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大便隐血检查在大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主要方法2013年12~2014年12月收集本院内镜室肠镜检查患者粪便隐血实验结果,并与肠镜检查结合分析粪便隐血与大肠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大便隐血在大肠癌、炎症性肠病、异型增生、非腺瘤息肉、肠道炎症及无异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66.67%、83.33%、61.67%、39.22%、33.33%、6.16%。大肠癌大便隐血阳性率分别高于非腺瘤息肉、肠道炎症、正常肠粘膜(P<0.05)。癌前病变大便隐血阳性率分别高于非限流息肉、肠道炎症、正常肠粘膜(P<0.05)。结论粪便隐血与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大便隐血实验对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便隐血 腺癌 大肠癌 异型增生
  • 简介:摘要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早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化学方法中的联苯胺法和胶体金法进行综合比较,由于联苯胺法受饮食、一些化学药品、铁剂等干扰,易形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胶体金法却不易受到饮食等的干扰,此法测大便隐血,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大便隐血 胶体金法 邻联甲苯胺法
  • 简介:医学上把血、尿、粪的检查称为三大常规检查项目,其中大便检查是肠道门诊和住院病人最常用的化验项目之一。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病人及其家属对大便常规检查很不以为然,觉得留取大便标本麻烦,化验等待时间长,反而对CT、B超这些相对直观的检查手段特别重视;有些入主动放弃大便常规检查,认为这种检查过时了,担心漏诊一些重大疾病,更有甚者还拒绝做大便常规检查。

  • 标签: 大便常规检查 主动放弃 常规检查项目 体检 化验项目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早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化学法隐血试验和免疫法隐血试验进行了比较。化学法隐血试验受饮食、铁剂和还原性物质等干扰,易形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免疫法隐血试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隐血 化学法隐血试验 免疫法隐血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组织的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的检测,比较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结果使用压脉带的时间对于血常规的影响在1分钟及2分钟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在3分钟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P<0.05。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2个小时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上无影响,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影响。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4个小时除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之外,对其余三项指标都有影响。结论采集标本的方式和标本的放置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的重要因素,在临床诊断上,医师需要将以上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以免造成病情误判。

  • 标签: 血常规 凝血常规 分析前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常规误差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患者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结果静脉血液抽血检验方式比末梢血液样本抽样方式的红、白细胞计数准确性低,但是在PLT(血小板)计数方面准确性较高;常温储存的血液样本比冷藏血液样本的红白细胞、PLT等计数方面准确性较低,但是无显著差异;取样后立即送检的白细胞计数准确性明显高于取样后4小时送检的血液样本,但PLT及血红蛋白计数准确性明显低于取样4小时后送检血液样本。结论应选用技术高、综合能力强的检验医师进行血常规检验,检验医师也应全面掌握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增强患者检验期间的质量控制工作,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现象。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常规误差 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73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4-01不管是医院门诊还是住院的病人,接触到最多的就是血常规检查,血液作为人体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滴血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血常规检查主要是对血液当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进行检查分析,也是诊断各项血液疾病的重要依据,且对于其他疾病的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医学检验当中也是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血液细胞分析仪已经逐渐成为血常规分析的主要手段。1血常规的定义血常规是当前医学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化验检查方法之一,通常采用静脉血或者末梢血进行检测。血液采集后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结果异常时则需要检验人员进行血液推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最后出具准确的检测报告,以帮助进一步判断疾病,这便是血常规检查。2血常规的采集根据采血部位的不同,所取得的血常规检测样本有所不同。主要有真空静脉采血和指尖末梢血采集。一般成年人采用采静脉血方式,当患者局部有水肿或者炎症情况,不能够采取末梢血的方法采血,静脉血样则是最好的方式。婴幼儿采用指尖血或者耳垂部血液,部分无法使用静脉采血的患者也采集指尖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但是指尖血的影响因素较多,会造成结果不稳定,重复性不好,而静脉血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相关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和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以及重复性较差,血细胞略高,血小板较低,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的时候,应当使用静脉血,采血的时间通常在上午,但是有验血的需要,是可以随时进行采集的。白细胞的生理波动较大,造成上午较低,下午偏高,一天之内的变化差值较大,因此,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采集样本。此外,女性在经期,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都会下降,不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水平,应当避开这个时间段。其次,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及影响白细胞的药物,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白细胞的水平,检测结果根据用药情况而有所不同。同时,要避免在输液的过程中采血,因为输液会导致血液变的稀释,不能得到真实的水平,当必须进行采血检验的时候,应当避免在同侧静脉采血。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动作熟练,静脉采血应当做到一针见血,压脉带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末梢毛细血管采血针刺要迅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血常规检查技术对于医学整体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血常规的检查主要依托于血液分析仪进行,通过血常规检查仪器能够有效、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的相关指标指数。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检测机、受检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经常性的会发生检测失效、不准确的现象,这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工作十分不利。因此对于影响血常规检查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血常规检查的有效性,促进医院检查工作的发展。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