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对比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疗效。 方法 :自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 50 名,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螺旋 CT 血管成像检查。 结果: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100% )远高于螺旋 CT 血管成像检测的准确率( 82% )( P<0.05 )。 结论: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相较于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更加灵敏,准确率更高。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螺旋 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肝胆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本共识从外周血和组织学方面对其在诊断、治疗、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总结,针对近年来研究成果明确的肝胆系统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和基因表达,提出了专家指导意见。同时,对肝胆肿瘤相关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和第二代测序的实验室检测标准、结果解释、报告内容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出了规范化建议,旨在为一线临床人员普及肝胆肿瘤分子诊断和治疗最新知识的基础上,为科学合理地选择个体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可执行的依据。

  • 标签: 肝胆肿瘤 分子诊断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影像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进行乳腺 MRI检查的女性乳腺病变患者共 298例,进行横断位 T1WI、带脂肪饱和技术的 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利用 GE自带分析软件在异常强化病灶内选取R OI并绘制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TIC)。对比分析各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298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中有 279例患者的 MRI成像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乳腺的结构,脂肪抑制均匀,且无明显的伪影出现,有较高的信噪比,经后续处理得到的 T1灌注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时间的分辨率具有合理性; 19例乳腺病变患者脂肪抑制不完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两侧信号呈现不均匀,且双侧的乳腺不对称。结论:通过对影响影像质量不利因素的控制和可控因素的优化,乳腺 MRI的成像质量提高,为医生更好的确定治疗的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影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罹患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对病因进行诊断过程中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方案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方案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 72例,均为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均行 MRCP、 DWI检查,并对比病检结果。结果:分析梗阻性黄疸采用 MRCP检测影像学特征,即经 MRCP检查,可对胆管系统全程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通过观察胆总管下段分布的结石发现,改变在形态上呈杯口状,而对恶性病变加以观察发现,改变在形态上呈刀切状,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发生梗阻的部位上方区域均有扩张征象。相较手术病检结果,单用 MRCP进行检测时,准确率经观测为 83.33%,而在此基础上联用 DWI进行检测时,准确率经观察为 98.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罹患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对病因进行诊断过程中,取 MRCP技术与 DWI技术联用,可进一步提高确诊率,为病因分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MRCP; DWI;病因;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鉴别诊断肝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0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病情,术前行 DWI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 DWI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参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磁共振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近,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与原发性肝癌组相比,肝囊肿组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组患者 ADC水平明显更高,独立样本 t检验提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P< 0.05); DWI扫描检出肝海绵状血管瘤 5例,肝囊肿 4例,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 75.0%, 2例肝血管瘤漏诊, 1例肝囊肿误诊为转移瘤。检出原发性肝癌 48例,恶性病变符合率为 100.0%, DWI对肝脏恶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检出率 (χ2=12.632,P=0.006);肝囊肿组患者 ADC水平明显高于海绵状血管瘤组 (P< 0.05)。参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磁共振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近,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DWI是临床诊断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诊断符合和诊断效能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满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充分的影像学支持,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癌 影像学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泌尿系疾病患者采用CTU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经临床确诊泌尿系统疾病的60例患者有关资料,分别采用常规彩超及CTU成像方法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TU成像方法明显高于常规彩超检查方法,两种检查方法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CTU成像 泌尿系统疾病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 Excel表格将 2018年 3月至 2020年 3月 间来我院进行检查的 246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12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 CT检测,给予研究组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各项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准确率为 97.80%,显著高于 CT检测的 86.26%( P < 0.05)。结论:相较于 CT检测,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准确率更高,能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病情并予以有效治疗,可进行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CT检测 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期间就诊的 20 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同期选择 20 例健康者作为本次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人员应用磁共振新的功能成像序列,比较两组研究人员 MEP 潜伏期和波幅之间差异。 结果 两组研究人员上肢拇短展肌与下肢 AT 肌力潜伏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波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磁共振功能成像能准确脊髓损伤程度,对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磁共振功能成像 颈椎病 诊断
  • 简介:摘要: 借助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够极大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尤其是复杂血管穿刺的成功率,大大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减少机械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红外血管成像仪 可视化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能 CT( DECT)肺灌注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选 2019年 9月 ~2020年 6月 8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 DECT与双源 CT( DSCT)进行诊断,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DECT对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下,对 8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行 DSCT检测,符合率为 72.50%,敏感度为 73.44%( 47/64),特异度为 68.75%( 11/16),阳性率为 90.38%( 47/52),阴性率为 39.29%( 11/28);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下,对 8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行 DECT检测,符合率为 96.25%,敏感度为 96.88%( 62/64),特异度为 93.75%( 15/16),阳性率为 98.41%( 62/63),阴性率为 88.24%( 15/17)。结论: DECT对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佳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 CT 肺灌注成像 肺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磁共振弥散成像鉴别骨良、恶性肿瘤和炎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炎症患者 103 例作为观察对象,针对 103 例疑似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将这一诊断结果与最终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对于鉴别骨良、恶性肿瘤和炎症的诊断价值。 结果: 103 例疑似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后的 敏感度为 97.94% ,特异度为 66.67% ,准确性为 96.12% ;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 P > 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针对临床中疑似骨良、恶性肿瘤和炎症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为患者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磁共振 弥散成像 骨良性肿瘤 骨恶性肿瘤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为白癜风,并以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AB两组。两组均展开常规治疗,B组添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治疗的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患者 54 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颈椎外伤但非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 54 例作为参比组。 两组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的参数和颈椎功能评分。 结果: 经过对比后,实验组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的参数优于参比组( P < 0.05 ),对比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低于参比组( P < 0.05 ),对比有意义。 结论: 在对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 进行诊断时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得参数更优,临床价值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骨折脱位型 核磁共振成像 颈髓损伤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乳腺肿瘤良恶性患者中关于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107 年 1 月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癌肿瘤诊断治疗的患者 300 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进行诊断,观察其确诊率和误诊率。 结果: 经结果显示,在 300 例患者中,超声弹性成像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误诊率显著低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乳腺肿瘤良恶性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技术进行有效诊断,可提高确诊率和降低误诊率,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诊断 乳腺肿瘤 良恶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多层螺旋 CT心脏冠脉成像中控制心率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 2018 年 8 月至 2020年 5 月期间诊治,选取我院 342 例接受 多层螺旋 CT心脏冠脉成像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 ( n=171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研究组 ( n=171 )采用心理护理方式 ,对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情况(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焦虑评分 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身护理前后血压情况(舒张压、收缩压) 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研究组护理前后心率、焦虑评分均 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我院对 多层螺旋 CT心脏冠脉成像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效改善患者心率,控制血压,减少患者的焦虑。

  • 标签: 心理护理 多层螺旋 CT心脏冠脉成像 控制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 我院 2018 年 8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收入的 149 例 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luminalA 、 luminalB 、 HER-2 以及 Basal-like 分别为 82 例、 34 例、 18 例以及 15 例; 4 种分子分型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以及是否绝经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就 腋窝阳性淋巴结数分层而言,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但是在 ≥ 4 枚阳性淋巴结患者中,各分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就病理分期方面而言, Ⅲ期患者的 HER-2 型占比最高,有统计学意义( P=0.024 );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肿瘤分期,并且 luminalB 型、 Basal-like 型的预后更差。 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不同,在临床病理特点上也存在差异,并且肿瘤分期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且 luminalB 型、 Basal-like 型的预后更差。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评析 早期股骨头缺血 并 坏死 采取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的 临床 效果 与意义 。 方法: 取 201 7 年 9 月到 201 9 年 9 月 固定时间段 本 科室接治 的 26 例 患 早期股骨头缺血 并 坏死 患者 展开 研究, 分别对患者采取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对不同诊断技术效果实施比较。 结果: 分别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发现,磁共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 CT 诊断显著较优;与 CT 技术比较, 磁共振漏诊率显著下降, P < 0.05 。 结论 : CT 诊断技术与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临床两种不同检查手段, CT 诊断技术在检查骨质结构方面效果良好,易于分期。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扫描切面有较高的选择性,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效果理想,并且该技术诊断率较 CT 明显较高。

  • 标签: 早期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诊断技术 磁共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与 CT 检查的效果。 方法: 共选取 74 例观察对象,其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6 月到 2019 年 8 月,所有对象经确诊患有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 n=37 , CT 检查)和实验组( n=37 ,磁共振成像)。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更高,有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优于 CT 检查,其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应积极推广。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CT 效果 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IDPCT成像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 57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在急诊介入治疗前,分别实施双期联合扫描成像(观察组)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照组)检查,判断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施联合扫描成像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检查总有效率、成像图像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双期联合扫描成像方法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患者急诊治疗前确诊和急诊方案制定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髂静脉 急诊 介入治疗 双期联合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