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论文以盆地充填动力学为指导,从序界面与盆山转换、序级别与盆地规模、序格架与盆地类型、序充填与盆地演化四方面,对序与盆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序作为盆地识别标志主要包括:1)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级别的界面作为划分相应成因级别重要标志,他们反映地壳演化过程中动力转换事件,其中超级、I级、Ⅱ级界面分别反映盆地域之间、盆地之间、盆山之间应力转换机制,Ⅲ-Ⅳ级界面揭示了构造、海平面、气候、物源联合引起盆地容纳空间和沉积机制转变过程;2)作为板间、板缘、板内过程沉积记录,序与盆地之间存在特定耦合关系:超级序相当于沉积盆地域,I级序相当于沉积盆地,Ⅱ级序对应于盆地构造沉积幕,Ⅲ级序对应于盆地充填幕,Ⅳ-Ⅴ级序相当于盆地充填韵律;3)不同成因沉积盆地,序成因格架及内部构型各异,因而根据序特征研究,可判识盆地成因属性;4)在盆地演化不同阶段,盆地性质、构造特征、沉积格局存在差异,所形成序构型、界面属性及组合特征等亦不同,因而通过序充填序列研究,可揭示盆地演化过程。

  • 标签: 层序地层 沉积盆地 界面级别 盆地演化
  • 简介:东濮凹陷沙河街组河口湾环境发育最初征兆是出现震积岩(Seismites)和水下脱水收缩裂隙(Synaeresis),预示其基底有构造下沉,海水在间歇性地灌入,接着淡水介形类开始大量死亡。与海水有关生物痕迹如Ophiomorpha、Tigillites屡屡出现,说明此时此地淡水水体已被河口湾咸水水体所取代,最后剖面中见到滨海高能环境下生物痕迹Arenicolites和缅粒砂岩、介壳碎屑等,指示潮道和潮汐坝存在。至此,这一地区河口湾以陆相(分流河道)-陆海混合相(河口湾点坝)-海相(潮道)为代表三元结构,便完整地记录了一次海面升降周期。由陆相动物活动痕迹、植物活动痕迹和古土壤识别出陆相部分在沙河街组有10(开31井),由海相生物痕迹、海相生物及海相内源沉积物识别出海相部分有12(开31井、新胡4井),说明沙河街组沉积期曾有过10次以上海面升降过程。海面下降时,河流沿兰聊断裂和内黄凸起间断裂谷地侵蚀切割两岸形成可容空间;海面上升期,此可容空间部分或全部被不同类型沉积物所充填,形成了分流河道、河口湾点坝砂为代表下切谷型储和以潮道、潍坝砂体为代表超覆型储

  • 标签: 东濮凹陷 储层 沙河街组 河口湾体系 储层预测
  • 简介:皖南东至地区寒武系在地层分区上可以分为下扬子地层分区、过渡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生物群上出现了两区特征分子和过渡区混生现象,并处于台地与盆地交接部位.通过对分别位于台地、斜坡和盆地露头序地层研究,将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Ⅱ型沉积序和2个Ⅰ型沉积序,早寒武世3个Ⅱ型沉积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中寒武世晚期到晚寒武世2个Ⅰ型沉积序皆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通过序地层和沉积体系演化分析,建立了相应海平面变化曲线,自早寒武世早期本区海平面达到最高位和最大上升速率后,至寒武纪末研究区海平面总体处于下降过程,即海平面为累进式缓慢下降.

  • 标签: 皖南 东至地区 寒武系 层序地层
  • 简介: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缘露头、盆内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以及大量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序地层综合分析,可将志留系划分成五个三级序,志留系沉积序厚度40--155m。序界面多为分布范围较广区域或局部不整合。序叠置样式可用具陆棚坡折I型序地层样式来描述。每个沉积序可由完整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或由其中一个、两个体系域组成。体系域边界主要依据滨岸上超点位置、岩组合及准序叠置样式变化来确定。低位体系域由向上粒度变细、砂岩厚度向上减薄序组成;海侵体系域表现为向上泥岩厚度加大、砂岩厚度减薄叠置特点;高位体系域表现为加积--进积沉积特征。志留纪,研究区接受了滨外陆棚及滨岸、海湾潮坪沉积,发育典型海相沉积构造,表现出明显旋回特征。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层序地层 沉积相
  • 简介:陆相盆地层序发育是在湖盆蓄水量周期变化条件下实现序发育过程实际上是代表在湖水进—退背景下湖泊冲积沉积作用被此消长过程。油气成藏与烃源岩形成及储集体发育有关。三维序地层格架为烃源岩和储集体配置提供了约束,形成了各种类型圈闭,从勘探角度可称为油气勘探模型。松南西部斜坡区划分出2个巨序、4个超层序和8个序。序Ⅵ由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本文即以此为例,论速序地层格架中油气勘探模型。模型I、Ⅱ、Ⅲ分别对应于湖退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进体系域,其中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可作为主要烃源岩.而湖退体系域可提供储集岩。

  • 标签: 层序地层 油气勘探 烃源岩 储集岩 圈闭
  • 简介: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是一个典型箕状凹陷.受节节下掉正断层控制,区内在古近系发育了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种沉积模式.经过初陷-裂陷、扩张和再陷三个构造-沉积演化期,区内沉积了以源近流短扇三角洲、湖底扇等为主粗碎屑砂岩储.该储经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过程,目前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和晚成岩A期.在沉积和成岩双重控制之下,砂岩储孔隙类型以粒间扩大孔隙为主.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大于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储在纵向上发育有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古近系砂岩储物性和含油性都以扇三角洲砂岩储最好,是该凹陷最重要油气储.研究认为该区深层具有很大油气勘探潜力.研究指出了断陷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 标签: 辽河断陷 古近系 砂岩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油气勘探
  • 简介:尚南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尚店油田西南部。本文对该区东营组进行了精细序地层学研究。东营组顶底均为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东营组为一个完整沉积序。在东营期,该区发育了较好湖侵三角洲相沉积。根据该、沉积旋回特征及现存状况,划分出了低位、湖进及高位3个体系域、9个准序及41个韵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内100余口钻井资料及有关地震资料,通过14条序地层学剖面的对比,建立了研究区内精细、流动单元级别的、序地层立体空间格架,为油田生产提供了可靠资料,并已得到很好验证,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 标签: 东营凹陷 东营组 沉积 层序地层学 尚南断块
  • 简介:辽河盆地为中国东部大陆裂谷渤海湾裂谷系北延部分,是中、新生代发育起来断陷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是辽河盆地一部分,也有人将其称为裂谷段,具典型裂谷盆地发育特征。经过多条横切构造走向剖面研究,证实了东部凹陷北段为复式断陷,断陷走向与盆地走向基本平行。所谓复式断陷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地堑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在一定时期内,相邻次一级半地堑各有独立沉积物供给系统,但当各个次级半地堑充填满以后,相邻次级半地堑具有统一物源供给系统和水系连通特征,以较大整体断陷形式继续发育。在控盆断裂一侧断陷内层序发育较全,而斜坡及边缘地带序发育不完全,通常缺失低水位体系域或水退体系域。复式断陷不同断陷内序,主要受旋回内不同级别幕式构造运动和气候周期变化控制,两者共同作用影响着湖平面的升降和可容空间变化。由于相邻断陷对物源侵入阻挡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各断陷发育独立沉积体系和构造部位差异,导致了序地层格架内生储盖层及其组合发育差异。厚度最大密集段发育在TST与HST之间,是区域生油岩,LST、TST底部、HST顶部、RST通常构成有利储。密集段也通常成为较好盖层。在上述因素作用下,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湖盆中油气,主要富集在有利构造岩相带水退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中。序地层格架内油气藏类型及发育规模存在一定规律:在缓坡一侧断陷内,易形成地层超覆型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陡坡一侧断陷内,易形成透镜状岩油气藏、背斜油气藏,起决定作用是生储盖层发育状况及其与有利构造圈闭配置关系。

  • 标签: 辽河盆地 层序地层 油气 复式断陷
  • 简介: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是天然气勘探重点区带之一,面积约9000km2.区内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是本区碎屑岩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对佳县-子洲地区碎屑岩储特征综合研究表明,上古生界储成因类型、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影响和控制储发育主要因素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储集岩体发育和分布,影响着储基本形态和所经历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是控制储发育主导因素.成岩作用决定了储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沉积作用对储控制一方面表现在粒度和岩变化上,另一方面反映在沉积微相上.成岩作用对储产生不利因素主要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有利因素主要为溶解作用和蚀变重结晶作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研究表明,太原组潮道砂体、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三角洲河道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区内镇川堡、大佛寺、佳县、子洲等区块是较好勘探目标区.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碎屑岩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 简介:在分析断陷湖盆陡坡带不同构造部位可容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沉积响应特征基础上,探讨了断陷湖盆陡坡带参照井选取可容空间机理,并阐明了参照井选择原则;根据参照井处沉积相迁移特征及体系域叠置样式,建立了在参照井背景下,Ⅰ型与Ⅱ型陆相序划分及其序界面判识标准,以及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识别模式。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老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采用泌207井为参照井,开展了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序地层学尝试研究,并编制了该陆相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选取参照井办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序地层分析中“沉积滨线坡折”问题。

  • 标签: 断陷湖盆 陡坡带 层序地层学 老第三纪 沉积滨线坡折 参照井
  • 简介:通过地震、钻测井及生物地层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发育6套序、两个构造序。序及沉积相空间分布差异反映八道湾期至西山窑期以北部物源为主,下部构造序揭示了北部抬升、南部均衡沉降构造格局,头屯河期至喀拉扎期以南部物源为主,上部构造序反映南部抬升、湖盆急剧收缩构造格局。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次为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中侏罗世,本区以暖温带潮湿气候为主,但在三工河早期及头屯河中期有两次气候变干变热过程,晚侏罗世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侯,晚期干旱气候还是导致湖盆急剧萎缩重要因素。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构造层序 古气侯
  • 简介: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为一套厚度约1600m碳酸盐岩地层,包括4个段:第1段以潮坪相叠石白云岩为主;第2段主要为含锰白云岩;第3段发育较多纹理化石灰岩和泥晶灰岩;第4段则以叠石岩礁(叠石生物丘和生物)发育为特点.根据岩相和岩相序列特征,在该套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L-M型、潮下型、环潮坪型米级旋回序.根据米级旋回有序垂直叠加形式所反映出沉积相序列可以把高于庄组划分为13个三级序(SQ1至SQ13),并进一步归为4个二级序.在以灰岩为主高于庄组第3段中,其中第3个三级序(SQ11)中部灰岩层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这种臼齿状构造特别形态、富含有机质、易硅化等特点可能表明了前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作用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在浅水环境中发育叠石而在较深水环境(中缓坡)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臼齿状构造就像叠石一样是一种极为特别的与生物沉积作用相关沉积构造;第二、在发育叠潮坪环境中有利于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发育臼齿状构造地层则以灰岩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前寒武纪白云岩似乎不是原生白云岩.实际上,这些特征本身就代表了一些前寒武纪沉积学问题,随着研究深入对这些问题将会得出更加接近自然事实答案.

  • 标签: 臼齿状构造 层序地层 高于庄组 中元古界 天津蓟县
  • 简介:通过对大量储物性数据分析和整理,结合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研究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沉积类型及不同埋深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类型多样,大多形成在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等多种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类型主要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中砂岩和细砂岩是最好.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物性存在较大差异.物性最好为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在相同深度条件下,中央隆起带物性最好,北部和南部次之.另外,本区随埋藏深度增加,碎屑岩储物性逐渐变差(剔除次生孔隙影响).根据碎屑岩储物性差异性分析和储成岩演化研究结果,其储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蚀与胶结作用及沉积条件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而沉积条件对物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发育程度,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 标签: 碎屑岩储层 控制因素 压实作用 古近系 储层物性 东营凹陷
  • 简介:从储、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粘土矿物对孔隙结构影响等方面对辽河坳陷曙光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大凌河储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储微观非均质和对开发效果影响.研究表明该油层储集成熟度低.大凌河储上油组岩石为长石质岩屑杂砂岩,下油组岩石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少量溶蚀孔.孔隙结构以粗孔中喉型居多,其次为中孔细喉型和细孔细喉型.粘土矿物包括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其中蒙脱石含量最高,尤其是上油组.在油田开发时,为防止过度伤害孔隙结构、破坏储,针对上下油组存在非均质,应制定不同开采方案,控制注采液在油层中流速,注入蒸汽pH值不要高于9,同时在蒸汽水中加入适量钾离子.

  • 标签: 辽河坳陷 曙光油田 古近系 沙河街组 大凌河储层 孔隙结构
  • 简介:结合山东惠民盆地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第三段(简称沙三段)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沉积物特征,提出了陆相湖盆中层序内体系域四分法,一个完整序由低位、湖侵、高位和下降四个体系域组成,并且序界面位于湖平面最大下降位置,介于下降域和低位域之间.序地层中存在四个关键界面:首泛面、最大湖泛面、始降面和最大下降面,其中首泛面对应于湖水由相对稳定到快速上升时初始湖泛面,为低位域与湖侵域间分界面;最大湖泛面对应于湖水快速上涨至最大限度时湖泛面,为湖侵域与高位域间分界面,在界面附近多形成特征CS段;始降面对应于湖平面开始快速下降时沉积界面,为高位域与下降域分界面;最大下降面也是序界面,为湖盆水体快速下降或湖盆岸线快速退到最低点时沉积界面.结合研究区岩芯、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四个关键界面的识别标志.中央隆起带沙三段沉积共划分出六个体系域,分属三个序.本文以序II沉积为例,阐述了不同体系域沉积体系特征,低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小,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河流流经距离长,边缘地区形成下切谷;湖侵期发育小规模退积式三角洲沉积,砂体较不发育;高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大,砂体以深水浊积砂体为特征;下降期多发育进积式砂体,砂体发育.因此,位于序界面之下下降域和之上低位域是湖盆砂体有利发育期,湖侵域和高位域是生油岩主要形成时期.

  • 标签: 山东 古近系 沉积演化 层序地层 下降体系域 界面
  • 简介: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二叠系包括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交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阳新统和乐平统之交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的不整合特征明显,同时因其代表了研究区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界面而成为较为典型Ⅰ型序界面.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二叠系以其明显沉积相分异而引人注目:在连陆台地上发育含煤地层,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形成一个典型"台-盆-丘-槽"古地理格局.伴随着强烈东吴运动第一幕,研究区西北部发生强烈火山活动,形成分布范围较广峨嵋山玄武岩;东南部"钦防残留海槽"关闭,使研究区古地理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发生较为典型台地淹没事件形成了一个较为典型淹没不整合面.根据沉积物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空间展布形式所指示规律,研究区二叠系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级序:船山统与下伏石炭系顶部地层构成一个三级序(SQ19),阳新统包含四个三级序(SQ20到SQ23),乐平统包括两个三级序(SQ24和SQ25).在序地层框架内,系列古地理图和系列序地层格架栅状图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研究区二叠纪复杂而有序时间和空间相变特征.主要时间相变面即形成序界面,具有明显"跳相"和地层间断现象,由于在不同地点间断时限不一致而造成"间断面穿时";沉积环境空间变化,以及伴随着时间变化中相带迁移所造成空间相变,其相应相变面总是斜交时间面而造成"相变面穿时";不同沉积阶段序具有不同相序组构,并在空间上形成有序变化,从而代表了不同古地理背景.因此,序地层研究核心内容是"沉积物时间演变序列和沉积相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规律",结合生物地层特征,这种规律本身也可以�

  • 标签: 二叠系 古地理 层序地层格架 台地 盆地 不整合面
  • 简介:从寒武纪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牙形类Cordylodusintermedius带至Serratognathus带),地处扬子陆块湘鄂地区分为3个沉积区: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与泥质岩混合沉积区和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两个沉积区序地层分为4个正序,在同一陆块内不同沉积区这4个三级序相互可对比,代表了4次三级海侵、海退旋回。其中牙形类Paltodusdeltifer带中、下部是特马道克期最大海侵时期。特马道克早期(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和晚期(Serratognathus带中、上部)分别发生过大海退事件。各正体系域岩相古地理格局能更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特马道克期古地理演化特征。特马道克初期(C.1indstromi带至C.angulatus带下部)自鄂西北至湘中地区依次为潮坪、潮间清湖白云岩相、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黑色碳质页岩盆地古地理格局。特马道克早期(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缓慢海退时期海水普遍变浅,自北向南依次为潮坪、潮间清湖白云岩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特马道克中期海进时期,生屑灰岩和页岩沉积向北超覆,扩展至青峰裹广断裂。湘鄂浅水碳酸盐沉积区为开阔碳酸盐台地,混合沉积区为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湘中地区为深水泥质岩外陆架。特马道克晚期缓慢海退时期海水再度变浅,在湖北、湘西北开阔碳酸盐台地上,出现台内生屑浅滩、台地边缘生屑浅滩,浅滩上发育有海绵、苔藓虫礁丘。

  • 标签: 湘鄂地区 寒武世 奥陶世 岩相古地理演化 层序地层
  • 简介:对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表明,上侏罗统沉积以温湿气候条件下粉、细砂岩及泥岩为特征,其沉积序列可以被划分成周期为3-5Ma5个沉积序,各沉积序之间均为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关整合面.沉积序格架和构型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气候和物源供给.各沉积展布也受盆地结构和断裂差异活动影响,表现出南厚北薄地层展布特征.由于在马北斜坡存在地形或断裂坡折带,故可将一个沉积序细分成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明确首次和最大湖泛面基本特征基础上,重点叙述了序B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特征和序构型主控因素.对有利烃源岩、储和盖层等成藏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后,指出靠西绍根断层下降盘序C近岸水下扇和位于坡折带之下浊积扇是寻找岩圈闭有利地区.

  • 标签: 内蒙古 开鲁盆地 上侏罗统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构造活动
  • 简介: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内,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亿吨级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三段,属中孔低渗透砂岩储.低渗透砂岩储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差异,应用成岩储集相概念在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开展了低渗透储质量评价研究.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低渗透储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影响及成岩作用阶段划分,认为造成本区储砂岩渗透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七项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将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四类成岩储集相,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特征,并结合沉积相,实现了成岩储集相时空展布.研究成果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成岩 渤南油田 沙河街组 低渗透储层 低渗透砂岩储层 沙二段
  • 简介:根据历史文献以及巨野、梁山、戴庙钻孔剖面的分析与研究及对东平湖底沉积调查,确定了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东平湖沉积记录,提出东平湖由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演化而来.通过对东平湖演化与黄河决口和改道关系分析与对比,指出历史时期东平湖演化历程与黄河关系密切,经历了黄河决口注入和改道流经湖区,河水注入、湖面扩大,河徙水退、湖面萎缩.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期间注入和一次改道流经大野泽.黄河第二次大改道期间两次注入、其中一次改道流经大野泽,水面北侵形成梁山泊.黄河第三次大改道期间三次决口注入,两次改道流经梁山泊,湖面进一步扩大成"八百里梁山泊",之后黄河仅数次决入,水源短缺,湖面萎缩.黄河第四次大改道期间未流入梁山泊,湖面进一步缩小.黄河第五次大改道期间曾两次注入梁山泊,湖面扩大成为一片泽国,而后断绝黄河水源,被分成安山湖等北五湖,梁山泊岁久填淤,变湖为陆.黄河第六次大改道期间黄河水源断绝,北五湖水面北移,逐渐萎缩消失,仅安山湖经历一次黄河决入,并淤塞而成东平湖,黄河水断绝时湖底干涸,黄河大汛期曾倒灌入湖.

  • 标签: 东平湖 黄河水 水源 沉积记录 倒灌 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