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个数都有较大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特色相协调。

  • 标签: 新地震区划图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
  • 简介: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清徐境内交城断裂带、地裂缝以及地貌分形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地裂缝、断裂以及地貌之间内在联系,并对清徐地裂缝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分形特征 地裂缝 分维 活动断裂 地貌
  • 简介:80年代中期以来地震分形研究在中国兴起,并发展为一个十分活跃科学分支。本文综述了近年中国地震分形研究概况,及取得重要进展,并提出了急需解决主要问题。

  • 标签: 地震 分形 中国
  • 简介: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破坏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我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社会文明进一步提高,更加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环境和安全生存空间。为此,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地震应急反应综合能力,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至最小,对社会影响降至最低。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是由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地震部门综合协调,以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为主,联合各灾种管理部门和包括志愿者在内其他救援力量,实施地震应急救援,相互支援、分工协作综合应急救援协调系统。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快速、有序、高效、恰当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有效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减少地震损失,是该体系中重要基础工作,是我省“十一五”期间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工作内容。

  • 标签: 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预案 社会动员
  • 简介:纵观社会发展历史,人类总是与各种灾害相伴相随。从某种意义来说,灾害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因素之一。人类不断应对各种灾害过程,也是社会发展过程。面对各种灾害,人类从被动接受,到积极防御,再到法制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也因此体现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 标签: 社会管理 防震减灾 人类社会发展 法治 强化 法制管理
  • 简介:在假设临汾台水准出现2次巨幅形变异常为断裂错动情况下,笔者基于矩形断层位错模型模拟了罗云山断裂(土门-峪里段)错动所引起垂直形变场分布,并通过D-InSAR技术对研究区域内地面形变场进行了实测.分析结果表明:①从理论上讲,罗云山断裂(土门-峪里段)错动是可以产生长轴与断裂走向平行椭圆状变形区域,其中,位于断裂上盘区域中心变形量最大,变形量向外围逐渐衰减为零;2次错动导致变形波及范围分别约为长轴18km和26km,短轴12km和17km;显著变形幅度分别约为1-3mm和4-14mm.②而同期D-InSAR实测形变场显示,临汾台水准出现2次巨幅异常期间,研究区域内未发现与断裂走向一致连续变形区域,仅在盆地内部存在可能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导致地面沉降,其变形范围约为10-12mm和1-5mm.③实测形变场与理论形变场在变形区域和变形幅度上均不一致,说明断裂活动不是临汾台水准出现2次巨幅形变主要原因,可能为断裂上盘土层点局部变形所致.④通过断层位错模型理论模拟与D-InSAR技术实际监测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确定临汾台跨断层水准出现2次巨幅形变异常性质,可为重大水准异常核实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临汾水准 巨幅形变 断层位错模型 异常性质判定
  • 简介:本文提出了地壳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与岩层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三种形式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真正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机制与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规律与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主要原因。

  • 标签: 地壳构造运动 均衡差应力 地球
  • 简介:笔者在丽江市古城区地震局查阅到1份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统计表,表中详细记录了死亡人员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情况。通过对上述资料分析,可得出本次地震死亡人员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特征。同时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丽江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具有普遍一般特征,也具有云南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特点。本文研究成果,对认识未来云南大震人员伤亡特征、开展精细化人性化应急处置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地震死亡 社会学特征 应急处置 丽江地震
  • 简介:本文通过叙述“11.26”地震谣传事件形成及其在当地党委、政府有力指挥下,迅速予以平息,确保社会安定稳定。闸述了产生地震谣传事件主要原因以及由此引发深思若干问题:

  • 标签: 平息地震谣传
  • 简介:本文将20世纪全球强震活动划分为7个活动期,以国内中强以上地震同期活动资料进行比较,对未来国内强震活动趋势作出中期统计概率预测,似乎可以作为一个较为有力判据。

  • 标签: 历史类比法 概率预测 强震活动
  • 简介: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道路、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及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基本情况,并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基础上,对灾区震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灾区房屋类别与破坏情况以及生命线系统与各行业受损情况。通过分析此次地震灾害特点,指出了灾区在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大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科学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提高农牧民抗震设防意识,加强农牧区房屋建筑指导和监管等建议,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 标签: 尼泊尔8.1级地震 西藏地区 地震考察 震害特征
  • 简介:本文收集了1991年之后我国西部地区71个地震烈度等震线资料,并以此对1918—1989年间176次地震烈度资料进行了补充,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区和川藏区2个统计单元内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显著不同,应作为不同分区对待。同时与其他研究者给出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结果合理可靠,体现了近、远场地震烈度分布特点,适合于该地区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

  • 标签: 西部地区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 简介:为了获得震源地下破裂尺度与震级经验关系,搜集了12个中国西部地区强震震源反演获得地下破裂尺度,并且与通过余震分布获得破裂尺度进行比较,得到了反演获得震源破裂尺度小于据余震分布得到破裂尺度结论;并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建立了震源破裂尺度L与面波震级MS经验关系式:lgL=0.635Ms-2.8084;δ(lgL=0.64);本文经验关系在震级较小时与Wells等(1994)经验关系较为接近,在震级较大时与龙锋等(2006)建立中国华北地区经验关系接近。将本文经验关系与冉洪流(2011)建立中国西部地区走滑断层地表破裂尺度与震级经验关系进行比较,验证了地表破裂尺度比震源地下破裂尺度小结论。通过各种比较,本文提出了需要更多反演地下破裂尺度数据来得到更为准确经验关系建议。

  • 标签: 地下破裂尺度 震级 经验关系 西部地区
  • 简介:本文根据冕宁县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和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结果,对未来地震引起经济损失进行了预测,并对地震后可能引起社会经济影响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地震经济损失预测 社会经济影响
  • 简介: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发生离今天整整400年了,本文介绍了当时社会环境和震感情况,并首次研究了当时人口状况,探讨了可能的人员伤亡情况。

  • 标签: 明朝 社会 地震 伤亡
  • 简介:将1次大地震后相继出现6级地震缺震或连发与下次大地震事件连续过程称为关联序列.分别对中国大陆及邻区近百年来69次浅源大地震前出现6级地震缺震、连发异常图像结构特点,各类序列时程、时空分布及出现概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53次震例关联序列,包含超过1次6级缺震及连发2-4元序列,均在0.5~2年内完成,因此在大地震预测中,对大地震前出现6级地震缺震、连发关联序列类型与特征及时识别,可能作为一种新判定依据.

  • 标签: 6级地震缺震 连发 关联序列 大地震预测
  • 简介:介绍了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对中国西藏定结县房屋破坏特征,分析了定结县各类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该地区房屋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 震害特征 西藏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 标签: 台湾海峡 强震 地震大形势 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