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新疆地学断面项目的研究,探讨了新疆南部天山-塔里木-昆仑山地区的沉积-构造演化.以古生代及其以后的历史为重点,针对若干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认识.本区的地壳演化历史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时期,总体来说,表现为一个地壳逐渐从活动趋于稳定、不同时期的古洋盆闭合和不同陆壳板块碰撞拼合的过程.古生代时以古亚洲洋的活动为主导因素,到古生代末,北方形成统一的古欧亚大陆.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时受南面特提斯洋活动所控制,随着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南侧陆块的碰撞,发生了一系列沉积-构造事件,包括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和康西瓦缝合带的形成,南侧羌塘、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陆块的碰撞等,从而形成了本区现代的盆山构造面貌和丰富多彩的演化历史.

  • 标签: 天山-西昆仑地区 沉积-构造演化 地体拼合 地学断面
  • 简介:光合作用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事件,对这个事件的证据,包括基本生物学过程的开启和发展之类的问题,如地球早期光合作用生物的属性以及光合作用生物如何获取光合作用装置等,可能已经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因此,光合作用起源就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重大科学命题。尽管如此,地质学、生物地球化学、比较生物化学和分子进化分析,为光合作用起源及其复杂的进化历史,提供一些新认识和新线索,主要涉及到以下3个方面:(1)光合作用生命的起源;(2)光合作用装置的起源;(3)光合作用催化剂的起源。追索科学家们对这一重大科学命题的持续研究与艰苦努力,以及所取得的一些重要而且富有智慧的认识,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重要的思考途径和研究线索。同时,追逐光合作用起源的研究进展,对于深入了解早期地球复杂的圈层耦合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作用过程主要包括:(1)从不生氧光合作用到生氧光合作用的转变;(2)大气圈与生物圈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3)生氧光合作用起源与进化所造成的、从一个缺氧的大气圈到今天含氧大气圈的复杂演变过程;(4)大气圈和水圈的渐进氧化作用对地球表面环境以及生命的起源和发育所造成的一个长时间影响;(5)早期地球表层古地理面貌的成型等。更为重要的是,对光合作用起源的地质学尤其是沉积学思考所得出的一些重要认识,尽管不是结论,但是拓宽了沉积学的研究范畴,开阔了沉积学家的研究视眼,同时也成为一个多学科协同作战的范例。

  • 标签: 光合作用起源 地球圈层耦合 早期地球 研究进展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元月出版的《2006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古地理学报》在2000~2004年的5年中,共刊出文章235篇,被引频次401次,影响因子1.706。被引在10次以上(不包括10次)的文章有14篇,5~10次的文章有56篇。现把此书中地球科学类及地质学类部分期刊的五年被引频次及五年影响因子前30名排序如下。

  • 标签: 中国期刊 前排序 地球科学
  • 简介:2014年4月20日,我会第八届侯德封奖评选工作委员会在福州召开了评审会。19名评选委员会委员到会。会议由评选委员会主任刘丛强院士主持。本次共评选出16名获奖人,经网上公示(公示时间:2014-04-28至2014-05-07)无异议,评选结果生效。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以姓氏拼音为序)。陈华勇,男,1976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汇聚板块边缘热液矿床成因与勘查。程和发,男,1976年11月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矿物微孔对有机污染物迁移与归宿的控制机理研究。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 侯德封奖 青年科学家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评选工作
  • 简介:2016年4月9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八届侯德封奖评选工作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评审会。19名评选委员会委员到会。会议由评选委员会主任刘丛强院士主持。本次共评选出18名获奖人,经网上公示(公示时间:2016-04-14至2016-04-25)无异议,评选结果生效。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以姓氏拼音为序)。

  • 标签: 公示时间 评选委员会 网上公示 获奖人 侯德 评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