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福建省地震局承建的重点项目,福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在四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一条经验总结起来就是:抓住机遇、严格管理、探索提高,促进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这不仅体现在项目的申请立项中,更体现在项目的具体建设实践中,这对“十一五”项目立项和管理的思路将起到启发作用。

  • 标签: 抓住机遇 严格管理 探索提高 项目建设 经验
  • 简介:地震现场的通讯环境极为复杂,公共的网络接入模式在地震时往往很难保证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文件传输和视频通信。本文根据地震带来的破坏程度的不同,针对地震现场的具体通信情况,以及地震应急工作中现场网络通信的需求,提出多项确保地震现场局域网络和后方指挥中心之间通信畅通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地震应急 现场 网络传输
  • 简介:福建减灾十年(1989-1999)正处在我省地震活动十分活跃的时期,共发生4.0级以上地震16次,其中有6次地震造成了地震灾害,使我省经济损失达2.6亿元,人员伤亡412人,并对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文章分析了本省地震活动特点与灾害特征,分析了造成本省地震灾害的主要因素和地震灾害不十分严重的原因。在福建减灾十年中,省地震部门坚持以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政府减灾职能,走综合防震减灾道路;认真抓好观测数据高质量产出,各类信息处理与综合分析,震后快速应急三个环节;积极实施全省综合防御地震灾害体系建设,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已经在全国综合防震减灾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工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正式投入观测的全省数字化地震台网;同时加快了法制建设步伐,坚持不懈进行地震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这些措施对减轻福建十年震灾害取得显著收益。为了减轻我省下世纪地震灾害,提出几个值得重视的向题,防患于未然。全省地震前兆台网必须彻底改造,建设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数字化前兆台网,引入新的观测系统,以期捕捉未来中强以上地震的前兆信息;关注未来城市地震灾害向题,应该开展城市地震灾害环境调查与研究;加强管理,对地震烈度

  • 标签: 福建减灾 地震 回顾 值得重视
  • 简介:通过对长沙地震台763震仪的调试与使用,发现本台763震仪的干扰与摆的调试水平和接头的防潮处理有很大的相关性,提出了减少763干扰的方法和步骤。

  • 标签: 干扰 拾震器 行飘
  • 简介: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清徐境内交城断裂带、裂缝以及地貌的分形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裂缝、断裂以及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清徐裂缝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分形特征 地裂缝 分维 活动断裂 地貌
  • 简介:按照中国大陆边界的划分方案,使用Mapsis软件选取了1900年以来Ms6.0级以上地震资料。使用数学中19阶多项式非线性函数建模,模型中的参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取。对地震资料进行最佳逼近拟合,并递推未来1~2年时间尺度预测。在此引用了一种数学方法来描述中国大陆区的地震趋势规律。

  • 标签: 中国大陆 地震区 地震趋势 数学建模
  • 简介:2014年11月15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发生MS4.7震,震源深度10km。在震中附近200km以内,甘肃省地震局共安装架设有14台各类形变观测仪器。本文通过对这些形变观测仪产出的分钟值观测资料做小波分析发现,在地震前1个月内共有11台(套)形变观测仪记录到了异常变化。其中:SSY、TJ、DSQ、SSQ型观测仪记录到异常的同步性非常好;CZB型观测仪记录到的异常比较乱,没有固定的规律。通过对这些异常变化的总结能够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

  • 标签: 景泰Ms4.7地震 小波分析 定点形变 异常变化
  • 简介:在进行长输埋管道振动台试验的过程中,针对数据信息的采集量测以及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研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管.土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内容包括埋管道结构纵、横向在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及受力变形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主观测断面及辅助观测断面的位置及观测断面上传感器布置的位置,在满足基本信息采集要求的前提下,对可供采用的信息采集通道进行了优化分配,由此确定本次试验的观测断面以及传感器的具体测量部位与数目。成果对试验获得成功起到了保障作用,可为同类试验提供参考。

  • 标签: 埋地管道 振动台试验 传感器位置
  • 简介:本文根据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1),结合梯度法分析能够很好的表现细微变化部分特征的优点,计算和绘制了1900-2010年期间间隔5年的全球地磁场水平分量H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分析其时空分布,各磁异常中心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磁场的各个异常中心位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变化,主要以西漂为主,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区水平分量梯度异常中心点强度值变化最大.

  • 标签: IGRF11 水平分量 梯度 全球变化
  • 简介:对福建地区5个台站5套倾斜仪10年的资料,统一用调和分析、差分分析、卡尔曼滤波和最大相关系数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处理,提取异常信息,统计分析对该地区有意义Ms5级以上地震的关系,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是:倾斜固体潮M2波γ因子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46%(P=54%),差分分析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23%(P=42%),卡尔曼滤波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30%(P=34%),最大相关系数分析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19%(P=37%)。

  • 标签: 地倾斜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 简介:2014年10月7日云南省景谷县发生了Ms6.6级地震,震中附近出现了-系列的裂缝.本文通过对这些裂缝的实地调查,结合震源机制、余震分布、烈度分布等其它信息,综合分析探讨了这些裂缝的成因.结果显示,这些裂缝都是斜坡在地震的震动影响下,由于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深入讨论了不同裂缝的形成机制和模型,为以后甄别裂缝成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 标签: 景谷地震 地裂缝 成因分析
  • 简介:本文讨论了山东地区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利用地震图象论证了目前所出现空区的真实性。结合水准测量和地震活动参数b值以及小震群活动等资料,认为目前所形成的空区已发展到晚期阶段。

  • 标签: 地震空区 地震活动图象 孕震空区 震群 山东
  • 简介:在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w7.8震中,北东一北东东向科科仁古断裂水平右旋位移量最大,为10-12m;北北西一近南北向帕帕提断裂垂直位移量最大,达到5—6m。对直接坐落在这2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或变形带之上的建筑物的破坏现场调查表明,尽管房屋出现歪斜,但上部主体部分基本完整,没有出现倒塌或部分倒塌现象,避免了人员伤亡。在无法回避活动断裂及其大震危险性的情况下,隔震系统的广泛采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此次地震触发了数万个滑坡体,最大滑坡体可达数百万立方米。对沃罗村北边2处边坡失稳地带的考察结果表明,针对该地至少从2个方面进行了考虑和处置:一是在选址上,避开了突出山嘴等高陡坡地带;二是在房屋正对的山坡地带,种植或保护了茂密的树木,这既增加了山体的稳定性,又可以在地震中有效减缓崩塌的石块对房屋的冲击。对比中国中东部一些大震,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中触目惊心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即使在人口密度与滑坡规模上存在明显不同,对新西兰凯库拉地震灾害现场的考察结果,还是在如何有效抵御地震灾害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 标签: 凯库拉地震 地震灾害防御 地表破裂带 地震滑坡
  • 简介:地震发生后,强震动观测台网可以获取灾区分布式台站位置的强震动记录,通过基于这些强震动记录得到的地震动参数可以快速评估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以迅速判定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尤其是地震极震区的分布范围,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并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物资等提供依据,以保证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到达极震区展开搜救工作,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介绍了国内外7种地震仪器的烈度计算方法,基于四川九寨沟M7.0级地震获取的强震动记录,对这7种方法的计算烈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方法计算的仪器烈度与宏观烈度的差值均在1度误差范围以内,均显示了良好的实用性,且行业标准法和综合判别法两者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

  • 标签: 九寨沟地震 仪器烈度 烈度算法 加速度反应谱
  • 简介:瑞雷面波在填海造强夯效果检测中,较常规静力学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检测的人工地震勘测方法。本文以漳州后石电厂填海造的强夯效果检测为例,给出瑞雷面波检测方法在强夯效果检测应用的技术途径、技术方案,并对检测效果进行分析

  • 标签: 瑞雷面波 瑞雷波速 强夯检测 承载力基本值 地基变形模量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的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的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的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的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的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主要对ZD8B与ZD-8电仪在观测的精度及稳定性、动态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地电仪观测资料可作为地震预报的可靠依据之一。

  • 标签: ZDSB地电仪 性能指标 观测精度
  • 简介:合理选择本构模型是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PLAXIS2D软件的土工实验模拟功能分别对4种常用的岩土本构模型——线弹性模型、摩尔库伦模型、土体硬化模型和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在往复荷载下的理论滞回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选择不同本构模型对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同本构模型中各参数的变化对场地动力计算结果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为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如何选择本构模型和合理判断数值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岩土本构模型 土工试验模拟 动力分析 参数敏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