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110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胆道梗阻病例的MRCP及DWI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道结石65例;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11例,壶腹部癌及胰头癌21例;肝门部癌13例。结果110例胆道梗阻性病例中,经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性扩张均显示明确,梗阻部位均能准确定位;其中胆道结石于MRCP原图及三维重建图显示清晰,均表现为低信号影,在DWI中呈低信号;胆道肿瘤性病变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梗阻部位显示清晰;胆道肿瘤性病变在DWI中呈高信号,显示清晰;胆管炎性狭窄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部位显示明确,在DWI中呈等信号。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DWI检查有助于提高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准确性。应用MRCP结合DWI应成为诊断胆道梗阻性疾患的推荐方法。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胆道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5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方法观察55例肝硬化再生结节MRI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结果37例合并肝细胞癌MRI表现为T1WI等、高或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及高信号;11例在T1WI或T2WI上见假包膜,呈低信号;增强扫描34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27例见假包膜强化。结论因此肝硬化再生结节在MRI上能很好地与肝细胞癌鉴别。

  • 标签: 肝硬化 结节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许多慢性肾脏病是由于组织间纤维化或肾小球内组织纤维化的逐渐发展而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这种纤维化通常是由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在活化细胞时释放的趋化因子在急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情况下转化所致。临床上检测肾脏纤维化方法有很多,但是目前缺乏一种非侵入性动态监测肾脏纤维化的可靠手段。功能性MRI成像在检测肾功能、评估肾纤维化程度方面近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肾脏纤维化 炎症 功能性MRI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对患者病灶的精确诊断与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但是磁共振成像中伪影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从而不能对病灶进行精确的识别。尤其磁共振成像中的运动伪影,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伪影是医学界重要的而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对磁共振成像中的运动伪影消除方法进行研究,其主要的内容如下。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伪影 消除方法 智能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诊断价值。方法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9例全部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观察并分析临床结果。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诊断准确率、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诊断准确率、梗死PACI诊断准确率、后循环梗死POCI诊断准确率、腔隙性梗死LACI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81%、99.63%、99.90%、97.50%、77.78%、99.90%。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有助于引导早期疾病诊治。

  • 标签: 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 后循环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共8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学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准确率高,同时能清晰显示出患者脑部的病变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黄斑疾病患者40例应用OCT对黄斑疾病进行诊断,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黄斑疾病患者40例应用OCT诊断,黄斑水肿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9例,黄斑裂孔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例,黄斑部视网膜前膜2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例,视网膜劈裂1例,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症1例。结论OCT应用于黄斑疾病诊断筛查,确诊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 黄斑疾病 诊断
  • 简介: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和3个月的随访观察,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新发生的卒中病灶位置与卒中后抑郁(PSD)之间的关系,期望能够对卒中患者能否发生卒中后抑郁方面提供帮助。方法:选择符合本实验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入院后完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并对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并比较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及其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新病灶的关系。结果:DWI上具有新病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内PSD发病率比较:多发脑梗死(75%)〉额叶梗死(50.00%)〉边缘系统梗死(21.43%)〉基底节区梗死(12.5%),且各组患者间PSD发病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个月内PSD的发病率与DWI上新病灶之间具有相关性,且DWI上示多发脑梗死者PSD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脑区梗死者,DWI检查对卒中后抑郁具有提示性。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成功率的提升方式。方法根据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的150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来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7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检查方式,实验组使用的是改进后的检查方式,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改进之后,患者的检查率显著提升,重复检查几率和放弃检查的人数均下降,没有出现检查失败的病例。结论强化检查前护理以及临床沟通,强化检查中护理和人文关怀,均能够让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成功率提升,我国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检测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对我院100例体检者进行观察分析,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测量,每位患者实施有效测量10次,记录检测成功率,分析检测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检测成功率高于女性,年龄<60岁检测成功率高于年龄≥60岁,BMI<28的检测成功率高于BMI≥28,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测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三个方面,针对女性、高龄、肥胖者的检查,医护人员可适当改变其体位,进一步提高检测成功率。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在时代的发展当中,国内的医疗体系开始朝着精细化的方向持续优化,不仅采用了相当多的专业医疗设备,还根据不同的病症研发出了相应的疾病诊断方式,磁共振属于较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应用到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当中,并发挥良好的功效。本文主要对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思路。

  • 标签: 磁共振尿路成像 泌尿外科疾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重要仪器,主要用于腹部、软组织、四肢关节、脊柱、头颅的检查,也常用于全身大血管、面颈部、直肠癌的术前分期、盆腔以及乳腺的检查中。核磁共振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为软件系统,其二为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主要有操作系统(当前常用的为WindowsXP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模块(含有仪器控制、成像系统与数据采集等)、故障检查与维修系统。硬件设备则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恒场磁体、射频场线圈、梯度场线圈、计算机与图像重建系统等。为了充分发挥MRI的工作性能,降低使用成本,对其进行及时的故障排查与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仪(MRI) 故障分析 维护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helieal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在胃癌术前分期过程中的应用和比较进行探究。方法选取30例已经通过胃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对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术后的的病理科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对胃癌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2%与78.9%。两者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层螺旋CT对胃癌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与淋巴结转移敏感度均高于磁共振成像,在胃癌M分期的讨论中,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相平齐。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在胃癌TNM的分期中的诊断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两种方法在胃癌的检测和诊断方面都较重要,并且无法被替代,同时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相应的局限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胃癌术前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的术中配合;方法对60例(共血管70条)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检查;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无并发症发生。61条血管一次回拉清晰记录图像,3条血管需调整指引导管后重复一次才获取清晰图像,4条血管有较大的侧支血管,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3条血管因狭窄较重,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支架置入术后重复行OCT可获取清晰图像。

  • 标签: 冠状动脉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配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因素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118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t=0.05,P=0.96,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6.11,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磁共振成像检查当中,分析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并且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保证磁共振成像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磁共成像检查 焦虑情绪 因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93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病变位置进行切除,通过病理学检验证实患者为胃部恶性肿瘤,术中对患者胃癌进行分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参照术中胃癌分型,对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胃癌Borrmann分型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电子胃镜和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均能正确诊断出患者胃癌发生情况,诊出率为100%。利用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Borrmann分型检查,其中85例(91.4%)患者分型正确。电子胃镜分型中65例(69.9%)分型正确。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正确率明显高于电子胃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肿瘤分型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有助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 电子胃镜 胃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肝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肝良恶性肿瘤98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测后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测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的诊断准确率。结果98例患者诊断结果显示,病理检测结果为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为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78例;病理对肿瘤分析,36例肝细胞癌,12例肝血管瘤,44例肝转移癌,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弹性成像对肝脏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检测准确率要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似的结果也在特异性和灵敏度上发现。结论弹性成像超声与常规超声诊断肿瘤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两种检测方法可以互相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每种方法的优势,获得更加全面的结果。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肝良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6.10~2017.12期间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80个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彩超检查,研究组进行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将两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5%;研究组无漏诊,共出现3例误诊,误诊率为3.75%,对照组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5.00%、1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81、P=0.003,=5.128、P=0.024,=4.054、P=0.044)。结论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式,将其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诊断中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误诊,可为疾病定性、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 标签: 彩超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高龄患者冠脉CT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进行冠脉CT成像检查的50例高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检查操作,观察组患者在检查期间予以护理干预。对照两组患者检查状态。结果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1.8±5.6)分,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20.3±6.3)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焦虑评分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增快率,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患者进行冠脉CT成像检查的时候,为其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可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心率,平稳患者的呼吸,提高成像质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龄患者 冠脉CT成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