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阿拉斯加北极区开采重质原油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强乳状液的形成。这些稳定乳状液的粘度可能比周围低温下无水原油粘度高2—3个数量级。对于在地面的设备.需要了解这些乳状液的粘度,进而预测流体输送系统的水力参数。油湿润固相颗粒趋向于进一步稳定这种乳状液和降低分离效率。在研究工作中利用各种粘度计测量在不同温度下含有不同量盐水的含气乳状液和不含气乳状液的粘度。通过比较来自现场管道的压力降数据得到的粘度估计与实验室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正如Arrhenius定律所预测的那样,乳状液的粘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乳状液加热到60℃以上造成乳状液部分脱稳,导致稍微偏离Arrhenius定律。研究发现破乳剂可以有效地降低乳状液的粘度。根据这些结果推导出粘度相关性为盐水百分比、温度和剪切速度的函数。

  • 标签: 原油乳状液 流动性能 ARRHENIUS 加重质 原油粘度 流体输送系统
  • 简介:为了提高稠油油藏和欠饱和轻油油藏的采收率研究出了一种新方法——降低粘度WAG(VR-WAG)。把重组分与采出贫气混合配制成降低粘度注入剂(VRI)。当把VRI注入重油油藏时能够把原油粘度降低高达90%,并且能够将采收率提高15%~20%。

  • 标签: 稠油油藏 低粘度 阿拉斯加 EOR WAG 工艺
  • 简介:进行多年的室内研究表明,注较低矿化度水(约低于5000ppm)能够提高采收率。虽然采油机理还不确定,但是看来似乎与在碱驱中发现的机理相似。最近矿场试验的成功使人们对低矿化度水驱EOR的油田规模应用进行了认真的评价。

  • 标签: 低矿化度 采油机理 EOR 阿拉斯加 水驱 北坡
  • 简介:阿拉斯加中南部的库克湾盆地是一个弧前盆地,其巨大的第三系煤沉积中含有丰富的甲烷,表明它有巨大的煤层气资源。煤层出现在中新世一渐新世Kenai群河道沉积中,厚度0.6~15m,气体含量1.6~7.8cm^3/g。业已证实,这些煤可能是该盆地常规砂岩气藏超过8万亿ft^3天然气产量的来源。库克湾的煤主要分成两组:(1)Tyonek组中的烟煤含有大量热成因甲烷,只分布在盆地东北部(马塔努卡山谷)和别处的深层位中;(2)在Tyonek组和上覆的Beluga组地层中的亚烟煤,其埋深浅(<1524m),含有大量生物成因甲烷,分布于盆地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由岩心和经过修正的岩屑解吸分析得知,烟煤平均气体含量为7.2cm^3/g,亚烟煤为2.5cm^3/g。两种煤级样品的等温线图表明烟煤为甲烷所饱和,而沿盆地中西部侵蚀边缘分布深度较浅的亚烟煤局部不饱和。初步预测库克湾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40万亿ft^3。

  • 标签: 阿拉斯加中南部地区 库克湾盆地 煤层气 天然气资源 地质构造 地层
  • 简介:阿拉斯加北极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沿着1002评估区的东南部边缘,通过岩相学、流体包裹体和裂隙胶结物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与锆石裂变径迹相结合所提供的证据表明,布鲁克斯山脉褶皱断裂带内气体的产生和形变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所采集的三叠系和侏罗系岩石样品中石英胶结裂隙包括堵塞裂隙结构、闭合微裂隙、弯晶和流体包裹体群。这表明,胶结作用分别发生在形变之前、之中和之后。裂隙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75-250℃)和温度变化趋势说明了胶结物形成于地层由埋深到抬升的过渡阶段以及地层抬升的早期。在Shublik组和Kingak组的页岩中,富甲烷(干气)包裹体所获得的物质具有很高的热成熟度。通过对这些富甲烷包裹体进行压力模拟得知,在裂隙被胶结的过程中,孔隙流体具有异常高压。该地区的锆石裂变径迹数据记录了64±3百万年前沉积期后的剥蚀作用,这与布鲁克斯山脉早期的构造变形有关。闭合温度为225-240℃,与Shublik组和Kingak组的地层中富含水和干气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重叠。这种时温关系表明了裂隙的胶结作用发生在布鲁克斯山脉发生构造变形的早期,富干气包裹体则证明了这个时期Shublik组和Kingak组的烃源岩已经超过了油气生成的最高温度,构造圈闭已经形成。因此,烃类生成期与构造变形相关,给这个地区的天然气的勘探工作造成了很大风险。然而,有机质高的热成熟度又表明了可能已经有大量的气体生成。

  • 标签: 构造变形 山脉 流体包裹体 裂变径迹 锆石 均一温度
  • 简介:Mauddud组(阿尔必阶一赛诺曼阶)广泛分布于阿拉伯盆地,包括伊拉克北部。在卡塔尔北部滨海地区与伊拉克东北地区,该组主要由含圆粒虫灰岩组成(原地盆缘的厚壳蛤类沉积建造),露头与井下资料显示,它们发生了广泛的白云石化作用,但白云石化在结构与程度上有很大不同。侏罗纪一白垩纪的深海相沉积可能是伊位克北部Mauddud组中的烃源岩,而Mauddud组本身、NahrUmr组的页岩和晚侏罗世的岩层则可能是阿位伯湾盆地南部地区的烃源岩。从该盆地的不同油田报道,Mauddud组的孔隙度为10%-35%,渗透率为10-110md,其孔隙度取决于白云石化、断裂与溶蚀的综合作用。Mauddud组作为一个主要的油气产层有两个含油区:北部含油区包括伊拉克的AinZalah,BaiHassan与Jambur油田;南部含油区包括伊拉克南部的Ratawi油田、科威特的Raudhatain、Sabriya和Aahra油田;巴林的巴林油田;阿曼的Fahud和Natih油田。Mauddud组在伊拉克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卡塔尔和沙特的滨海地区具有很高的油气潜力。

  • 标签: 盆地 油气潜力 地层特征 烃源岩 沉积建造 海相沉积
  • 简介:储层中裂缝复杂的空间分布严重影响流体(包括烃类)的流动,而且能明显增大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种储层物性的改善对于致密储层非常重要,因为储层基质的原始低孔渗条件在人们看来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因此,裂缝描述是油藏开发和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沙特阿拉伯加瓦尔油田西部深层致密型气藏。对于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特别是微裂缝)为气体向井筒流动提供了重要的高渗透率通道。因此,整个储层范围内裂缝的精确分布图(裂缝密度、方位)是优化井位设计的基础。要使一口水平致密气井(或油页岩井)获得高产,必须使该井穿过一些垂直大裂缝(断层),而且这些垂直大裂缝(断层)还要有丰富的相互连通的微型裂缝相伴生。如果这些井钻遇的储层缺乏足够的裂缝、或裂缝中流体连通性较差、或井眼与裂缝呈低角度相交,那么这些井就可能是低产井。水平井的钻探是否划算与水平井段的方位有关。如果水平井段方位合适,那么井就可能穿过最多的开启裂缝,从而避免流体过早泄压,致使烃无法流向井筒。在某些情况下,裂缝起到了储集系统的作用,较大的裂缝为烃类提供了储集空间。然而,当裂缝因矿化作用而完全闭合时,裂缝也会阻碍流体流动(虽然部分沿裂缝的矿化作用可能有助于保持裂缝开启)。在本文中,我们根据试井资料将所研究的储层解释成双孔隙储层,并且认为其中的天然裂缝在增大储层孔隙度和/或渗透率的情况下对流体流动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纵波振幅一炮检距一方位(AVOA)测量和用3D宽方位一全炮检距地震资料的方位速度分析为编制裂缝模式的全空间分布图提供了唯一的输入数据。以方位各向异性测量为基础,用纵波测量推测裂缝的方向和密度。此外,量化储层中裂缝各向异性的强度并结合�

  • 标签: 储层 裂缝描述 致密砂岩气藏 水平井段 渗透率 天然裂缝
  • 简介:运用碳同位素、全油气相色谱、色谱-质谱技术对霍尔果地区油气原油样品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油气生物标志物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油气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霍尔果地区原油轻组分与天然气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腐殖型特征,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的地化特征与白垩系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据此推断,该区原油主要来源于白垩系烃源岩,混有高成熟侏罗系烃源岩的轻组分,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原油 有机地球化学 油气成因
  • 简介:依据鄂尔多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建造、构造变形、主要构造变动事件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对盆地后期改造期次、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盆地改造作用主要发生于晚侏罗世以来,可划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末一古新世、始新世一中新世及中新世末一现今等5个阶段。改造形式包括抬升剥蚀、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及热力改造等,并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晚侏罗世以来的多期抬升剥蚀期控制着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形成,构造抬升(掀斜)区控制着铀矿的空间展布,而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等改造作用使含矿层变形破坏、深埋或与地下水补给区分割,对铀成矿作用不利。

  • 标签: 后期改造 砂岩型铀成矿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通过对鄂尔多盆地东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鄂尔多盆地东南部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特别是店头-双龙地区是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的远景区。

  • 标签: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铀矿 局部构造 成矿条件
  • 简介:森赖-特劳巴杜(Sunrise-Troubadour)凝析气田位于澳大利亚的达尔文西北部450km的帝汶海中,其反凝析油储量为10~16×10^12ft^3。80m厚的中侏罗统硅质碎屑岩气藏分布在以断层为界的构造圈闭中,其垂直幅度为180m、面积75×50km。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期认真的评价工作后,发现该气田储量巨大。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工作的地球科学结论及其对项目评价和开发计划的影响。储层性质、连续性和连通性是决定地下气藏规模的基本要素,这些参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总的来说,储层层序有效厚度与总厚度比为中等(约为30%),但是,大部分天然气分布在两个有效厚度与总厚度比高的小层中。后一个主要含气小层可解释为低水位期的沉积,其下部单元为深切谷复合体,上部单元为强制海退的陆连滨面沉积。在这种有限的合适环境中,形成了横向储层上连续的和宽阔的席状地层。从岩性上来看,储层由极细-粗粒石英砂屑岩和亚岩屑砂屑岩构成,夹有不同的微成至开阔海相泥岩所有层序显示出整体向上受海侵的影响加大。断层和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发生在第四纪。精细的断层模拟结果表明,这个宽阔的构造隆起被断层封隔的可能性很小。气田中烃类成熟度和凝析油产量不同说明,从成熟(1.3~1.4%Ro)的中侏罗世海相干酪根烃源岩中生成的近期富集烃类不平衡。压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态含水层上面有一个倾斜的气一水接触面。储层地质资料与随炮检距变化的地震振幅(AVO)的拟合用来限定使用统计反演技术的沉积模拟。随后,在沉积模型上绘制所有随机模拟产生的亚地震断层,进行动态储层模拟。其工作流程包括识别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和对这些参数进行详细评价。这样尽管钻井资料很稀少,依然可提供可靠的储层的体积和动态资�

  • 标签: 凝析气田 澳大利亚 储层性质 地震断层 沉积环境 评价工作
  • 简介:Marathon公司在安纳波利的Halifax南部350公里处的NovaScotia大陆架上G-24深水初探井中发现了天然气。该井在几个层中钻遇了厚约30.5米的纯产气层。根据2377号勘探许可证,该井钻到水深1710米处,将暂时废弃以确保在以后重新返回已钻井眼。

  • 标签: 安纳波利斯 大陆架 油气潜力 油气勘探
  • 简介:通过对盆地西南部白垩系地层和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鄂尔多盆地西南部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基本条件,并进一步指出白垩系泾川组、罗汉洞组地层是寻找地浸砂岩铀矿的有利的目标层。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白垩系 砂岩型铀矿化 水文地质条件
  • 简介:伦诺克油田位于英国东爱尔兰海盆地内,该油田的生产井均为水平井,并且用多侧向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潜力早已得到公认。采用这种开发方式所面临的挑战是没法对付亏空补偿,同时尽可能减少气体向采油井的早期突进。采用扇形侧向水平井开采结果,使全油田增加了4.9%原油可采储量和约63%原油生产能力。

  • 标签: 伦诺克斯油田 扇形侧向水平井 采收率 生产能力 开发方式
  • 简介:巴西东南部坎普盆地的巴拉库达(Barracuda)和龙卡多尔(Roncador)特大油田属于1990-1999年间全世界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储层为硅质碎屑浊积岩,储量估计有40×10^8桶油当量。这两个油田分别位于深水区和超深水区,水深范围600-2100m。巴拉库达油田发现于1989年4月,发现井为4-RJS-381井,水深980m。油田面积约157km^2,水深范围600-1200m,储层为第三系浊积岩,地震属性分析表明: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含油砂岩包裹在页岩和泥灰岩中,油藏以地层圈闭为主。油田地质储量为27×10^8桶,总可采储量分别为:渐新统油藏6.59×10^8桶,始新统油藏5.80×10^8桶。巴拉库达油田与卡拉廷加(Caratinga)油田因地理位置接近而予以共同开发。开发方案结合了试验生产系统(2002年10月停止运转)和永久性生产系统(安装实施中)的使用。试验生产系统于1997年投产,采用浮式采油、储存和卸油(简称FPSO)固定开采装置,永久性生产系统则预计于2004年的下半年投产,整个开采系统包括20口采油井和14口注水井。原油和天然气的装卸和处理均由处理能力为15×10^4桶/日和480×10^4In^2/d天然气的FP—S0装置进行。2006年将达到峰值产量。龙卡多尔油田发现于1996年,发现井为1-RJS-436A,水深为1500-2100In,油田油气储量巨大(地质储量92×10^8桶,总可采储量为26×10^8桶油当量),储层为上白垩统(麦特里希特阶)浊积砂岩。该油田发现井数据证实:总有效厚度为153m的麦特里希特阶油藏被页岩夹层分割成5个主要的层位,仅有最上层可见地震振幅异常,其余4层与页岩夹层有明显区别的声阻抗,因而未见振幅异常。油藏的评估表明原油油质不一(18°~31.5°API)、油藏结构复杂,其外部几何形状为东部和北部下倾、西部和南部尖灭,圈闭为构造一地层复合圈闭�

  • 标签: 大油田 深水区 盆地 巴西 油藏结构 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