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静水压力对抗滑移稳定性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河道和水库两岸常会发现因河道或水库水位的交替消长而发生岸边的滑移与坍塌,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发现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外邻水水位的消长以及体节理裂缝内水位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水位在不同变化情况下边稳定性的定量分析,结合不同实际场景,讨论了外邻水和节理裂缝内充水这两种情况对稳定性影响大小的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外邻水水位的上涨会增大的抗滑移稳定性;而体节理裂缝内水位的上涨会减小的抗滑移稳定性,并定量对比了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 标签: 静水压力 岩体边坡 抗滑移稳定性
  • 简介:通过厚层基材喷射技术在苏南地区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介绍其施工技术及流程,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厚层基材喷射 边坡治理 苏南
  • 简介:本文分别介绍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种植这两种传统的裸露修复技术,以及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两种常用的新型裸露生态修复技术,并阐述了它们生态修复的特点。在北京门头沟军庄某废弃石灰石采石场内的裸露,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态修复试验,根据坡坡度、表面破碎程度等不同特性,分别采用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和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四种生态修复技术,并得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成果。在试验结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这几种在北京地区常用的修复技术的适宜性和经济性。

  • 标签: 裸露岩质边坡 传统生态修复技术 新型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试验
  • 简介:针对目前边变形监测数据事理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简洁、直观、信息量大的变形位移轨迹图,较好地将变形时段、变形量、变形方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标签: 边坡 变形 测点 测点平面位移图
  • 简介:本文以三峡库区巴东县太矶头滑坡整治工程为对象,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法(FEM),模拟抗滑桩在中的与土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对设抗滑桩前后滑坡的应力分析,探讨桩土共同作用的一些规律,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并对抗滑治理效果进行分析。

  • 标签: 有限元法(FEM) 抗滑桩 应力 桩土共同作用 抗滑治理效果
  • 简介:通过对安徽舒城查湾地区“大别群未分部分”的各种界面关系、包特征及岩石化学等的观察研究,发现该“部分”实属燕山期沿磨子潭断裂上侵的Ⅰ型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并认为这一事实的区域地质意义有:侵入前的磨子潭断裂可能沿125°方向延至官庄,查湾可能为目前“大别群”与“芦镇关群”①的界线。

  • 标签: 查湾岩体 大别群未分部分 磨子潭断裂 安徽西部
  • 简介:在收集某勘查和岩土试验等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地论述了的空间形态、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探讨了的形成机制,并对边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最后根据的环境地质特点提出防治措施。

  • 标签: 边坡 稳定性分析 防治措施 达县
  • 简介:主要介绍皖南山区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支撑渗沟、喷射混凝土锚杆、浆砌片石护面墙等方法联合加固公路深路堑的成功经验.

  • 标签: 护坡 支撑渗沟 锚杆 喷射混凝土
  • 简介:旌德体位于江南地块的东段,本文对旌德及其中发现的捕虏的地质特征以及捕虏的含矿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认为其成因和岩浆热液作用有关,为矽卡型矿床;并对捕虏发现的找矿意义进行了说明。

  • 标签: 旌德岩体 捕虏体 钨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意义
  • 简介:2012年7.21特大暴雨期间,香山街道公主坟15号院出现垮塌并造成了破坏,亟需治理。本文介绍了该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的变形情况及影响因素并确定了的破坏模式,并选用瑞典圆弧法评价了的稳定性。根据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于土质防治的新型支挡加固措施一格构锚固工程,并辅以挡土墙工程及绿化工程,作为治理的工程措施。

  • 标签: 边坡 变形破坏 稳定性 瑞典圆弧法 防治工程 格构锚固
  • 简介:京承高速公路的密云沙峪沟—北京市界段位于地质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全线桥隧工程比例高,工程多为深挖高填路段,路基挖方的稳定性问题十分突出。在施工阶段进行了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及现场试验,运用工程体质量RMR分类法和赤平极射投影法评价的稳定性,为优选道路边加固方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经施工实践证明,其建议效果良好。

  • 标签: 公路高边坡 岩体质量RMR分类法和赤平极射投影法 坡体稳定性评价
  • 简介:雷州半岛南部田洋、九斗洋及青桐洋的英峰岭等陆相中心式喷发的火山碎屑中,分布有大量的二辉橄榄.根据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包来源于上地幔,其成因既有原始地幔,亦有上地幔经部分熔融出玄武岩浆后的难熔固相残留物,被火山喷发携带至地表.

  • 标签: 二辉橄榄岩包体 上地幔 火山喷发 雷州半岛
  • 简介: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深路堑高多,切引发工程滑坡对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影响巨大。结合铜汤路工程实践,阐述山区高速公路高稳定性勘察评价方法,并建议采取综合防护措施,特别是以植物防护为主,结合工程防护的设计理念,确保安全稳定,还大大改善了山区公路景观。

  • 标签: 高边坡 结构类型划分 稳定性评价方法
  • 简介:松潘-甘孜造山带在燕山期经历了陆内俯冲是1:25万甘孜县幅区调中取得的重要认识.本文通过对甘洛沟的时空分布、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该与区内其它燕山期存在显著区别,它是在燕山期陆内俯冲动力学背景下的岩石圈事件--下地壳拆沉的产物.

  • 标签: 陆内俯冲 拆沉作用 燕山期 松潘-甘孜造山带 时空分布 成因
  • 简介:昌都地区位于“三江”成矿带中段,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具良好成矿潜力,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地。夏雅为中生代侵入,以枝、脉等形式产出,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高Si02、K2O+Na2O,低A1203、Ti02、Fe2O,+FeO、MgO、CaO特点。Rittmann指数平均2.22,K2O含量高于Na2O,属钙碱性系。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REE平均252.18xl0'2Ce/2Y平均7.44,(La/Yb)?平均22.33,属轻稀土富集型。SEu平均0.42,铕亏损显著。夏雅锶同位素初始值和TiO2含量与大陆地壳值相近,是造山期后环境下由上地壳物质重熔融形成的A型花岗岩。夏雅具富F,B,W,Sn含矿特征。富F,B挥发份对稀有金属元素具亲和性,使W,Sn等元素首先进入富挥发份熔中,挥发份的强解聚特性促使富氟花岗岩衆发生液态不混溶作用,使富挥发份熔与母岩浆分离。含稀有金属熔体长距离的迁移利于W,Sn富集成矿。通过对夏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结合矿区地质条件,初步探讨夏雅富氟、硼花岗岩类成矿作用。

  • 标签: 昌都 夏雅岩体 富氟 硼花岗岩 成矿作用
  • 简介:艾丁克罗赛体位于著名的喀拉通克-南马克苏特铜镍成矿中基性岩带的中部,产于那林卡拉-吉木乃二叠纪叠加型陆相断陷火山盆地,形成于海西晚期后碰撞造山的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区域成矿条件十分有利.通过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它属于与铜镍成矿有关的,并经历了较好的深部岩浆分异作用.其铜镍硫化物矿浆熔离作用强度虽比喀拉通克含矿相对偏弱一些,但是仍具有形成比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相对贫化一些的块状硫化物铜镍矿体的成矿条件,而且不排除在其它地区更晚期的隐伏体形成较好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可能性.

  • 标签: 成矿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隐伏岩体 分异作用 后碰撞 块状硫化物
  • 简介:新疆哈密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地表分南北两个,深部可能连为一,可划分为两个侵入期、四个岩相.第一侵入期构成的主体部分,分异良好,由重力结晶分异形成自橄揽岩相、橄榄辉长岩相向含石英苏长辉长岩相的分异趋势,基性程度依次降低.岩浆多次贯入使得纵向上橄榄岩相和橄榄辉长岩相重复出现.第二侵入期辉长苏长岩相分异程度低,性稳定,为岩浆快速冷凝的产物.岩浆属于拉斑玄武系列,发生过金属硫化物熔离,有利于铜镍硫化物成矿.

  • 标签: 二红洼 镁铁-超镁铁岩 分异趋势 重力结晶分异作用 岩浆多次贯入
  • 简介: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承担的《安徽省怀宁县总铺地区铜多金属矿预查》项目是2010年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本次工作在怀宁县总铺地区开展地质、物探等勘查工作,目的是寻找与三叠系中统月山组有关的矽卡型铜多金属矿体。本文通过对勘查区地质、物探、钻探资料的综合研究,从总铺地区的重磁场特征、特征及钻探验证情况来阐述总铺与大龙山岩接触带特征,同时结合已知矿(化)点特征来分析其找矿指示意义。

  • 标签: 总铺岩体 大龙山岩体 接触带特征 指示意义
  • 简介: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库布苏南以花岗闪长为主,岩石具似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具富SiO2(64.24%~67.75%)、低Al2O3(16.06%~22.00%)、富Na2O+K2O(7.03%~7.50%)特征,且Na2O〉K2O,标准矿物中出现刚玉分子,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型.较低的DI(69.49~76.62)、FL(64.32~71.56)和MF(69.58~76.00),表明具有壳-幔混合作用的特征.结合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分析,体形成于卡拉麦里造山带的大陆主碰撞后初始拉张阶段[(300±10)Ma],属后碰撞花岗岩,它是幔源岩浆在壳下和壳内不同深度上发生垫托,壳幔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熔、混合和交换的产物.

  • 标签: 东准噶尔 卡拉麦里 库布苏南花岗岩 岩石化学 地质意义
  • 简介:东秦岭大别山段矿化中酸性小集中分布在秦岭钼(钨)成矿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钼(钨)矿带之一。矿化中酸性小多是受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式杂。形成环境从浅成—超浅成—深成相,Mo元素丰度由高—低,分为浅成—超浅成斑岩钼(铜)矿化、中—深成斑岩—矽卡型钼(钨、铜)矿化和浅成斑岩型钼矿化三种类型。小主导的钼(铜)矿床具有明显的金属(元素)或矿物组份分带,表现为各带间金属元素含量递变及不同矿物组合按序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

  • 标签: 中酸性小岩体 矿化 成矿规律 东秦岭大别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