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贵州桐梓松坎剖面中、下叠统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出露良好,是研究上扬子地区海相地层的理想剖面之一。根据地层划分与对比,将其分为下叠统夜郎组、茅草铺组和中叠统关岭组。该剖面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其中碳酸盐岩占67%,在夜郎组、茅草铺组和关岭组均有分布;碎屑岩占24%,主要分布于夜郎组。研究表明,松坎剖面中、下叠统是一套多旋回沉积,其中夜郎组包括2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潮坪、开阔台地和浅滩沉积环境;茅草铺组包括3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沉积环境;关岭组总体上为海退沉积,属于局限台地和潮坪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松坎剖面中、下叠统的沉积模式,即潮坪-局限台地-浅滩-开阔台地沉积模式。

  • 标签: 贵州 松坎剖面 中、下三叠统 岩石特征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 简介:第4届国际遗迹大会于2016年5月6日—9日在葡萄牙新伊达尼亚世界地质公园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分析及遗迹化石的系统古生物是当前遗迹研究的热门领域,新概念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是未来遗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比表明,中国学者在遗迹化石的系统分类、陆相遗迹化石以及新遗迹领域研究较为薄弱。笔者认为,注重遗迹化石在地质突变期中的分析、发展新遗迹、加强四足动物及鸟类足迹的研究,将是近期国内遗迹的主要研究方向。

  • 标签: 第4届国际遗迹学大会 遗迹化石 遗迹学 葡萄牙
  • 简介:在四川峨眉山龙门洞剖面下叠统嘉陵江组一段(嘉一段)河口湾沉积中,共鉴定出动物遗迹化石9个属种,包括Arenicolitesisp.,Diplocraterionisp.,Skolithosisp.,Psilonichnusupsilon,Palaeophycustubularis,Cochlichnusanguineus,Helminthopsisisp.,Protovirgulariaobliterata和逃逸迹。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特征和梯阶分布识别出2个遗迹组构:Arenicolites遗迹组构和Palaeophycustubularis遗迹组构,分别代表潮间砂坪和泥坪沉积环境。这2个组构都是软底控制的遗迹化石。

  • 标签: 峨眉山 下三叠统 嘉陵江组一段 河口湾沉积 遗迹组构 Arenicolites
  • 简介:西藏改则县热那错东沟剖面上叠统卡尼阶至瑞替阶日干配错组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化石丰富。在碳酸盐岩中识别出11种主要的岩石类型:灰泥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颗粒灰岩、藻颗粒灰岩、多种类型鲕粒灰岩、单一类型鲕粒灰岩、球粒泥粒灰岩和生物礁灰岩。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类型可划分为5种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台地边缘礁相,它们共同构成了日于配错组4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整体显现出海侵的相序结构。

  • 标签: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 上三叠统 日干配错组 西藏改则
  • 简介:系统地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并以我国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进行了多点统计随机建模的实例分析.多点地质统计为储层随机建模的国际前沿研究方向.该方法综合了基于象元的方法易忠实条件数据以及基于目标的方法易再现目标几何形态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传统的基于变差函数的二点统计不能表达复杂空间结构和再现目标几何形态的不足.通过理论与实例研究,分析了目前多点统计尚存在的问题(包括训练图像平稳性问题、目标连续性问题以及综合软信息的问题等)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地质统计学 几何形态 明化镇组 随机建模 储层 新近系
  • 简介:小尺度地质体的维建模是地质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把表面特征建模和实体结构建模相结合,从技术特点与实践应用两方面着手,介绍了小尺度地质体维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对小尺度维地质体模型的动态切割算法的思路与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以遗迹化石Chondrites和岩心的维建模为实例,利用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提供的造型shape节点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了它们的维模型;依靠VRML提供的Script节点、传感器节点以及事件路由器,结合Javascript编程实现了小尺度地质体维模型的动态切割和模型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集成。最后,利用VisualBasic+Cortona组件开发了维地质体模型的浏览平台,实现了小尺度地质体模型的浏览和查询,为小尺度地质体维建模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地质中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

  • 标签: 三维地质建模 VRML遗迹化石 CHONDRITES 岩心
  • 简介:第20届国际沉积大会(ISC)于2018年8月13—1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会议中心召开,来自53个国家的13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500多位代表做口头报告,480余人做展板交流。其中中国学者300多名,分别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8所高校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国际沉积大会是国际沉积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主办,每4年组织一次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

  • 标签: 沉积学 魁北克 加拿大 国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石油大学(北京)
  • 简介: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角洲和扇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店物源辫状河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在实验条件下,孔店物源辫状河角洲可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实验研究表明,基底沉降、相对湖平面升降、流量及流量变幅、加砂量(物源供给)等是影响辫状河角洲的形成及其演化的控制因素。通过实际砂体和实验砂体厚度展布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歧口凹陷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模拟实验条件下歧口凹陷古近系沙2亚段辫状河角洲沉积模式。

  • 标签: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沉积模拟 辫状河三角洲 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 简介: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32ndIASMeetingofSedimentology)于2016年5月23—2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综述研究表明,会议研究热点为陆相沉积环境、浅水沉积与滨岸潮汐、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碳酸盐与化学岩沉积、沉积过程与盆地分析、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层等研究领域。会议主要研究进展表现为:波浪再悬浮作用(waveresuspension)与异重流(hyperpycnalflows)是陆架边缘斜坡快速进积的主要因素;海啸发生周期为14~35ka,后积层理(backset-bedding)为海啸沉积识别标志;海底滑坡多由海底地震、天然气水合物泄露等触发,其块状搬运沉积物(MTD)包括滑塌头部、滑动底面、滑塌主体以及滑塌后期浊流沉积;玄武岩等基岩的风化作用提供硅与富镁碱性水,有利于菱沸石与白云石的形成;受构造作用影响,隆起剥蚀区与沉积区可互为转化;物源性质、供给量及搬运或分散过程控制了沉积面貌(源汇系统);构造活动直接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地貌变化、源区剥蚀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等。最后,本文对比了中外沉积发展差异,讨论了中国沉积发展方向。

  • 标签: 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 研究热点 陆相沉积环境 滨岸与浅水沉积 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 碳酸盐沉积
  • 简介:树木年轮密度(树轮密度)分析作为树轮气候的一种研究方法,能够提取更准确的环境信息,应用范围更广,在过去环境变化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讨论了树轮密度测量技术与树轮密度分析方法在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X射线分析法仍然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树轮密度分析手段,基于树轮密度数据的过去温度变化重建仍是树轮密度研究的主要方向。相关研究表明:森林上限和高纬度地区树木年轮的最大晚材密度对夏季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可以用来重建过去几百年、乃至千年的不同空间尺度的温度变化;树轮早材密度或最小早材密度对降水量的响应比较显著,但目前主要集中于重建区域小尺度的降水量变化方面。另外,树轮密度分析结果还可以用来研究某些气候要素分量的变化(季节变化、气候事件爆发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等)、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因子以及海气动力机制、气压异常等。

  • 标签: 树轮气候学 树木年轮密度 气候变化
  • 简介:叶虫证据表明,除北疆区的阿尔泰地体和兴安区的额尔古纳-兴安地体与西伯利亚和劳伦陆块在动物群方面紧密关联外,中国奥陶纪的所有板块和大部分地体均系当时东泛冈瓦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理上彼此密切相关。对这些属于东泛冈瓦纳的中国区块的台地或内陆棚叶虫动物群的综合分析研究证明,它们在特马豆克期(Tremadocian)以及凯迪晚期-赫南特期(lateKatian-Hirnantian)或阿石极期(Ashgill)应归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而在弗洛期-凯迪早期(Floian—earlyKatian)或阿仑尼克期-卡拉多克期(Arenig—Caradoc)则可划分为两个生物地理亚区:一个由华南、塔里木板块和安南或印支地体组成,另一个包括华北板块以及滇缅马、藏南、中天山-北山地体(可能还有海南地体)。饶有趣味的是在凯迪晚期或阿石极期开始发生的生物地理亚区解体之前,有关陆块的深水相叶虫动物群已经历了从达瑞威尔中期(midDarriwilian)至凯迪早期的长期频繁交流以及组成逐渐趋于齐一的过程。因此深水动物群之间的属种交流和一体化进程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显然均先于浅水一侧的叶虫。

  • 标签: 中国 奥陶纪 三叶虫 生物地理
  • 简介:通过地震、钻测井及生物地层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发育6套层序、两个构造层序。层序及沉积相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八道湾期至西山窑期以北部物源为主,下部构造层序揭示了北部抬升、南部均衡沉降的构造格局,头屯河期至喀拉扎期以南部物源为主,上部构造层序反映南部抬升、湖盆急剧收缩的构造格局。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次为曲流河-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中侏罗世,本区以暖温带潮湿气候为主,但在工河早期及头屯河中期有两次气候变干变热过程,晚侏罗世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侯,晚期的干旱气候还是导致湖盆急剧萎缩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构造层序 古气侯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受西北沉积体系控制,沉积期构造背景稳定,发育浅水角洲沉积。大量的岩心观察表明,煤线、植物叶片、根系、虫孔、沉积构造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反映了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浅水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沉积微相。与典型的河控角洲不同,其沉积相带分布范围宽广,角洲平原与角洲前缘、前角洲在平面上平缓相接,无明显的转折。其中,角洲前缘可进一步细分为角洲内前缘和角洲外前缘。长8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延伸较远,规模较大,具有顺河道方向局部厚层砂体呈坨状分布、垂直河道方向坨状砂体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展布的特征,这种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湖岸线位置控制,即湖岸线控砂,与拗陷湖盆坡折带控砂特征明显不同。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延长组 长8油层组 浅水三角洲 湖岸线控砂
  • 简介: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微生物席生物构成的复杂性、发育环境和产物的多样性,对微生物席的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意味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因为对一个基本问题,即“究竟什么是微生物席”,要获取一个单一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微生物席定义的多重性答案,最终就成为地球生物框架下一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微生物席沉积”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要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微生物席建造物的生长机理和发育过程,还存在若干的困难,这些困难表现在几个重要的现象之中,如:(1)寒武纪叠层石中的底栖鲕粒;(2)中元古界灰岩层面上特别的MISS(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3)中元古界叠层石白云岩序列中的凝块石。因此,基于微生物席的属性和特征所蕴含的微生物席的多样化定义,介绍微生物席沉积的理论体系,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年轻分支学科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征和属性 微生物席 微生物席沉积学
  • 简介: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及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的机理和时间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造.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二为深埋藏白云石化.根据本区寒武系的岩石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

  • 标签: 湖北 宜昌地区 寒武系 碳酸盐岩 岩石学 沉积环境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叠纪牙形石的地理分布、属种的分异度和特征属种的丰度,将中国叠纪牙形石归属Kozur(1973)的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在早-中叠世,进一步二分为喜马拉雅生物亚省和华夏特提斯生物亚省,后者分为西华夏特提斯生态区、东华夏特提斯生态区和右江生态区.在晚叠世时,右江生态区已不复存在.

  • 标签: 中国 三叠纪 牙形石 古生物地理区
  • 简介:牙形石广泛分布于寒武纪至叠纪的古海洋里。叠纪牙形石的种类、形态、大小和产出频率受海水盐度、深度、温度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不同的牙形石生态特征即牙形石相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所以根据叠纪牙形石相和牙形石特征属种的丰度,不但可区分叠纪不同的沉积相区(台地相区、台地边缘相区和盆地相区)和恢复叠纪古地理面貌,而且可划分出牙形石生物地理区。中国早叠世牙形石归属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并可进一步划分出两个生物亚省和若干生态区。

  • 标签: 三叠纪 古环境 古地理 牙形石动物 海洋动物
  • 简介:近100余年来,南汇潮滩尤其是中、高潮滩,以淤涨为主,使岸线迅速向海推进。但潮滩沉积并非连续,而是以冲、淤相间,长期净淤积的方式进行。潮滩沉积剖面主要由风暴成因的小型层序组成,粗、细粒交替分别代表风暴与平静天气的产物。潮滩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其难以满足两种常用来计算210Pb沉积速率的方法——CIC(稳定的初始比度)模型和CRS(稳定的沉降通量)模型的前提条件。在实验时,如果只选择代表平静天气沉积的细颗粒层进行210Pb活度分析,则可能得到一组相对符合CIC模型的数据,利用此方法计算出南汇潮间带环境的平均沉积速率为6.11~6.23,cm/yr。对历史海图数字化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表明,中、高潮滩近50余年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91~2.05,cm/yr,不及210Pb沉积速率的一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1)DEM法在高程推算过程中使用简单的潮滩纵剖面模型,导致计算的沉积速率偏低;(2)210Pb法受到沉积过程中强烈的物理混合作用和沉积后的生物扰动、化学迁移作用等影响,使计算的沉积速率偏高。推断近50余年来,南汇中、高潮滩的沉积速率为4~5,cm/yr。

  • 标签: 潮滩 沉积速率 210Pb测年 数字高程模型 南汇 长江三角洲
  • 简介:中国西南部云贵交界地区中上叠统海相地层以拥有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的古生物群落而闻名。近期,笔者在云贵交界地区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中上叠统竹杆坡组至上叠统小凹组剖面,即云南罗平江底剖面。在该剖面中,分别在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顶部及小凹组上部发现了典型的兴义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生物组合。为了研究中晚叠世之交生物群落演化的环境背景,对采集的97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与分析。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及小凹组处于缺氧环境,产兴义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的地层含氧量相对增加,而两生物群落之间的竹杆坡组瘤状灰岩段主要为贫氧环境。中晚叠世之交的海水含氧量的变化规律与生物群落的演替较为吻合,说明该时期海水含氧量的变化对生物演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 标签: 云南 贵州 中上三叠统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 简介:1823年(清道光年)中国南岭以北普遍发生水灾,其中太湖以东地区受灾尤其严重。通过清代至民国的方志、档案等资料,对该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重建和分析,认为此次大涝是雨带异常和吴淞江淤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1823年2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3个降雨集中期,降雨总量较常年显著增加,春雨和秋雨持续时间较常年明显延长。2月份开始该区受雨带影响,3月中旬至6月上旬雨带长期滞留,与梅雨带重叠造成连续强降雨;8月上旬至中旬台风活动导致"伏旱"缺失;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南退雨带长期在本区滞留。同时,河流系统排涝功能严重萎缩,吴淞江感潮河段的井亭渡—曹家渡河段容积仅有正常情况的1/5左右。此次大涝是降雨带异常与河流排涝功能萎缩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1823年 水灾 太湖以东地区 吴淞江 降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