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内陆湖泊沉积物的易溶含量与湖水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通过测试沉积物(岩心)的易溶含量可以重建古湖水化学演化过程。在安固里淖湖心区钻取沉积剖面,以1cm为间隔分样,测试剖面中八大离子的含量(即K+、Na+、Ca2+、Mg2+、CO32-、HCO3-、Cl-和SO42-)和其他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对各项离子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剖面易溶组成变化曲线和易溶指标变化曲线。根据易溶曲线变化情况,结合岩心纹层纪年得到的纹层年代,将安固里淖8507aBP以来的湖水化学演化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8507~7600aBP,湖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盐度较高;7600~4724aBP,湖水化学类型为Na+-Cl--SO42-型,盐度最高;4724~3057aBP,湖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3057~574aBP,湖水化学类型为Na+-CO32--HCO3-型,盐度较低;574aBP以来,湖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盐度较低但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同岩心的粒度分析结果相比较,易溶变化曲线的转折早于粒度变化曲线,反映易溶沉积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比粒度特征更敏感,是一个较好的反映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有待于推广应用。

  • 标签: 全新世 易溶盐 沉积 环境变化 安固里淖
  • 简介: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类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为Na+-CO32--SO42--HCO3-型,属于淡水湖—半咸水湖,处于半干旱区湖泊演化早期的碳酸盐湖泊阶段。K+、Na+、Ca2+、Mg2+、HCO3-和Cl-等6类离子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且它们与含盐量的变化大体一致。CaCO3含量及含盐量的变化与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细颗粒含量较高时期对应CaCO3含量和含盐量相对较高时期。根据含盐量和各主要离子比值并结合CaCO3含量变化,将湖泊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前3个阶段。该项研究对探讨东谷坨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易溶盐 古环境 东谷坨遗址 人类活动 泥河湾盆地
  • 简介: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古近系的两个沉积旋回发育了四套岩,分别位于沙河街组第三段的第四亚段(S43)、第三亚段(S33)、第二亚段(S23)和沙河街组的第一段(S1),主要分布在凹陷北部.每套岩又由若干个韵律组成,每一单韵律由岩和泥岩组成.两套等时对比标志层(深湖沉积)之间岩与砂泥岩存在着相变关系.岩是在深盆背景下干旱成因的,盐类物质来自地下深处上涌的卤水,卤水在凹陷中的分层作用是岩形成的主要方式,卤水上涌通道是基底大断裂系,其动力来源是岩浆活动.岩的阻隔作用使其对下部地层的温度、压力的变化均有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于加快岩下地层中的有机质成熟与演化.岩又是良好的盖层,且在高温、高压下岩呈塑性状态.勘探实践看出东濮凹陷的岩性油气藏与岩的沉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搞清岩的分布规律对东濮凹陷下步勘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河南 东濮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沉积旋回 盐岩
  • 简介: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岩成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的沉积机理研究,主要有“深水成”和“浅水成”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深水成”论者主要依据沉积学、古生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论据,认为其是在一定的水深条件下形成的,分层卤水是成的基本形式;“浅水成”论者主要依据沉积学的论据,认为其是湖水持续蒸发浓缩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岩物质来源的研究,主要有海水侵入来源、地下深部热卤水来源和地表径流来源3种观点。海水侵入来源论者的主要依据是古生物化石,而其他两种来源论者则主要依据地球化学分析和推测。分析了岩研究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深水成”论者的卤水分层成模式对东濮凹陷还只是一种假说,“浅水成”论者的论据不够全面,两种成论者对同一现象的解释存在较大分歧,测试样品的数量、分布及测试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值得考虑,海相化石尚需进一步厘定,海侵通道尚不明确。提出可利用双扩散对流数值模拟、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的综合研究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岩成因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东濮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盐岩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