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治疗的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利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从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及减少了手术创伤。

  • 标签: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动力髋螺钉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抗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化学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因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血塞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心绞痛患者4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加快患者治愈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一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增加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发病时间以及发病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不稳定型心绞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盐酸曲美他嗪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曲美他嗪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划分,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采用葛根素和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4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各项指标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地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葛根素 不稳定型 心绞痛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心止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57例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调脂,抗凝,缓解心绞痛,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养心止痛汤,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观察心绞痛的症状,中医症候,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对于心绞痛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止痛汤可有效地防治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养心止痛汤 气虚血瘀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辽宁省阜新市某医院住院的UA患者1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3例及对照组8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钙5~7d皮下注射抗凝、β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肌耗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控制血压等治疗,观察组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后,口服利伐沙班片2.5mg,每日1次。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6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98%;对照组显效58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1.7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下移较对照组均有良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结论口服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UA,疗效显著。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利伐沙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维地洛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理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卡维地洛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维地洛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卡维地洛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水煎取汁200ml,2次/日,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消心痛,10mg,口服,3次/日。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的影响,以证实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临床选取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基础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hs-CRP降低更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的对象主要为48只白兔。其中24只为雄兔,24只为雌兔。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入选的白兔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3d组、诱导3d组、对照组5d组、诱导5d组,每个组为12只。观察和对比四组实验对象的药代动力学指标。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分析,诱导3d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同对照3d组数值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5d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同对照5d组数值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诱导3d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同诱导5d组数值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存在显著的影响。

  • 标签: 辛伐他汀 厄贝沙坦 药代动力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用门静脉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和门静脉管径。结果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程度严重而下降。结论门静脉超声能判断肝硬化损害的程度。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 彩色多普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女性排尿困难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就诊的55例排尿困难女性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逼尿肌收缩乏力24例,占总例数的43.6%;神经源性膀胱11例,占总例数的20%;膀胱出口梗阻(BOO)11例,占总例数的20%;不稳定膀胱3例,占总例数的5.5%;非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2例,占总例数的3.6%;膀胱颈梗阻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2例,占总例数的3.6%;未见明显异常2例,占总例数的3.6%。结论逼尿肌收缩乏力、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出口梗阻(BOO)、不稳定膀胱、非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颈梗阻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是女性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治疗女性排尿困难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尿流动力学检查 女性排尿困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诊的30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观察比较采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后,与术前相比患者肛肠动力学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大收缩压(AMCP)、以及肛管静息压(ARP)的变化情况。结果300例患者手术前后AMCP及ALCT均无显著的变化(P>0.05),患者可以自主有效的控制排便;术后患者ARP、RRP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但ARP仍明显大于RRP(P>0.05),所以患者无肛门失禁现象出现。同时可见高位肛瘘患者治疗后各项肛门动力学参数与低位肛瘘患者相比,显著更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手术患者可有效控制排便且没有肛门失禁现象出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

  • 标签: 中医挂线 肛瘘 肛肠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