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涩症以睛红赤不显,或见睛赤丝隐隐,自觉干涩不适为特征,病名见于《审视瑶函》,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视疲劳症等病。我们自1998年4月开始观察使用茉莉花茶水,采用超声雾化的方法对病程长,用常规滴眼剂治疗效果欠佳的慢性结膜炎、视疲劳症的涩症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雾化法 白涩症
  • 简介:类别:法国菜补虚养身食谱明目食谱食用:早餐中餐晚餐工艺:烤口味:咸鲜味

  • 标签: 食谱
  • 简介:目的为了有效的控制康冲剂的质量,建立白康冲剂的鉴别及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中的丹参酮I(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2为展开剂)和当归中的齐墩果酸(石油醚-氯仿-乙酸=10:10:2为展开剂)分别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0.1mol/L磷酸溶液=8:2,检测波长254nm)对制剂中的制首乌的大黄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定性鉴别方法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的进样量在0.2537—4.06μg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1.10%,RSD=2.53%(n=6)。结论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及重现性均良好,可以作为该药的质控指标。

  • 标签: 白康冲剂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黄素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自拟方驳汤联合外用驳酊治疗肝肾不足型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按照随机化数字表分为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驳汤(主要药物:当归、鸡血藤、白芍、首乌藤、川芎、黄精、麦冬、赤芍、黑豆皮、防风、白芷、补骨脂、何首乌、阿胶、金银藤、鸡内金、甘草)联合外用驳酊(主要药物:补骨脂、白芷、细辛)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驳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UVB)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病学组的标准判定疗效,在治疗4,8,12周分别对2组疗效进行记录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脱落1例,总有效率74.2%;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好转13例,无效3例,脱落3例,总有效率44.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组间比较2组靶皮损白斑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靶皮损白斑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驳汤联合外用驳酊治疗肝肾不足型稳定期面部白癜风有疗效,且效果优于口服驳汤联合UVB治疗。

  • 标签: 白驳汤 白驳酊 面部白癜风 肝肾不足
  • 简介:"舌边涎"由朱良春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首见于其弟子俞淦琪的文章中,后又被杜顺福称作"舌缨线",是指舌面两边各出现一条泡沫状唾液排列线,距离舌边0.5~1cm左右,向前可以到舌边或离舌边0.5cm为止,向后可以延伸到舌轮廓乳头外,且通常对称产生。

  • 标签: 舌诊 舌边白涎 舌缨线 唾液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脾切除加奇静脉断流术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及脾亢115例的疗效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间1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亢病人采用脾切除加奇静脉断流术疗效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101例病人痊愈(87.8%),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12.2%)其中肺部感染12例,术后腹腔出血2例,其中一例死亡。结论脾切除加奇断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主要手段,治疗效果好。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能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门奇静脉断流术 脾切除术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 简介:疕,现代医学称为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影响外表美观。患者多为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病程为慢性,易复发。本病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疗效,且副作用小。本文查阅历代相关中医医籍,对其中有关疕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以便于参考、学习。

  • 标签: 白疕 干癣 松皮癣 白壳疮 整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芪胶升胶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73例免疫力功能低下的患者,随机分为益气丸组(136例)和芪胶组(137例)。益气丸组口服补中益气丸治疗,芪胶组口服芪胶升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芪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14.02±2.78g/L)、免疫球蛋白G(2.28±0.59g/L)和免疫球蛋白M(3.31±0.71g/L)显著高于益气丸组(10.89±3.27、1.68±0.21、2.65±0.65g/L)(P

  • 标签: 芪胶升白胶囊 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 淋巴细胞亚群 CD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的门诊普通成人西药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进行调查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2304%,比规定的2000%略高一点,处方合格率为7633%,比规定的950%偏低,其余指标均相对合理,电子处方中仍存在书写不规范与用药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结论针对处方点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临床医师们共同努力,重视处方点评这项工作,提高处方开具质量,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作者简介韦邦宁(19768-),壮族,籍贯广西大化县,学士学位,肝胆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治。摘要目的对肝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肝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年龄(岁)×3+TB(umol/L)>450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术前减黄分为两组,对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年龄(岁)×3+TB(umol/L)>450的患者共有62例,其中34例(548%,34/62)进行了术前减黄,28例(452%,28/62)未进行术前减黄,平均减黄时间为14d,减黄后的TB水平与未减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8%(36/62),减黄组为559%(19/34),未减黄组为607%(17/2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0d内总体死亡率为113%(7/62),减黄组为118%(4/34),未减黄组为107%(3/2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减黄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不相关。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改善肝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肝功能水平;术前是否减黄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体死亡率不相关。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术前胆道引流 肝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