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胡修棉教授(2017)发表学术论文《物源分析误区:砂粒河流搬运过程变化》,基于Krumbein滚筒实验结果及大量观察数据,发现现代河流砂粒不稳定矿物成分、磨圆度及粒径等变化与国内《沉积岩石学》教材相关结论矛盾,应用于物源分析"以讹传讹"。受启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作者进行了较深入分析,认为滚筒实验结果自然界河流砂机械搬运具有指示意义,即随着搬运距离增加,颗粒逐渐变细、磨圆度变好,加之河流搬运过程伴随化学分解等作用,其中不稳定成分逐渐变少。但由于掺和作用存在,河流搬运过程混合搬运距离不同颗粒,不稳定矿物成分含量、磨圆度粒径等均会发生变化。国内教材对上述现象均有不同程度描述,得到广大沉积学者认可,而胡修棉教授(2017)对此论述不够。此外,胡修棉(2017)单从地理位置上划分搬运距离长短似乎不妥。河流搬运颗粒磨圆度粒径改造作用缺乏直接数据证明,建议利用标定法跟踪观察。

  • 标签: 沉积岩石学 河流搬运 掺和作用
  • 简介: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社会发展影响与人类适应问题,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热点之。近年来,利用丰富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特别是过去2000年时段)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过程机理方面取得了系列新成果。本文将其归纳为3方面:理论,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气候影响传递过程分析框架;方法,实现服务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基于语义差异历史社会经济序列定量重建;科学认识,总结出"冷抑暖扬"而又福祸相依宏观韵律。在此基础,未来研究需要步深化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历史时期 气候变化 社会影响 中国
  • 简介:古高梁河北京城选址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者古高梁河名称界定不致,古河道年代规模比较模糊。借助多年来实地考察成果,选取古高梁河沿线典型剖面,用^(14)C、光释光、热释光等测年方式,结合地貌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方法,确定古河道年代,以此近似地复原古高梁河演变分布特征。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古高梁河称呼比"三海河"称呼更恰当,表达全新世中晚期由石景山经"三海"亦庄永定河故道。(2)古高梁河河道发育年代上限5000—4000aBP,下限应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3)古高梁河规模比古清河古水小。(4)古蓟城选址与古高梁河密切相关,古蓟城选址于古高梁河与古水故道之间高地之上,古高梁河要津城池。

  • 标签: 北京 古高梁河 永定河 古蓟城 元大都
  • 简介:基于地震、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开展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世韩江组中上部发育硅质深水沉积层序地层、沉积构成古地理环境研究。韩江组中上部发育1区域二级旋回(CSh),通过不整合面及相应整合面进步将该复合层序划分为6三级层序。系列陆坡峡谷以及侵蚀作用形成水道主要层序界面的重要识别标志,斜坡进积楔、扇朵体底界面,测井曲线突变以及钙质超微化石相对低值可以帮助识别层序界面。盆地不同位置上层序结构有差异,重力流沉积单元不同。本次研究斜坡识别出5种深水沉积单元:浊流水道复合体、斜坡扇、陆坡峡谷、进积楔半远洋—远洋沉积,深海盆地识别出扇朵叶体。将浊流水道复合体划分为5种沉积单元:滞留沉积、水道天然堤、滑塌及碎屑流沉积、侧向增生体末期充填沉积。陆坡、陆隆以及深水盆地分别识别出侵蚀水道、侵蚀加积水道和加积水道。

  • 标签: 复合层序 层序结构 沉积单元 浊流水道 地震相 韩江组
  • 简介:渤海湾盆地渤凹陷西南环古生界深埋碳酸盐岩潜山天然气获得重大突破,钻井资料揭示该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具有很强非均质。由于沉积相岩溶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因此文中根据岩心薄片资料、测井相、微量元素古生物特征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存奥陶系纵向上表现为1较为完整海退—海进序列,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亚相,并可进步划分为台内滩、滩间、潮潮间带4种沉积微相。台内滩带微相横向分布连续稳定,水动力条件,形成储集层早期溶孔发育,且这2种沉积环境里发育碳酸盐岩较纯净,经后期风化淋滤形成岩溶储集层厚度质量好,因此有利岩溶储集层发育相带。该研究明确研究区台内滩及潮发育特征,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渤中凹陷 古生界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岩溶储集层
  • 简介: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地区侏罗系直罗组下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拉平法精细恢复彬县地区直罗组下段各个时期古地貌特征并划分古地貌单元,探讨古地貌特征有利沉积相带分布控制,揭示直罗组下段铀储集层空间演化特征,明确不同期地下水流流向,探讨古地貌特征层间氧化带控制作用。辫状河道砂体为有利铀储集层,铀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砂体,受沉积古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在下切谷。古地貌控制地下古水流流向,从而控制着氧化带发育铀成矿。晚侏罗世,彬县地区北部为古隆起区,容易被淋滤氧化,不利于铀矿预富集;早白垩世—古新世主成矿阶段,直罗组底部古地貌变为"东南高、北西低"特征,含氧含铀水主要来自盆地东南缘,呈扇形沿着直罗组下段辫状河道砂体渗流,形成层间氧化带。古地貌恢复铀储集层砂体分布特征铀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彬县地区 侏罗系 古地貌 有利铀储集层 成矿模式
  • 简介:湖南邵阳市邵阳大道两侧出露龙潭组下段(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发育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明显重力流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块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底面发育有重荷模、槽模、工具痕及冲刷充填构造,砂岩内部有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包卷层理及粒序层理,互层泥岩见类似于古网迹痕迹化石。可识别出砂质碎屑流、浊流与滑塌沉积。剖面下部含泥砾块状砂岩发育,剖面中上部以发育薄厚层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特点。根据重力流沉积物特征及其垂向序列特征,建立了重力流沉积模式,将海底扇划分出内扇、扇与外扇。通过与附近短陂桥矿区龙潭组下段沉积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华南地区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位于华南盆地范围邵阳地区,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龙潭组下段)发育重力流沉积,可能意味着华南盆地扬子陆块华夏陆块之间断裂中二叠世末期曾经发生拉张,形成裂谷盆地。

  • 标签: 湖南邵阳 重力流沉积 茅口期晚期 龙潭组下段
  • 简介:沂沭断裂带纵贯山东省中部,属郯庐断裂带中段。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新元古代—新生代沉积地层,目前,已识别出25地震事件层位。这些地震事件层位名称取自不同年代或年龄含地震记录岩石地层。大多数地震记录震积岩,少部分为震火山岩,它们时空分布支持该断裂带生成—活动与发展历史2阶段:古郯庐断裂带阶段(新元古代—古生代)—新生代阶段。新元古代初鲁至苏皖北部NNE向韧性剪切带形成,沟通了秦岭大别与苏鲁洋间NEE走向转换断层,可能沂沭断裂带或古郯庐断裂带成因机制。纵向上,古郯庐断裂带阶段形成了8地震事件层位,其中5地震事件层位较密集地分布于南华系至中下寒武统;—新生代阶段形成了17地震事件层位,其中12层位较密集分布于白垩系—古近系。因此,南华纪—早寒武世、白垩纪—古近纪分别为2发展阶段地震事件频繁发生时段。在这2发展阶段,该断裂带地震活动动力来源不同:古郯庐断裂带阶段主要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相向运动与碰撞;—新生代阶段主要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横向上,有15(占60%)地震事件层位分布在此断裂带内或由该断裂带内向两侧延伸,这体现沂沭断裂带研究区内发震构造主体。所有地震事件地层分布于该断裂带纵中轴线两侧150-180km以内同沉积盆地,这证明该深断裂带两侧近区构造地震活动区。作者关于地震事件层位时空分布论述图解,展示该断裂带自形成以来地震作用过程与历史,清晰地勾绘出了这条长期活动地震带影响范围,这不仅对分析此类深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由地震引发软沉积物变形与地震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评价此类地震带对地表建筑

  • 标签: 沂沭断裂带 地震事件地层 震积岩 震火山岩 时空分布
  • 简介:河北坝上地区位于东亚季风气候边缘区,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丰宁黄土剖面为研究该区域长时间尺度环境演化提供理想材料。通过丰宁黄土剖面地球化学元素磁化率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恢复该地区230kaBP以来环境演化历史;通过野外观察,识别出了S_1古土壤之下发育风化淋滤黄土层,探讨了S_1古土壤发育时期风化淋滤特征及其所揭示气候变化问题。结果表明:(1)230kaBP以来磁化率记录可与深海氧同位素3—8阶段进行细节对比,表明丰宁黄土堆积区全球气候变化有着积极响应;(2)S_1古土壤发育时期,由于受到强降水影响,土壤中元素受到强烈淋溶从而向下迁移到L_2黄土,造成L_2上部地球化学记录与磁化率差异;(3)从S_1古土壤顶部钙结核层之间土壤属于酸性淋溶土,可能相当于现今中国北亚热带黄棕壤,剖面由土壤层、风化淋滤黄土层CaCO_3淀积层构成;(4)S_1古土壤发育时期温度降水量与现今江苏泗洪六合地区相当,表明当时研究区为亚热带气候。

  • 标签: 黄土 古地壤 磁化率 元素地球化学 古气候 河北坝上
  • 简介:通过祁连山东段童子坝河各级阶地年代变形程度进行测定,得到了河流阶地形成年代过程,推算出民乐—大马营逆断裂活动强度速率,并分析阶地形成和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童子坝河5级阶地(年龄分别为16.70±1.81calkaBP、10092.5±27.5calaBP、8127.5±72.5calaBP、2900±60calaBP、282.5±17.5calaBP)均形成于气候由冷转暖阶段,属于气候成因阶地。基于断裂两侧阶地面的平面几何形态并结合上、下盘阶地横剖面同级阶地高差,得到T4、T3、T2T1阶地民乐—大马营断裂处垂直位错分别为10.6±3.1m、5.0±2.6m、2.0±1.9m1.9±1.3m,推算出全新世以来民乐—大马营断裂垂直滑动速率为1.05±0.31mm/a,水平缩短速率为1.02±0.60mm/a。

  • 标签: 河流阶地 构造地貌 气候变化 祁连山
  • 简介:叠锥构造纤维状矿物呈锥状嵌套分布类特殊沉积构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研究热点,但中国对于叠锥构造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程度较低。文中详细总结了叠锥构造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笔者于新疆托克逊凹陷、准噶尔盆地东部以及哈密盆地3处新发现叠锥构造。叠锥构造发育层系广泛,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以及三叠纪末—侏罗纪初发现叠锥占绝大多数,揭示可能与生物灭绝有关;叠锥构造形成环境较广,不能简单地将叠锥构造作为湖泊相或海相等相标志。新发现叠锥构造初步分析后认为,叠锥构造为与生物(化学)作用有关原生沉积构造,但对叠锥构造成因机制深层次研究还需建立叠锥构造纤维状矿物生长习性及其与形成环境发育层系耦合关系研究之上。

  • 标签: 叠锥构造 形态学 成因机制 地质意义
  • 简介:团簇同位素指的是含有2及2以上同位素结合在起形成同位素体。团簇同位素数值定义为同位素体相对丰度偏离随机分布状态程度。测量该相对丰度较低同位素体需要高精度质谱仪,难点在于利用同位素组成已知参考气体不同同位素组成加热气体,以获得绝对参考体系数值。团簇同位素体相对丰度非常低,但是具有非常独特物理化学性质。比如碳酸盐矿物^(13)C^(18)O^(16)O丰度温度具有敏感性,而与矿物全岩同位素以及矿物形成时期流体性质无关,因此可以利用测量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来获得矿物生长温度,再利用矿物氧同位素(δ~(18)O),根据传统氧同位素温度计原理,可以步获得矿物生长流体(水)氧同位素。目前,团簇同位素温度计已经古气候(温度)重建、古高度恢复、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以及甲烷成因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评估深埋高温过程引起C-O化学键重置碳酸盐团簇同位素影响、测试仪器产生团簇同位素非线性误差校正、以及其他丰度更低团簇同位素体或大分子团簇同位素测量,研究方向。

  • 标签: 团簇同位素 同位素体 碳酸盐 古温度计 甲烷
  • 简介:基于豫西禹州焦作地区二叠统太原组遗迹化石组成与产状特征研究,以及不同颜色Zoophycos潜穴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含量测试分析,取得成果如下:(1)灰白色充填物δ~(13)C值较低,主要介于-2‰~-4‰之间;灰色充填物δ^(13)C值大多在-0.8‰~-2‰之间。二者V/(V+Ni)值均小于0.46,Ce/La值均小于1.5。反映其为富氧相,即氧化环境。(2)红褐色充填物δ^(13)C值-0.2‰~-0.9‰之间,V/(V+Ni)值大于0.46,反映其为贫氧相,即弱还原环境。(3)黑色充填物δ^(13)C值最高,多数0.2‰~1.6‰之间,Ce/La值大于1.8,反映其为厌氧相,即还原环境。综合分析上述特征,提出了3种古氧相(富氧相、贫氧相厌氧相)遗迹化石响应关系及其形成沉积背景模式。这一研究成果可为精细分析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演变规律提供直观生物遗迹识别标志。

  • 标签: 遗迹化石 古氧相 沉积环境 下二叠统 太原组 豫西地区
  • 简介:山东青岛日照滨岸潮间带可见到现代生物营造各种遗迹。通过分析这些生物遗迹与其沉积背景关系,取得以下成果:(1)研究区生物遗迹,层面遗迹以腹足类动物拖迹为主,层内遗迹以居住迹丰度最高,且类型多样。(2)建立了2生物遗迹组合:高潮区组合,主要遗迹类型包括珠带拟蟹守螺拖迹、沙蚕拖迹、摄食迹居住迹、四角蛤居住迹、弹涂鱼爬行迹居住迹、鸭嘴海豆芽居住迹以及螃蟹居住迹摄食迹;该组合产生沉积物底层具有含泥量较高,水、氧、有机质含量均较丰富及基底较稳固等特点。二中低潮区组合,主要由斑玉螺拖迹停息迹、扁玉螺爬行迹停息迹、寄居蟹爬行迹、长竹蛏居住迹、虾蛄爬行迹居住迹、鸭嘴海豆芽居住迹以及螃蟹居住迹摄食迹组成;该组合产生沉积物底层具有含泥量较低、粒度较粗、间隙水不易保存、有机质含量低等特点;研究区潮间带为急剧多变海洋环境,该遗迹组合可指示温带季风气候条件海洋潮间带沉积环境。(3)通过分析各种造迹生物及其遗迹组成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与底层沉积物沉积环境关系,建立了研究区潮间带沉积生物遗迹组合及其沉积环境分布模式。

  • 标签: 青岛 日照 潮间带 沉积环境 现代生物遗迹
  • 简介:目前储集层分类方法多数只是从储集层物性特征角度进行分类,而没有从储集层成因机制进行分类。通过利用分析化验资料、钻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始新统流沙港组三段Ⅱ油组(L_3Ⅱ油组)沉积特征、成岩作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其储集层物性影响,并储集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L_3Ⅱ油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外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3种沉积微相;成岩相主要识别出泥质杂基充填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强压实致密相3种成岩相;裂缝相则以无裂缝相为主,局部可观察高角度网状裂缝相。在此基础通过三者叠加对储集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命名,划分出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泥质杂基充填相—高角度裂缝相等9种不同岩石物理相。根据不同岩石物理相特征,总结归纳出了Ⅰ类好储集层、Ⅱ类中等储集层Ⅲ类差储集层共3类储集层,实现从储集层成因机制角度储集层进行分类评价。

  • 标签: 岩石物理相 成岩相 裂缝相 储集层分类 乌石凹陷东区 流三段Ⅱ油组
  • 简介:新疆焉耆盆地开都河自察汗乌苏水电站流入博斯腾湖河口之间,发育单物源供给山间河段、辫状河段、曲流河段、顺直河段以及三角洲平原顺直型分流河道段等多种类型河道沉积。通过探坑挖掘与观察、砂砾质沉积物结构测量、碎屑组分与矿物分析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开都河不同河段砾石质沉积特征与搬运距离关系、砾质与砂质组合特征、砂质碎屑组分与沉积构造特征及变化等,认为沉积地形与坡度、沉积物组成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不同河段类型变化与沉积特征差异。同时,建立了不同河型段砾石径变化与沉积搬运距离定量关系。在此基础,统计干旱气候与充沛物源供给条件,开都河不同河型沉积有利储集体分布范围及其比例关系数据,可为陆相湖盆河流沉积相图编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焉耆盆地 开都河 河流沉积 砾石搬运距离 沉积相
  • 简介:切谷陆地种常见侵蚀地貌,古今均发育,但是不同盆地、不同代发育切谷,无论沉积充填特征还是平面展布形态等多个方面都大相径庭。为此,作者依据曼宁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再结合分析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发育典型切谷实例以及前人进行相关水槽实验结果总结认为:地形坡度、基准面下降速率及幅度与切谷所侵蚀地层影响切谷发育模式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控制:(1)切谷弯度指数及宽深比,(2)切谷平面上发育密度及其规模,(3)与切谷伴生陆棚三角洲、陆棚边缘三角洲沉积厚度及展布范围。海侵过程下切谷沉积充填类型及岩,受平均基准面上升速率及沉积物供应量共同控制,根据沉积充填类型及岩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富砂型陆棚三角洲充填及富泥型河口湾充填两类。

  • 标签: 北海盆地 维京地堑 下切谷 主控因素 陆棚坡度 基准面变化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聚落选址与地理环境、古气候与古蜀文明发展、灾变事件研究及史前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表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出现与当时地理环境应有很大关系;成都平原—晚全新世以来气候整体温暖湿润,其中有多次气候波动降温事件发生;古洪水、古地震等自然灾害与古蜀文明发展关系很密切;基于成都平原诸多先秦遗址的人地关系综合研究表明,河流、地貌、气候等因素与史前聚落变迁有很大关系。总体,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经历3发展阶段。受限于研究材料方法,目前仍然缺乏高分辨率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成果;自然灾害与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古文化演变重要节点耦合关系仍不明确;今后还需要加强与河流地貌有关聚落环境考古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分析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关系以及定量模型化研究史前人地关系将是未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重要内容

  • 标签: 全新世 环境考古 人地关系 成都平原
  • 简介:详细野外剖面工作基础,通过岩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序列等系统观察研究,发现济源盆地下侏罗统鞍腰组重力流沉积由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构成。滑塌沉积以砂岩和泥岩混杂、岩层滑动变形以及泥岩呈碎块被卷入砂岩层为特征;砂质碎屑流沉积常呈厚层块状,颗粒分选磨圆较差,杂基较多,可见漂浮于层内石灰岩砾石;常见浊流沉积分为2种类型具有明显正粒序结构浊流沉积砂泥岩薄互层浊流沉积,可用鲍马序列来描述。鞍腰组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3沉积序列:序列A记录了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深湖沉积转换过程;序列B表现为砂质碎屑流与浊流沉积叠覆;序列C由浊流及湖泊沉积构成,并经历由序列A→序列B→序列C沉积演化过程。重力流形成受秦岭造山带于早侏罗世沿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发生逆冲推覆作用控制,沉积演化指示秦岭造山带造山作用由强到弱过程

  • 标签: 济源盆地 秦岭造山带 早侏罗世 鞍腰组 重力流沉积
  • 简介: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方法,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三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临南洼陷沙三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3种成因类型。滑塌沉积以包卷层理、液化砂岩脉、阶梯状小断层、变形岩层与未变形岩层叠置为典型特征。碎屑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分布较广,以突变底部接触面、块状层理、泥岩撕裂屑、土黄色泥砾、突变或不规则上接触面为典型识别标志。浊流沉积则以正粒序层理、底部冲刷面槽模、薄层砂泥互层、不完整鲍马序列为典型识别标志。滑塌沉积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斜坡根部,滑塌沉积前方形成碎屑流沉积,碎屑流向前搬运过程,流体被稀释逐渐转化成浊流。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整体分为近源沉积、中部沉积远源沉积3部分:近源沉积主要发育具变形构造滑塌沉积厚层块状砂质碎屑流沉积;中部沉积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远源沉积以薄层浊流沉积为主

  • 标签: 沉积特征 沉积类型 沉积模式 滑塌型重力流 临南洼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