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康复介入进行探索和研究。方法在急性康复环境下(受伤35d内),将本院重型脑外伤的86例患者分为早期康复介入组(43例)和晚期康复组(43例)结果早期康复组全部住院期(65.0±33.8d),显著少于晚期康复组(142.6±50.3d),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肠道膀胱节制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残疾等级、皮质诱发电位、体重及平均心理损害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加快神经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康复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治疗在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治疗组中的53例患者治疗时间较早(脊髓休克期过后2--4周内),而实验治疗组中的53例患者治疗时间相对较晚(脊髓休克期过后4--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治疗之后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方面,实验治疗组患者在实施早期治疗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对治疗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脊髓损伤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早期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脊髓损伤疾病 早期治疗 治疗方法 生活品质 心理状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以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因,微小的管腔易由黏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致肺气肿或肺不张。其临床症状如肺炎,且喘憋更著,以明显的喘咳和缺氧症状为特征。中重度喘息发作如控制不及时容易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病发症而危及生命,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解除支气管痉挛,纠正低氧血症,控制发作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50例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发作患儿的逐渐延长雾化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逐渐延长雾化吸入时间 治疗 喘息发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介入机对于脑梗死后伴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3.02在医院治疗的80例脑梗死伴偏瘫患者,以康复治疗的介入机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的例数均是40例,对照组采取晚期介入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介入治疗,比对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以及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早期康复治疗进行干预,可使得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利于增强其自理能力,适宜推广。

  • 标签: 偏瘫 脑梗死 介入时机 康复治疗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不同时机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以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为例,共258名,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同时再将治疗组以高压氧治疗的介入事件随机分为3组Ⅰ组、Ⅱ组和Ⅲ组,三者介入分别为第一天、第一到三天和三天以后。高压组和治疗组都采取了基础治疗的方法,但是治疗组使用的是高压氧治疗,而对照组使用的是普通氧治疗,在三个疗程过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神经功能变化。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压氧 时机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截止2010年1月15日,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共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271例。本文通过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探讨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的介入机选择,为中医药在新发传染病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中医药 介入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无痛分娩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介入的时机。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将我院13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无痛分娩分为有痛组(有痛分娩)和无痛组(无痛分娩),各68例;按照产后康复护理介入是否在40d之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64例产妇,实验组有72例产妇。测定有痛组和无痛组的盆底动态压力、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等盆底功能相关指标,评估无痛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之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康复护理后的盆底功能。结果 无痛组在盆底动态压力异常、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有痛组(P<0.05)。在康复护理后,观察组的盆底收缩、静息压,I类、II类肌纤维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分娩能显著改善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减少盆底功能相关疾病的风险,且在产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肉恢复。

  • 标签: 无痛分娩 盆底功能 产后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康复治疗介入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对比。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80例,入院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伤后3天后进行康复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3天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介入治疗时间越早,患者的效果越好,及早的进行介入治疗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治疗 介入治疗时间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介入手术患者等候手术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引入品管圈概念,通过成立QCC小组,列出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急需解决的问题,最终选定主题降低介入手术患者等候手术时间。设计患者等候手术时间情况调查表,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病人等候时间长的原因进行特性要因分析,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介入手术患者入导管室后等候时间由48.8分钟降低到25.2分钟。修订了介入手术患者等待手术护理流程,形成了标准化材料,并在科室进行了推广应用,提高了科室满意度;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和谐程度、责任感、沟通配合、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手法均明显等6项无形指标进行调查,与改进前比较,无形成果显著。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介入手术患者等候手术时间效果显著,进一步规范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水平服务能力,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介入手术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梗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60例急性前壁心梗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入院治疗前后时间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即对照组发病>7h后接受治疗,观察组发病<6h接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在6h内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予以治疗效果最佳,可提高整体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前壁心梗 急诊冠脉介入 疗效
  • 简介:今年冬天,一种新鲜的手工在城市里迅速升温,这就是十字绣。国人对于刺绣的传统认识还停留在温婉细腻、清秀可人的江南女子身上,可是这一次的流行季风却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地使男女老少都加入了“秀女”的行列。说来流行这东西也真的是很奇怪,在女

  • 标签: 十字绣 翩然 绣花绷子 绕线板 钥匙圈 传统认识
  • 简介:看到一道很特别的算术题。一个年轻的妈妈二十二岁生下了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了十九年。之后,孩子出外闯世界了。如今,他半年没有回家见妈妈了。

  • 标签: 《时间》 随笔 杂文 杂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0例行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9月—2021年3月采取常规护理的9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4—9月采取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干预的9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 Kolcaba编制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中生理、心理精神、环境、社会文化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可有效减轻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缩短压迫时间 手指操运动 经桡动脉介入 术后穿刺部位 皮下血肿 舒适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1]。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到医院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发挥出了重大的影响[2],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可推荐运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介入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实践价值。方法:遴选我院实施肝癌介入治疗患者(2021年04月~2022年04月)研究,总例数62例,依据1:1比例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加强病房环境管理,遵医嘱用药,监督患者戒烟,耐心解答疑问等,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下采取介入护理,包含介入前、介入中及介入后护理,比较2组指标,如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①心理状态:实验组躯体性、精神性情绪严重程度(5.24±0.23)分、(8.55±1.33)分低于对照组(7.34±1.54)分、(13.31±3.12)分P<0.05(t=7.509、7.814,P<0.001);②生存质量:在营养供给、睡眠质量及活动能力方面,实验组(8.90±1.03)分、(9.15±0.78)分、(9.22±0.66)分高于对照组(6.18±3.45)分、(7.07±2.86)分、(7.15±2.78)分P<0.05(t=4.206、2.907、4.034,P<0.001)。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介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心理状况,优化生活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