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SaihRawl油田(阿曼)的Shuaiba石灰岩储层是一个几乎无断层的大面积低起伏构造。渗透率较低(1-10mD),受基质控制。储层含有约90×10^6m^3的轻质油(35°API),油柱高度一般为15-30m。油田的工业生产始于油田有效引进水平井技术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此时距它的发现已有二十年。如今,油田的面积注水开发中运用了每口井拥有7口分支井的多侧向注水技术。单井在储层中钻穿的裸眼总长度已达11km。迄今,钻穿的生产井的裸眼长度是166km,注水井的裸眼长度是107km。有着167口水平分支井,原油生产水平达到9000m^3/d(60000bbl/d)。原始开发井与其注水分支井之间的井距原先是250m,现已逐渐缩短为60m,但还是符合经济标准。在2000-2001年间,为找到短期和长期意义上的更长远的开发目标,油田回顾了自身的开发历史。在油田内,运用一系列的油藏管理新方法来预测储层对不同开发方案的反应效果。为检测这些开发方案和广泛收集数据,确定出一块监测区,最后开展实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此次回顾制定了短期和中短期开发活动的投资组合方案,包括加密钻井至井距为40m和在现有的注水井间补钻注水分支井;还识别出油田冀部的开发地区的上盘(油柱下部的15m);以后将对鱼骨结构式的侧向钻井以及将水反注入现有生产井的措施进行试验,其间计划将波及优化方法,如封水法及再次增产措施法的目标定为采收率达到50%。

  • 标签: 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 多侧向 注水开发 侧向井 分支井
  • 简介:伦诺克斯油田位于英国东爱尔兰海盆地内,该油田的生产井均为水平井,并且用多侧向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潜力早已得到公认。采用这种开发方式所面临的挑战是没法对付亏空补偿,同时尽可能减少气体向采油井的早期突进。采用扇形侧向水平井开采结果,使全油田增加了4.9%原油可采储量和约63%原油生产能力。

  • 标签: 伦诺克斯油田 扇形侧向水平井 采收率 生产能力 开发方式
  • 简介:为建立类似的白垩系储层的露头模型,沿墨西哥北部一条长5kin、近似连续、按倾向定向的横断面,绘制了罕见的阿尔布阶进积台地边缘斜坡露头的剖面。研究区位于埃尔塞德拉尔(ElCedral),分布在泥质马弗里克(Maverick)陆棚内盆地周边德弗尔斯河(DevilsRiver)粒状灰岩带的西部边缘。在研究区的拉斯皮拉斯(LasPilas)组中识别出了4个比较完整的斜坡沉积体和相邻的两个斜坡沉积体的一部分。拉斯皮拉斯斜坡沉积体呈复杂的S形一倾斜几何形态,纵向起伏幅度为40-60m,前积层倾角8~15°,倾向延伸l~2km。在其内部,斜坡沉积体的前积层含有厚层-巨厚层、S形-倾斜形的透镜体,它们在东南方向上呈叠合的向海阶进模式。拉斯皮拉斯斜坡沉积体的顶积层、前积层以及底积层主要由粒状灰岩和富含颗粒物的泥粒灰岩构成。主要的颗粒类型是包壳颗粒,其次是大量的微晶软体动物碎片和内碎屑。孔隙度以溶模孔隙为主,但原始粒间孔也比较常见。灰质砂岩沿着斜坡的高能顶积层被簸选、包壳和微晶化,然后向海输送到破波点,在那里它们以间歇性的颗粒流或块体流的形式汇集到陡峭的斜坡前缘。决定着斜坡沉积体轮廓的主边界面很可能代表了阶段性沉积间断和界面的废弃,它们有可能发生在沉积地点沿着浅滩边缘侧向变化的过程中。拉斯皮拉斯斜坡沉积体的结构和组成为地下类似的储层对比提供了直观的资料,如波斯湾阿普特阶舒艾巴组(Shuaiba)[布哈萨(BuHasa)油田]和森诺曼阶米什里夫(Mishrif)组[例如乌姆阿达尔赫(UmmAdalkh)油田)]。

  • 标签: 碳酸盐岩储层 侧向加积 头模型 白垩系 墨西哥 灰岩
  • 简介:本文根据不同矿石沥青铀矿U^4+/u^6+的比值,成岩、成矿年龄等实事提出了砂岩铀矿由深源铀矿与天水再造铀矿两部分组成。认识到砂岩、煤岩、泥岩铀矿初始阶段为“三位一体”,后来再造富集、分离,最后阐明了“三位一体再造富集”模式的找矿方法。

  • 标签: 三位一体再造富集 烃碱流体 热沉积 同生构造 再造成矿 矿胎层
  • 简介:花岗岩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 标签: 花岗岩型铀矿 成矿规律 成矿远景 华南 区域地质背景 集中分布
  • 简介:交点铀矿是粤北地区,特别是下庄铀矿田的重要铀成矿类型,其储量约占矿田总储量的%。但多年来对交点铀矿类型,中基性岩脉的有关称谓,反接与截接以及截接铀矿的存在等问题,提法不一致,称谓不确切。通过参加“广东省翁源县中洞——单竹坑地区铀资源评价”项目工作,对上述问题,参阅部份有关文献资料,有些思考,提出些认识和看法,共同讨论。

  • 标签: 交点 粤北地区 成矿类型 基性岩脉 资源评价 文献资料
  • 简介:接触变质天然气是无机成因气的一种重要类型。研究区闪长岩体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为一高地热梯度和低压变质带。强烈的岩浆--流体与转岩发生矽卡岩化以及白云质大理岩的分解反应,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接触变质反应程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随着距离岩体越远而减弱变小。不同部位接触变质反应和脱碳模式不同。这种类型的无机成因气在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尤其盆地中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即位于地下浅部的中小型侵入体,附近发

  • 标签: 接触变质作用 天然气 形成机制 类型 成因
  • 简介:公婆泉盆地由多个凹陷和凸起组成。作为主要找矿目的层的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可分为2个层序,其中Ⅱ层序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色泥质建造,不利于层间氧化带发育,I层序为温湿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含煤碎屑岩建造,是工作区的主要找矿层段。目的层形成之后至今,区内构造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使各凹陷基本继承了目的层形成时期的地下水补一径一排体系。通过铀成矿条件对比及综合分析,认为公婆泉盆地南缘不具备形成规模较大的层问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的良好条件,且不同地段成矿条件各异。

  • 标签: 公婆泉盆地南缘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综合分析
  • 简介:论述了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找矿目的层、古气候、地下水动力和水文地球化学、铀源、后生蚀变及铀矿化显示等7个方面地浸砂岩铀矿选盆、选区评价准则,供铀矿地质工作者讨论和参考,并不断加以完善。

  • 标签: 地浸砂岩型铀矿 选盆选区 中新生代 地质构造 评价准则
  • 简介:重点分析大南湖凹陷中、下侏罗统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特征、厚度及埋深,引入“砂泥比”和“砾岩百分含量”概念,指出沉积物源区。分析砂体的厚度及空间展布,研究砂体后生氧化特点,指出该凹陷东部西山窑组含煤岩系存在厚度大、延伸稳定的氧化带。认为矿化与后生氧化作用关系密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 标签: 砂岩型铀矿 成矿分析 凹陷 吐哈盆地 南湖 古地理特征
  • 简介:本文介绍了可地浸砂岩铀矿勘查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系列,综述了不同找矿阶段所采用的物化探方法及所解决的问题,并对找矿方法的组合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勘查
  • 简介:简要论述了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的分类及分布特征。根据地层油气藏与不整合面的关系首次提出“不整合体”的概念。分析了不整合体对不同类型地层油气藏作用的差异性,建立了不同的成藏模式。探讨了地层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指出浮力是地层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的突然释放是油气幕式运聚的触发机制、地层油气藏的成藏过程表现为具幕式特征的相对连续过程。

  • 标签: 成藏模式 济阳坳陷 油气藏 地层型 分布特征 不整合面
  • 简介:论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中下侏罗统地层不同级别构造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了盆地地球动力学演化、不同级别构造与砂岩铀成矿的关系。指出早中侏罗世稳定的板内伸展断坳式盆地是形成产铀建造(目的层)的古构造环境;晚白垩世以来盆地挤压抬升改造作用(造成的沉积间断期)是砂岩铀矿成矿的重要构造条件和主要时期;盆缘构造斜坡带是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产出的有利构造区;局部构造(排泄源断裂、穹窿背斜、断展背斜)控制着层间氧化带宏观展布及铀矿体空间定位。

  • 标签: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砂岩型铀矿 局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