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穿刺技术和静脉导管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外周中央静脉导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PICC导管在患者的身体里停留的时间比较久,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大对PICC置管的应用状况及其对患者影响的研究力度,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探讨PICC导管尖端的定位对患者的作用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PICC导管 尖端位置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其中前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每组28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 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 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缓解其负面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此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综合护理 负面情绪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治疗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受医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105例,对照组52例进行药物医治,观察组53例采取前庭康复训练,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DHI和平衡能力。结果:观察组躯体、情感和功能比对照组评分低,平衡能力更高,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身体指标,同时提高平衡度,缓解眩晕等反应,对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前庭康复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 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2023年12月期间就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干预后负面情绪与眩晕程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各项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上述统计学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积极性分与生活质量,同时可改善眩晕程度,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不同注射位置治疗眼睑痉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的62例眼睑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单数对应对照组,在常规位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双数对应观察组,实施常规位点+眼轮匝肌睫位置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药物起效时间与药物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效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位点+眼轮匝肌睫位置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眼睑痉挛患者的应用,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延长药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推荐。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不同注射位置 眼睑痉挛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在对其实施治疗期间,探究运用耳部全息刮痧的方式,对患者DHI量表评分与临床干预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患者共计选择64名,抽取的时间在2021年12月-2023年2月,对患者按照随机的形式建组,对照组通过实施SRM-IV型BPPV诊疗系统进行复位治疗以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之上实施耳部全息刮痧干预方式。探究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统计患者眩晕残障评分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组间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各项数据差异并不显著,P>0.05;观察组在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患者DHI量表评分情况数值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耳部全息刮痧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逐渐提高,P<0.05。结论:患者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症后,在实施SRM-IV型BPPV诊疗系统复位治疗期间,对其实施耳部全息刮痧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眩晕残障情况,同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其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 标签: 耳部全息刮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残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2023年作者医院收治的58例BB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接受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照组仅接受常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具体症状。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3%(P<0.05);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运动、认知能力、社会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SI、D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VSI、DHI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手法复位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采用改良Brandt-Daroff训练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改良Brandt-Daroff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6.72%、对照组81.97%,P<0.05;施治前DHI量表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DHI量表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HC-BPPV患者运用改良Brandt-Daroff训练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残余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眩晕 半规管 Brandt-Daroff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