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硝酸盐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同时降低前负荷,轻微降低后负荷以及扩张心膜外大冠状动脉。其他如对血小板、前列腺素和心肌细胞的作用还不能确定与减少心肌缺血有关。

  • 标签: 缺血性疾病 硝酸盐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铋盐类药物在Hp根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Hp相关性胃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和不含铋剂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情况。结果实验组Hp根除率(95.0%)高于对照组(82.5%),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用药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基于胃肠疾病发病机制和铋盐类制剂药理作用,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可进一步提高Hp根除率。

  • 标签: 铋盐类制剂 胃肠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 四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0例。对照组使用钙尔奇治疗,观察组为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6%)高于对照组(80%),两组比对后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期间,予以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价值高,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类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 2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 50例。对照组使用钙尔奇治疗,观察组为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96%)高于对照组( 80%),两组比对后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 p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类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藻酸盐类敷料联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4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藻酸盐类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换药次数[(2.08±1.27)次]少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探讨其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分析2014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在疼痛缓解方面的有效率为37.5%(15例),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2.5%(5例),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密度的改善发现,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在特定区域,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例),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骨密度情况,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的学习和推广。

  • 标签: 双膦酸盐类药物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安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中应用藻酸盐类敷料辅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78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法分组,对照组(n=39)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9)应用藻酸盐类敷料+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状况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应用藻酸盐类敷料+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伤口愈合状况与情绪状态。

  • 标签: 慢性感染伤口 藻酸盐类敷料 综合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