构 索杆结构 分布式不定数 初始预应力设计 找力分析 奇异值分解
  • 简介:提出了一种利用薄膜反射光谱包络线法计算光电薄膜光学常数厚度的方法。当一束光照射在基板上的介质膜上时,由于薄膜上、下界面反射光的相干,会使反射光谱的曲线有一定的波动。本文对反射光谱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计算公式,从测量曲线中的实验值得出薄膜的厚度光学常数。此种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迅速,而且易于编程处理。

  • 标签: 光电薄膜 厚度 光学常数 反射光谱
  • 简介:本文从借助实验、图像、动作、语言、新旧知识观念的内在联系五个方面,通过教学案例具体探讨物理课堂中如何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 标签: 教学情境 物理 教学有效性
  • 简介:教学的有效是所有教育者的最高追求,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大家都在说“要向45分钟要质量”,说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教学效率。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呢?对生物学科还是空白的初中生来说,课堂教学尤其重要。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专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

  • 标签: 初中生物 教学 课堂 有效性
  • 简介:以PbO,MgO,Nb2O5,TiO2为原料,采用两步固态反应法制备了纯钙钛矿相的0.92PMN-0.08PT陶瓷,并对其相的组成、微观形貌、介电性能储能性能进行了研究。在25℃,1kHz条件下,该陶瓷的相对介电常数高达27480,介电损耗tan艿仅为4%,电滞回线形状细长,剩余极化很小,可释放的能量密度达0.31J·cm-3.结果表明:室温下该陶瓷具有优良的介电储能性能。

  • 标签: PMN—PT陶瓷 介电性能 介电常数 能量密度
  • 简介:新课程实施,意味着一场全方位教学改革的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三物理教学并没有适应新课标、高考改革的变化,高三物理教学中做无用功的现象大量存在,它的存在是旧课程要求与新课程理念命题原则的差异所导至的,加强高三物理教学有效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将从有效教学涵义,高三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这两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 标签: 有效教学 学生 高三物理
  • 简介:描述了一种采用HPGe探测器γ能谱法无损测量核材料铀样品并计算样品的生产(纯化)年龄与同位素丰度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其他任何标准源或参考源,对样品的形态(固体、液体)形状没有限制,由铀样品自身所含多γ射线核素的γ能峰来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由能峰计数率、相对效率、γ射线发射概率等参数确定铀同位素的比值,由^234U与其衰变子体214Bi的活度比值计算其生产年龄。对一个铀总量约5g、^235U浓缩度约90%的24mL液体铀样品,用两套HPGe探测器分别测量不同能区范围的γ能谱:在平面型探测系统获取的低能区能谱中,用^235U的γ能峰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计算了^234U、^228Th(232U子体)与235U的相对比值;在同轴型探测系统获取的高能区能谱中,用^228Th及其子体的γ能峰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计算^238U、^214Bi与^228Th的相对比值,综合计算得到铀样品生产年龄(-32a)及铀同位素丰度,并与样品经过放化分离后,质谱法测量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生产年龄与丰度比偏差均在5%以内符合。

  • 标签: 高浓铀 铀年龄 丰度 Γ能谱 相对峰效率
  • 简介:利用632.8nm连续激光辐照以KAI-1020型IT-CCD为图像传感器的BaslerpiA1000-48gm相机,观察了CCD相机输出视频中通过光斑中心区域贯穿整个画面的均匀串扰线现象。实验发现,当成倍改变相机的积分时间时,与光斑及环境杂光亮度产生明显变化不同,串扰线宽度及亮度几乎不变。通过对IT-CCD激光光斑均匀串扰线产生机制的进一步分析,对串扰线强度与积分时间的无关进行了解释。

  • 标签: IT-CCD 激光光斑 串扰强度 积分时间
  • 简介:针对斯特林热机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存在的工质外漏现象,提出了存在密封性问题的内卡诺循环模型。然后通过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热力学理论对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了循环效率与输出功率与密封的关系。最后利用该关系探讨了影响斯特林热机性能参数的因素,并得到了密封等对性能影响的4个主要结论,对斯特林热机的研发与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斯特林热机 有限时间热力学 密封性
  • 简介:传统教学围绕“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的旧有模式打转,导致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而通过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质疑问难、引导探索,拓展知识、求异创新,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来激发、培养、强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应为新形势的客观需求.

  • 标签: 中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 简介:对真空康普顿探测器灵敏度构成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影响探测器能量响应的关键因素。使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比分析了这些关键因素对探测器能量响应平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射极的材料及厚度是决定能量响应的最重要因素,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发射极,探测器能量响应曲线差异较大,对于高Z材料,厚度10μm量级与100μm量级,探测器能量响应曲线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前窗是影响探测器能量响应的次重要因素,前窗材料的种类对能量响应影响的分散小于10%,而前窗材料厚度对探测器能量响应影响较大;后窗对能量响应影响的分散小于5%;衰减物质使探测器对低能(〈0.4MeV)γ射线的灵敏度衰减较大,主要用来调整探测器对低能γ射线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

  • 标签: 康普顿探测器 能量响应平坦 发射极 蒙特卡罗方法
  • 简介:采用第一原理方法从原子尺度研究了SrTiO_3缓冲层对Pt/PbTiO_3/Pt铁电电容的极化强度稳定性的影响。针对PbOTiO_22种不同终端表面的PbTiO_3铁电电容,在Pt与PbTiO_3的下界面处逐层引入SrTiO_3缓冲层,研究了PbTiO_3薄膜极化性质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引入SrTiO_3缓冲层会不同程度地破坏PbTiO_3薄膜的极化对称,使指向上表面的极化状态更为稳定,这对于要求双稳极化状态的铁电存储器是不利的。

  • 标签: 铁电薄膜 缓冲层 界面 极化对称性破缺
  • 简介:元素化合物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目标,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忽视了过程体验与情感态度等目标达成。本文拟通过“铁盐亚铁盐”一课内容的教学为例,探讨在课堂上建构知识体系过程中如何融入化学理论,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加强化学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较高的层次上把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的学科素养。

  • 标签: 问题驱动 实验探究 过程诊断 知识建构
  • 简介:在康普顿电流电导率相同的条件下,分别采用高频近似模型入射-出射波模型对早期高空核电磁脉冲场进行一维计算,得到了地面上电场峰值的分布图以及爆心下方、空间某测试点的电场分量波形比对图。分析表明,计算结果符合对早期高空核电磁脉冲的规律认识,同时两种方法得到的电场峰值、上升沿、脉宽、下降沿以及整体形状差异很小,说明两者均适用于早期高空核电磁脉冲场的计算。比较而言,高频近似模型的理论来源清晰、方程形式简单,便于求解,所以在实际研究中大多采用该模型。

  • 标签: 早期高空核电磁脉冲 高频近似模型 入射-出射波模型
  • 简介:目的:目前基于知识工程的设计过程自动化领域有一个缺陷,即缺乏一个语法、语义、公理完善的过程模型表示技术以便在不同平台之间共享,从而实现互操作。研究期望通过两个关键步骤来实现设计过程自动化。方法:1.对非规范化建模方法进行分析对比(表1);2.分析过程建模技术应该满足的功能,细化成不同的要点对不规范的建模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分析可以表示不同设计分解特征的规范建模技术。结论:1.明确了设计过程自动化的两个关键步骤:(1)非规范化地获取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点,(2)将非规范化模型映射为规范化表示;2.分析得出表示不同设计分解特征的规范化表示方法技术(表2);3.根据分析结果,可以选择最优的非规范化规范化建模方法,从而支持设计过程自动化。

  • 标签: 基于知识的工程 设计自动化 过程模型 规范化表示 过程自动化
  • 简介:目的:研究高温热开裂后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能渗透的量化变化规律。创新点:1.相比于传统液体稳态流渗透率测试法耗时多的缺点,本文通过氮气渗透方式,可快速获得低渗透率岩样的稳态流渗透率;2.从裂隙体积变化角度,分析不同温度热开裂红砂岩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各裂隙发展阶段,讨论其与渗透演化的关系。方法:1.通过纵波波速测试带渗透实时监测的三轴压缩试验等手段,获得热处理后红纱岩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1表2)、不同围压下的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轴向应变.体变关系曲线以及渗透率变化曲线(图4图8);2.通过理论分析计算,获得轴向应变与裂隙体变的关系曲线(图9),分析裂隙演化5个阶段中渗透率的演化规律。结论:1.由20到200℃,红砂岩原生孔隙裂隙发生闭合,增加了试样密实度,并引起强度弹模的提高以及初始渗透率的降低;从200到600℃,红砂岩内部结构逐渐劣化,导致强度弹模降低,峰值应变初始渗透率提高;2.加载过程中试样渗透率随裂隙的演化而变化,裂隙演化可分为压密、线弹性变形、裂隙稳定发展、宏观剪切破坏应变软化5个阶段。这5个阶段中渗透率变化趋势不同;3.当受热温度继续增大至800℃时,红砂岩出现严重的裂纹致使其破坏。

  • 标签: 热处理 红砂岩 三轴压缩试验 力学性能 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