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在患者及家属同意下行尿激酶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要严格掌握尿激酶静脉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药物可用药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逐步提升大脑整体动力功能的康复速度。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插管方式,抽取患者脑动脉血少量,100毫升至200毫升,加入肝素抗凝剂,注入适量的尿激酶,放置在40℃水温的浴箱内部,模拟人体的内部实际环境,使尿激酶可以在体外实现激活,完成线维酶原的溶解,转变为纤酶。选取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当选用导管尖端到达实际理想部位的时候,注入纤酶血液,实现对病变位置的高浓度给药,药物滞留在血栓位置,血栓可以得到迅速的熔接。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脑血栓的药物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避免局部血栓的形成,对局部给药,加强药物的浓度,降低药物的计量量,逐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的靶向性,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广泛的治疗意义。本文将针对原始用药的治疗方法,对药物的体内反应过程进行分析,避免药物与血液之间出现反应,造成药物随血液远离病灶,药物无法到达病灶,血液出现回注现象,形成线维血,即线维酶。采用病灶局部给药的方式,提升局部药物的浓度,实现精准靶向血栓溶解,在临床用药上具有良好的反馈效果。

  • 标签: 自体血液 纤溶酶 脑动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静脉治疗的AMI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中36例再通,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7例,未经特殊处理,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13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1~2d消失;2例出现鼻黏膜出血,经局部治疗好转。42例中无1例死亡,其中,36例再通后,心功能有所改善。7例失败考虑为时间计算不准确,超过最佳时机。结论静脉治疗可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AMI病程,疗效快、效果好。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基于尿激酶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领域广泛应用。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心源性脑梗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探讨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总结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6例患者中有22例冠状动脉再通,冠状动脉再通率达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及时正确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措施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后,患者实现再通32例,患者未通7例,总再通率为82.5%;同时,13例患者产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占32.5%,经对症治疗而得到缓解。结论实施静脉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值得研究和借鉴。

  • 标签: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再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治疗的效果与护理。方法以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接受超早期静脉治疗的脑梗塞患者84例作为对象进行分组研究。普通组给予常规化护理;全程组采取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出血和再梗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程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全程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显著比普通组好,P<0.05;全程组患者出血和再梗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组低,P<0.05。结论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治疗的效果确切,辅以全程护理,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预防出血和再梗塞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术取加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髂股型下肢深静脉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取组与组;手术取组50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的50例,选择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采取药物抗凝治疗50例,仪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手术取组治愈率65.4%(31/50,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由(4.6±1.6)cm下降为(0.6±0.3)cm;组治愈率56%(28/50);双下肢周径差由(4.0±1.9)em下降为(1.8±1.3)em。平均随访(27±12)个月,随访率65.5%,治疗后12个月,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下降为(O.4±0.3)cm,组下降为(0.9±0.7)cm,手术组治愈率66%(33/50),组治愈率56%(28/50);手术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低于组(P<0.05),手术组的静脉瓣功能异常的发牛率低于组(P<0.05)。结论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疗效优于单纯药物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替普酶及尿激酶对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40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尿肌酶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瑞替普酶进行治疗。对两种药物治疗该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4周内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瑞替普酶治疗该病所取得的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产生的并发症也比较少,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瑞替普酶 尿激酶 心肌梗塞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化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细节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静脉患者采用细节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化护理 脑梗死静脉溶栓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的药物总量为50mg,观察组药物最大剂量为100mg,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中治疗成功38例,总再通率为76.0%。其中观察组治疗成功20例,再通率为80.0%;对照组治疗成功17例,再通率为68.0%,比较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成功率高,心血管再通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替普酶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梗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发病后12h内实施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后6h内实施阿替普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此过程中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使用阿替普酶实施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而言,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尽量的减少治疗的时间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心梗 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5例肿瘤患者,对其进行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在12到24h后疼痛缓解;5d后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血栓为2到4cm;6d后肿胀消除;1月后血管超声显示血栓完全消失,管壁光滑,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溶栓治疗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症是一组由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为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发生血栓形成导致冠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目前急诊PCI已是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对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无法性PCI治疗或经济原因而放弃PCI治疗的患者,早期行再灌注治疗,可有效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预制心室的重塑,提高心功能,降低近期死亡率,改善预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越早越好,而目前选择新型的选择性纤酶原激活剂作为药物的疗效明显优于第一代药物,重组人组织型纤酶原激酶衍生物作为最新型的药物,选择性作用于血栓部位纤蛋白,选择性激活血栓部位的纤酶原使纤酶原转化为纤酶溶解血栓,很少激活循环中纤酶原,不产生全身纤状态,无抗原性,安全性高,半衰期长,血浆清除减慢,再通率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低血压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在溶解深静脉双腔导管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治疗的患者出现了导管输液不畅甚至堵塞现象,给予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10ml进行配置,用5ml注射器平稳地把配置好的尿激酶注入堵塞的深静脉导管腔内,30分钟后回抽导管血液,观察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共30次,25次一次成功,3次反复2-3次成功,2次未成功。10例后管腔畅通,2例由于管腔堵塞时间较长,完全堵塞。尿激酶推入困难,拔管。后观察患者,无一例出现过敏、出血等副作用。结论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用小剂量尿激酶导管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血栓 小剂量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时实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6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预见组与一般组,每组各83例,预见组实行预见性护理,一般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结束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预见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一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一般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时实行预见性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在溶解深静脉双腔导管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治疗的患者出现了导管输液不畅甚至堵塞现象,给予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10ml进行配置,用5ml注射器平稳地把配置好的尿激酶注入堵塞的深静脉导管腔内,30分钟后回抽导管血液,观察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共30次,25次一次成功,3次反复2-3次成功,2次未成功。10例后管腔畅通,2例由于管腔堵塞时间较长,完全堵塞。尿激酶推入困难,拔管。后观察患者,无一例出现过敏、出血等副作用。结论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用小剂量尿激酶导管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血栓 小剂量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中,开始时间越早、院内延误越短,患者获益也就越多,风险也就越小,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静脉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中的阻碍因素,提出相关了措施。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早期静脉溶栓 现状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介入术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介入术时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老年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术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