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本文旨在综述小儿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研究进展。眼底荧光造影是一种临床眼科广泛应用的疾病诊断方法,能为眼底疾病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也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预测预后等。但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同时儿童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配合等情况,因此需要予以护理干预,旨在提升儿童配合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眼底疾病 眼底荧光造影 护理配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份到2020年10月份时间内我院就诊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盲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对照组80例患者,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x2=14.9648,P=0.0001)组间比较差异(P<0.05)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有30154人进行了甲状腺彩超检查,其中192例<1cm的结节行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常规超声结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罗葆明等[1] 提出的改良5分法进行评分,若评分≥4则诊断恶性。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92例中常规超声高度怀疑甲状腺微小癌8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准确率75%,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高度可疑甲状腺微小癌10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准确率94.2%。结论: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辅助下的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为超声医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能够提高检查速度,增强诊断信心,大大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真菌荧光法在皮肤浅部真菌筛查中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和1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荧光法和KOH湿片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下效果。结果 真菌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率高于KOH检测法;真菌荧光染色法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荧光法在皮肤浅表真菌筛查中阳性率较高,且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真菌荧光法 皮肤浅部真菌筛查 敏感性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临医学科技发展,各种先进诊断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得到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一种先进诊断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弥补了X线、CT技术诊断中存在的不足,为法医临床鉴定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从磁共振成像技术入手,探讨MRI诊断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项工作意义,分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法医 临床鉴定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确诊的心绞痛患者45例,患者均经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灌注、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等指标检查联合诊断确诊,可作为金标准,并采用CT冠脉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比较CT血管成像和金标准诊断冠脉内壁狭窄程度的区别。结果CT血管成像诊断病变冠脉总数为132例,金标准显示病变冠脉总数为157例。CT血管成像和金标准重度狭窄、狭窄和轻度狭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0.013、0.180,P=0.712、0.909、0.671)。结论 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CT血管成像 心绞痛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50例乳腺肿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乳腺结节进行弹性成像检查,采用罗葆明等[1] 提出的改良5分法进行评分,1~3分为良性,4~5分为恶性,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弹性成像技术在良恶性判别中的价值。结果:术后病理乳腺恶性结节94例,其中89例弹性成像评分大于4分,良性结节56例,弹性成像评分大于4分的8例,恶性结节弹性4分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辅助下的乳腺癌筛查中,为超声医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能够提高检查速度,增强诊断信心,大大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超声 弹性成像 乳腺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选择免疫荧光法进行检验的价值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对145例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予以选取,就诊区间为2018年05月-2020年05月。采用免疫荧光法对纳入病例鼻、咽、喉部分泌物标本展开微生物快速检验,对纳入患者的病毒感染率及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检出病毒感染共计132例,病毒感染率为91.03%;其中腺病毒感染所占比率为30.30%;流感病毒A、B所占比率依次对应为19.69%、15.15%;呼吸道合胞病毒所占比率为12.12%;副流感病毒1、2、3例所占比率依次对应为6.06%、7.57%、9.09%。结论:免疫荧光法可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及种类分布特点进行快速检验,有利于临床医师为患者疾病进展与预后判断提供可靠性依据。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免疫荧光法 微生物 快速检验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院实施的是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实施的是MRI造影诊断方式,观察组实施的是核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高信号病灶显示时间为(4.12±1.15*)、病灶范围确定时间为(4.22±1.16*);对照组高信号病灶显示时间、病灶范围确定时间,分别为(13.42±3.11)、(13.73±3.14);两组数据对比显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干梗死早期诊断进行干预,发挥了巨大的诊断价值,清晰化地显示了病变范围、病变程度以及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 弥散成像 脑干梗死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产AFS-92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大多采用简单的结构设置,且已经获得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制造工艺先进,在用起完成测定工作时对石英炉的炉温要求较低,只需要达到二百摄氏度即可,同时,石英管具有抗老化性质,不易发生损坏,有效的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文就是针对AFS-92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以及有效对策进行的分析。

  • 标签: 双道原子 荧光光度计 基本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解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6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三组,一组为对照组(20例,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一组为观察组(20例,通过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另一组为实验组(20例,通过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之后对这三组患者的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诊断方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诊断方式,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脊柱损伤 法医 临床伤残等级 鉴定解析
  • 简介:【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解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6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三组,一组为对照组(20例,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一组为观察组(20例,通过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另一组为实验组(20例,通过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之后对这三组患者的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诊断方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诊断方式,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脊柱损伤 法医 临床伤残等级 鉴定解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中,对比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对比效果研究。方法:将2020年上半年在我院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中,对于其中30例患者给予常规超声检查,另外30例给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最后对比分析其结果准确度的研究。结果:通过两组不同进行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结果准确度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患者诊断结果。结论:针对于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检查方面,对于其检查方式选择上。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更好的明确甲状腺结节发生的部位、内部组织、区分甲状腺结节的最终诊断结果是良性还是恶性具有更高的价值。更利于后期更好的治疗护理开展,具有临床实际效果,可以应用于所有患者的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

  • 标签: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查在脑垂体瘤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垂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64例垂体瘤患者中,垂体大腺瘤47例、微腺瘤患者17例;较大的垂体瘤影像学特征为T1W1呈等、稍低信号,T2W1呈等或稍高信号,同时存在侵犯周围组织现象;微腺瘤增强后表现为病灶呈明显低信号。结论:脑垂体瘤的诊断中采取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可明确瘤体大小、位置及侵犯程度,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垂体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的诊断,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7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20年10月,其中35例为胰头癌患者,另外35例为胰头炎性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胰头癌患者有高胆总管扩张、高肝内胆管扩张、高胰管扩张情况,在胰胆管扩张中,胰头癌患者主要有软藤征、四管征、双管征、不相交征表现,胰头炎性肿块患者有枯树征、胰管穿透征的表现(P

  • 标签: 胰头癌 胰头炎性肿块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施行于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70例头颈部血管病患,均入院开展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动脉瘤、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血管异常、烟雾病等疾病方面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为93.75%,动静脉畸形诊断符合率为83.33%,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7.14%,与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利于明确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具体疾病类型,进而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头颈部血管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诊断脑膜瘤时应用磁共振成像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4例脑膜瘤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7例。给予参照组MRI扫描,给予实验组CT联合MRI扫描,将手术病理结果当做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对比诊断准确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使用CT联合MRI对脑膜瘤患者诊断的时候,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加有力的参考数据,确保患者得到针对性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