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腹产术中寒战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入选的剖腹产产妇66例,其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分组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实施常规护理的33例产妇为参照组,实施护理干预的33例产妇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剖腹产术中寒战的引发因素与环境、治疗、心理和麻醉存在相关性,同时与自身热量丢失有着直接关系。随后分别予以患者不同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6.1%)同参照组(30.3%)比对降低更为显著,数据结果统计后呈P<0.05。另外,比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96.9%)高于参照组(75.8%),数据结果统计后呈P<0.05。结论通过分析剖腹产术中寒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 标签: 剖腹产 术中寒战 原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感发热患儿的穴位推拿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1~2017.7儿科治疗的153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参照组,干预组78例,参照组75例;进行辅助治疗时为两组患儿按摩推拿穴位,针对性护理干预组患儿。结果干预组有效率94.87%,参照组为84.00%。结论采用推拿按摩疗法辅助治疗外感发热时应做好护理干预工作。

  • 标签: 外感 小儿 发热 推拿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发热治疗的102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5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乙酰氨基酚混悬剂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50例,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45例,88.2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5.88%)低于对照组(7例,13.7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发热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其退热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发热 疗效和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儿童发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3例发热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研究组采用布洛芬口服退热;对照组采用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口服液退热治疗,评价退热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服药后60min、90min内的体温均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t=-5.638、-2.917,P<0.05)。两组患儿服药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儿童发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较好,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用药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发热 布洛芬 儿童 临床疗效 安全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感冒发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来对患者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n=45),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双号为对照组(n=45),采用常规疗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有42例,占93.33%,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一共34例,占75.6%,两组间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X2=5.1412;P<0.05);同时,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例,占13.33%;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3例,占51.11%。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X2=7.1429;P<0.05)。结论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的有效率高,并且患者在后期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小儿感冒发热 安全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热门诊患者护理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发热门诊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7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实验组(给予规范化健康教育行宣教)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法行宣教)35例,对比2组宣教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宣教之后的发热知识知晓率、合理用药知识知晓率、态度转变率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明显优于宣教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发热门诊患者,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及护理指导,对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改善生活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发热门诊患者 规范化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性疾病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发热性疾病患者,共95例,其中细菌感染患者47例,病毒感染患者48例,同时选择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5.22±2.10)ng/ml、(0.20±0.08)ng/ml和(0.14±0.06)ng/ml,其中细菌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发热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准确区分发热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发热性疾病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病症中使用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发热患儿98例,按照奇偶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试验组实施清解宣肺汤加减中医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退热时间及治疗成效总有效率。结果实施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缩短并少于常规组(P<0.05),且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成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病症中,应用清解宣肺汤加减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儿在较短的时间内退热,疗效显著。

  • 标签: 清解宣肺汤 感染性发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发热疾病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以及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细胞异常阳性率为61.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观察组的HCT、RDW-SD、MCV、MCH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血细胞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发热疾病患者的病情,检测血细胞形态学变化对于发热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发热疾病 血细胞形态学 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吉林口岸入境发热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集2016年吉林口岸入境发热人员咽拭子样本,用荧光PCR(RT-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禽流感病毒通用型(AI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偏肺病毒(hMPV)、人鼻病毒(HRV)、麻疹病毒、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6型等12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共采集咽拭子样本497份,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72份,以人鼻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居多。6个监测口岸中,圈河口岸送检的样本中阳性数最多;春、秋季节阳性数高于夏、冬季节;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主要来自朝鲜(34.72%)。结论初步掌握了吉林口岸入境发热人员感染呼吸道病毒种类,为口岸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

  • 标签: 入境 呼吸道病毒 发热
  • 简介:分析2011-2014年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7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发病诊治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4年,济南市累计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73例,死亡13例。发热为首发症状,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平均体温为38.7℃。大部分病例有乏力(84.93%)、畏寒(57.53%)、全身酸痛(57.53%)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住院前平均就诊次数为2.64次,第一次就诊在村卫生室的占65.75%;发病至住院的时间为0-16d,平均5.34d。患者入院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别占75.34%和72.60%。章丘市(38例)、历城区(14例)和长清区(10例)报告病例最多,发病主要集中在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占病例总数的64.38%。6-8月发病占72.60%。男女性别发病比为1.70∶1;55-74岁发病占75.34%;农民发病占87.67%。病例居住地为丘陵的占82.19%,一个月内在居住地见过蜱的占58.90%,被蜱叮咬过的27.40%。发病前两周内有户外活动史的占86.30%。家中饲养动物的占79.45%。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较为平稳,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和人群特征,章丘、历城和长清为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自然疫源地。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 流行病学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