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樊正康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创建时间:2021-11-01
  • 出处:《中国蒙医药》 2021年第3期
  • 机构:社会医学(sociaI medicine)虽然是对医学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但需要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进而分析个体与群体健康、疾病的作用与规律与社会各因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进行针对性社会措施制定,进而使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社会活动能力得到有效保证。现阶段,人们对于社会医学并没有十分统一的认识,由于严重的重点不同,所以也就出现的不同的名字,比如社会卫生学、公共卫生学等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邻苯甲酸辛酯(DEHP)是一种常用的塑化剂,广泛的应用于日程生活的塑料中。塑料的大量使用,使其在环境中的污染增大,其危害性主要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引起人们的关注。需要一种简单快速的方式检测其在环境中的含量,而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这种特性。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分析物具有高的选择性,荧光传感器对分析物具有高的敏感性,把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对特定的分析物快速识别。本论文通过使用氧化锌量子点、异硫氰酸荧光素和不同发光颜色的碲化镉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结合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识别,分别制备了对DEHP敏感性识别的的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分印迹聚合物 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拉鲁肽和甲双胍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2020年7月-2021年11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96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利拉鲁肽和甲双胍,对照组用甲双胍。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上看,治疗后:试验组分别是(7.13±0.91)%、(6.01±0.79)mmol/L、(8.31±1.03)mmol/L,和对照组(7.96±0.95)%、(7.18±0.86)mmol/L、(10.52±1.39)mmol/L相比更低(P<0.05)。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6.25%,和对照组8.3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联用利拉鲁肽和甲双胍,不良反应少,血糖指标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二甲双胍;不良反应;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颈部解剖结构针刺法病灶治疗颈源性痛疼的应用疗效研究。方法:行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天麻素片及芬必得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基于解剖结构行针刺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自评分数进行应用效果评价分析。结果:两组经相应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自评VSA(2.1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2±0.71)分,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3)。结论:于颈部解剖结构基础之上行针刺病灶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疼疗效较为理想,缓解患者疼痛效果良好,可广泛推广于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颈部解剖 针刺 颈源性头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颈部解剖结构针刺法病灶治疗颈源性痛疼的应用疗效研究。方法:行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天麻素片及芬必得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基于解剖结构行针刺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自评分数进行应用效果评价分析。结果:两组经相应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自评VSA(2.1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2±0.71)分,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3)。结论:于颈部解剖结构基础之上行针刺病灶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疼疗效较为理想,缓解患者疼痛效果良好,可广泛推广于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颈部解剖 针刺 颈源性头痛 应用效果