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小叶增生行药物联合理疗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我站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乳宁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配合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痊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痊愈率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痊愈率4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联合理疗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疗效更加显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痊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乳腺小叶增生 乳宁胶囊 红外线乳腺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宫颈炎的药物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淋菌性宫颈炎治疗原则及时、足量、规范、彻底,同时治疗性伴侣。

  • 标签: 宫颈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Vitapex糊剂、碘仿氧化锌糊剂以及自制抗生素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病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急、慢性根尖周病患儿300例(300颗患牙),并将这300例随机分为A组(碘仿氧化锌糊剂组)、B组(自制抗生素糊剂组)、C组(Vitapex糊剂组)各100例,分别进行根管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90天,A组治疗有效率为89.92%,B组为91.94%,C组为91.84%,3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A组治疗有效率为78.58%,B组为90.73%,C组为91.68%,A组分别与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itapex糊剂以及自制抗生素糊剂对乳牙根尖周病均有显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 标签: 乳牙根尖周病 充填药物 Vitapex 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B超对门诊早期妊娠妇女药物流产后疗效观察。方法采用257例孕龄均≤50天的门诊病例为人群。药流前均经B超检查提示为排除宫内节育环的宫内早期妊娠。药物选择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常规服用后观察自感有异物排出后2h内行B超检查进行对比。结果B超检查患者中193例子宫内膜清晰,呈细线样回声;39例子宫内膜线欠清或不清,宫腔内见少许点状样回声,为宫内少量残留物可能;22例宫内膜线样回声消失,宫腔内见边界欠清的团块样回声,为宫内蜕膜组织残留。对两组病例全部施清宫术,其中宫腔内见点状回声者清出少许残留蜕膜组织,而宫内见团块样回声者全部清出较多蜕膜组织;宫内见孕囊者施行人流术。讨论三组患者手术后复查B超,宫腔内异常回声全部消失,内膜呈线样回声。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药流,其疗效已为临床所证实,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蜕膜排出不全,甚至极少数患者完全没有排出。孕妇在选择药流作为终止妊娠的手段时,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B超检查简单易行,及时准确的帮助临床医师做出选择,有效预防药流术后经常感染、出血等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B超 药物流产 子宫内膜残留 清宫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DP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39例疗效。方法慢性盆腔炎患者共7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经期抗生素静脉点滴,经间期配合TDP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经期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DP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TDP 药物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妇产科同期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100例,分为腹腔镜保守手术50例(腹腔镜组),药物保守治疗50例(药物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愈率、术后β-HCG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行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6±3)d,治愈率为100%,术后β-HCG降至正常时间为(16.5±7.5)d,包块消失时间为(13.8±7.1)d,月经恢复时间为术后1个月;药物组分别为(13±5)d、84%、(18.8±7.5)d、(21.2±6.5)d和(2±1)个月;两组相比,P〈0.05。结论对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异位妊娠 腹腔镜手术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ncedliverinjuryDILI)的疗效,进而探讨作用机制。方法7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护肝治疗基础上GSH1.8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是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肝细胞线粒体损伤,从而促进肝细胞修复及肝功能恢复。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对声带息肉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声带息肉病人按围手术期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单纯静滴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性水肿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症反应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结论声带息肉围手术期超声雾化吸入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作为常规治疗方式推广运用。

  • 标签: 超声雾化 声带息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6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32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20ml,维生素C2.0g,肌苷1.0g,加入1O%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GSH治疗组36例,给予GSH1.8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l4d。监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FBIL)、一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等。结果GSH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纽在药物性肝损害复常方面显示良好治疗效应,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0/36)和53.1%(17/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在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疗效显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谷胱甘肽 药物性 肝损害 自由基
  • 简介:摘要消化性溃疡目前已成为全球常见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分为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本病以中年常见,男性高于女性,DU高于GU,两者之比约31。溃疡最终形成源于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所致,主要致病因素是幽门杆菌(H.pylori)长期感染所致。我院对2006-2012年178例消化性溃疡(GU60例,DU118例)进行了幽门杆菌检测,GU60例中43例检测出幽门杆菌,占72%,DU118例中109例检测出幽门杆菌,占92%。充分证明幽门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也是引起胃肠疾病的头号杀手。高压氧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目的是指患者通过呼吸高压氧,使血浆中的溶解氧和组织中的氧分压得以提高,改善了全身尤其是胃肠局部的低(缺)氧状态,并对厌氧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由于高压氧能使胃肠环境压力增高,气体的吸收增强,大大减轻了对胃、肠壁的压迫,降低了胃、肠穿孔的发生;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使胃肠排空能力加速。2006-2012年在178例消化性溃疡中抽取60例进行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抽取40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60例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治愈率为94%,40例常规药物治疗治愈率为62%,说明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流产后加服米索前列醇对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68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4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流产药。观察组常规口服药物流产药3h后加服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比较两组的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口服药物流产药后加服米索前列醇可提高完全流产率和减少出血量,加服药物后不增加不良反应,是值得推广的药物流产方法。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药物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介入药物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糖尿病足的病例随机抽取12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15条糖尿病足患肢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溃疡面基本治愈,2例行踝关节以下截足术。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检查能够帮助医师准确的了解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阻塞部位及程度,运用介入药物治疗能够让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得到改善,且创伤性比较小,疗效比较满意。

  • 标签: 介入 糖尿病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药物流产并妇科炎症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急性盆腔炎25例,持续性阴道出血38例,宫颈糜烂15例,宫颈炎12例、阴道炎10例。急性盆腔炎、持续性阴道流血、宫颈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痊愈,3例宫颈糜烂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继续一段时间治疗后痊愈。结论对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迁延向慢性化发展,积极治疗加上医护人员详细的生活指导绝大多数能够痊愈,减少因妇科炎症给女性患者带来的身心不适,保护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

  • 标签: 药物流产 妇科炎症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抗高血压药物的服药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血压未控制着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干预组在时间治疗学的指导下实施血压监测、服药行为及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做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并在干预后第三个月末对两组进行血压测定。结果经血压监测、服药行为及生活方式连续4个月的综合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为88.33%,而对照组为43.33%,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时间治疗学实施个体化指导,血压控制效果好,在高血压防治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服药时间 时间治疗 血压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早孕药物和清宫术联合治疗稽留流产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一2012年1月收治的126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3人使用倍美力配合清宫术治疗,治疗组63人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2.1%,宫颈软化及扩张程度总有效率为100%,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为0,胚胎自然排出率95.2%和一次清宫成功率100%,手术时间为5.1±1.2min,术中出血量为34.4±7.3mL;对照组分别为39.7%,19.0%,31.7%,28.5%,76.2%,7.3±2.5min,71.7±1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早孕药物联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稽留流产 清宫术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山莨菪碱、生理盐水三联药液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选择Ⅲ期压疮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川芎嗪、山莨菪碱、生理盐水三联药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三联药液对治疗Ⅲ期压疮效果显著,加快了压疮的愈合。结论三联药液具有加速红细胞的流速,达到生肌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从而使患部微循环得以重建或改善,血流可以携带大量药物和养料进入患部,加速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 标签: 压疮 三联药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特点以及药物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把我院所接收的28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中药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称为观察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经过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有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在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1.4%,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中,中西药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与不良反应。方法将16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只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0mg/d,睡前顿服,持续观察8个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强效的降血脂作用,因其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对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介入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管介入药物直接溶栓,通过介入导管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系统性溶栓治疗,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56例患者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平均时间约为(4.8±5.7)天。溶栓治疗后静脉狭窄处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和(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6例,2例行支架置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0例,8例行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治疗,其中2例并发肺栓塞死亡,总有效率为71.4%。结论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通过介入药物导管直接溶解血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系统溶栓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药物溶栓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